03.02 太平軍當年如果一鼓作氣全軍北伐,是否能打下北京?

彭時堅


答案是不能。

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於太平軍而言,一鼓作氣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首先,東下南京,已經失去了戰術的突然性

太平天國作為農民起義的典型,在起義時也有著中國曆朝歷代農民起義的特點,即依靠強大的號召力,短時間內迅速聚攏大批的農民起義者,這個數量一般能達到數十萬的級別,這樣的力量,即使是一群烏合之眾,對於朝廷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太平天國自1851年1月11日在廣西金田起兵,經過了永安建制,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個政權的構架,此時雖然清軍不斷圍剿的,但是由於清軍之間互補協調,加上天平天國軍隊善於流動作戰,圍剿效果並不明顯。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軍地方官吏的思維,和明朝末年各地官僚明哲保身的思維一樣,即太平天國只要不在自己的轄區內折騰,就老天保佑,所以他們並不會全力圍剿,只求太平軍能夠離開自己的轄區即可,即驅逐太平軍就算完成任務,這些導致太平軍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巨大打擊,相反,太平軍一直在流動作戰中不斷壯大。

從廣西起兵以來,太平軍一路北上,進入湖南境內,在湖南境內繼續發展,再進入湖北,佔領了湖北首府武昌。

佔據武昌是太平軍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此時洪秀全助長繼續北上,到河南境內,進而拿下北京。然而此時東王楊秀清認為,此時的太平軍沒有能夠長驅直入北京的資本,退而東下南京,佔據清朝的賦稅重地,再圖北伐較為適宜,因此太平軍遂大軍東下,直搗南京。

如果此時的太平軍,能力利用清軍地方官吏避戰怯戰的思想,繼續擴大兵力,大舉北伐。清軍的八旗早已經腐朽不堪,北方綠營和北部的蒙古軍隊都不能及時調防北京,拿下北京是有很大可能的。

而此時太平天國急於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讓清朝有了調兵遣將的時間,此時的北伐難度就大大增加。

但是,如果太平軍自武昌北伐,是很容易拿下北京,但不代表就可以徹底消滅清王朝,清朝可以像元朝一樣退守關外,聯合蒙古部落瘋狂反撲,而此時沒有固定根據地的太平軍勢必和陳勝、黃巢一樣,最後被清朝的反撲徹底擊敗,也就不會有後面十多年的鬥爭了。

2、氣候條件不利於太平軍行動,貿然北伐只會損兵折將

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攻克武昌,此時正值寒冬時節,太平軍基本都是廣西及湖南、貴州地區的人,此時大部分還穿著單衣。

而清朝晚期,中國再一次進入了小冰期時期,此時的平均氣溫比今天要低1-2度,冬季的0攝氏度等溫線比今天要靠南很多,因此武昌地區毫無疑問也是氣溫非常低的。

如果太平軍此時大舉北上,缺少過冬需要的棉服等物資,不需要清軍的圍剿,光是嚴寒的天氣就足以讓太平軍減員大半。

在歷史上,因為嚴寒的天氣導致戰爭天平傾斜的例子不勝枚舉,1812年,拿破崙的幾十萬大軍就是因為在沙俄的嚴寒中最終徹底喪失了鬥志,最後兵敗如山倒;而1941年開始的蘇德戰爭,裝備精良的德軍也是被蘇聯的嚴寒天氣最終生生拖垮,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楊秀清的做法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吸取以往農民起義不知建立根據地的教訓,太平軍的選擇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不過楊秀清應該也沒有認識到,定都天京後,他會很快成為內鬥的犧牲品!

3、地形不利於太平軍北伐的進行

中國自古以來,除了朱元璋的北伐,剩下的都是自北向南統一天下。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原因,除了氣候,最重要的就是南北方的地形差異。

南方的地形多山起伏,而北方的地形則相對平坦,平坦地形適合大兵團作戰,因此太平軍如果貿然北上,勢必要與清軍在北方平原、草原上進行決戰,如果勝利還好,慘勝也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敗了,太平天國也就真正敗了。

更重要的是,清軍此時無論在兵員還是在資源上都佔據著巨大優勢,即使決戰輸了,清軍也可以捲土重來,而孤軍深入的太平軍則不會有這樣的好運氣。

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太平軍的北伐都不可能完全成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客觀講,如果太平天國全軍北上,可能打得更爛!


林鳳翔、李開芳雖然只有兩萬人,但卻是全軍的精華。太平天國此時在南京雖然號稱有五十萬人,但多數都是武昌當地徵來的新兵,並無多少戰鬥力,反而浪費糧食。


楊秀清之所以派兵北伐,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吸引清軍,以給這些新兵訓練的時間。


如果真的這麼貿然北伐,五十多萬人走到半路就會因為糧草問題陷入絕境,而且管理起來也極為困難,很可能一朝崩潰。


軍隊這種東西,不是人越多越好。


陶式防務評論


太平天國的成功在當時來說的確具有偶然性。而這些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打下南京之後,看到這裡的花花世界,居然邁不動腳了。

隨後又稀裡糊塗的去派2萬人去進行北伐。

太平天國天偏師北伐自然很容易失敗。

但是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甚至這些北伐軍一度讓京城裡的有錢人準備跑路,可見他們的氣質還是非常的威猛的。畢竟那個時候八旗軍已經成為了廢物。

但是這些南方人到了北方之後,沒有群眾基礎,而滿清的部隊在回過神來之後,肯定會調集大量的軍隊圍堵太平軍。

滿清在當時還是有非常大的力量的,常備軍的數量佔世界第1位。

如果打起消耗戰來,太平軍顯然不是對手。

如果太平軍全力北伐,那麼清朝的統治者自然會放權給地方,讓他們組織大量的地主團練武裝,太平天國為什麼會失敗很大的程度,就是因為他們不尊重這些地主的既得利益。而且不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

所以這些地主知識分子才會組織地方團練,去和太平天國的戰士們戰鬥。

所以說太平天國,如果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區分滿清權貴和地主之間的區別,分化瓦解他們的聯盟。尊重地方上的知識分子,尊重傳統文化,爭取獲得大部分老百姓的支持,而不是急著沒有坐熱屁股就去進行所謂的北伐。


奇葩歷史大觀


1853年春,太平軍攻下南京,隨後拿下揚州城,李開芳和林鳳祥奉命鎮守揚州,然而在攻下一個月後,他便被洪秀全一紙詔書叫回了天京。

為什麼好好的會被叫回呢?原來經過太平軍高層商議,決心效仿朱元璋進行北伐——直取清妖都城,而領軍人物正是林鳳祥和李開芳。林鳳祥和李開芳是太平軍中除了首義諸王之外的重要人物,在軍中威望極高。北伐軍才出發不到一個月就連下路途中的不少城鎮,洪秀全和楊秀清便深信北伐軍可以一舉拿下北京。

北伐路上,第一個難啃的骨頭就是河南懷慶府,林鳳祥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全軍的兵力用來攻城,卻沒有攻下,慣用的攻城戰術(挖地道,放火藥,炸出城牆坡口)被人識破,清軍“乃於城中穴地, 置大甕,,坐以聽之,準聲所起, 亦掘地道, 掘愈遠,,聲愈近,,至能辨人語,引水驟灌之, 凡破地道三十餘處”。這樣的堅持進攻,反而耽誤了行程,還給清軍援軍的留下大把趕路時間。

大概圍攻懷慶府半個月後,清軍援軍集結兩萬多人,和太平軍人數相當(太平軍從揚州出發的時候,大概也是有兩多人),太平軍陷入清軍前後夾擊中,不得己撤退。太平軍進攻懷慶近五十餘日,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反而是將損耗了部分精銳,糧草和攻城器械也即將用盡。

懷慶府的失敗,讓太平軍到達山東等地時已經是秋冬之際,常年生活在南方的太平軍根本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寒冷,他們連厚衣服都沒有備上,過河的時候也不顧河面已經有冰的出現,而是直接趟水,“不知下身腿足全受冰鋒劃傷,甫行數日,血出沾衣”,甚是可憐。

寒冷還在繼續,北伐軍的士氣也不再如剛離開揚州時那麼生猛,他們已經被長期的行軍折騰的疲憊不堪,清軍的蒙古鐵騎也讓他們大驚失色,天津久攻不下,空中也飄起了鵝毛大雪,瑟瑟發抖的太平軍陷入清軍的包圍圈裡,為求得生機,林鳳祥和李開芳決定——全部晚上踏雪疾走。

林鳳祥和李開芳這樣的將領,是不會知道士兵們的寒冷,他們都坐在大暖轎中,只是拼命催促軍隊趕緊撤離。這一夜,太平軍凍死了很多人,造成了極大的非戰鬥性減員。人數本來就少,還死了這麼多,最後只能走向全軍覆沒。

其實,北伐軍的失敗除了戰略有失,天氣寒冷,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南方人吃不慣北方的飲食,要知道太平軍出去打仗不會攜帶大量的糧食,主要採用“打太平先鋒”的方式取得糧食,所謂的”打先鋒”就是強徵軍需。

早在北伐軍離開揚州一個多月時,北伐軍將領給北王韋昌輝的一封戰報中就提及到吃不慣北方的麵食,孤軍深入沒有了大米的保障:

自臨淮至此,盡見坡麥,未見一田,糧料甚難……各項皆豐足,但欠穀米一事。

想必當時那些太平軍北伐將士們成天都在吐槽吧,怎麼又是面,吃都吃不飽,天天吃麵,哪有力氣打仗。打仗沒勁,逃跑沒力,就這樣慢慢消磨了太平軍的軍心和鬥志吧。

1855年5月,李開芳帶領八十八個將士投降,太平天國北伐宣告徹底失敗。

從實踐經驗上看中國歷史從南到北的統一幾乎為零,而從北到南的統一則比較容易!這也是太平軍北伐失敗的歷史必然……


曉鐘樓主


必然失敗。


仔細想想中國曆代農民造反成功的例子,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穩固根本,再圖大舉,都是成功的基本條件。

劉邦以漢中為基地,多次失敗,多次捲土重來;

劉秀以河北為基本盤,南下而削平各諸侯。

朱元璋就更不用說了,沒有鞏固根據地之前,壓根就不存在什麼北伐的事情。

我朝也是如此,在江西,在陝北,在東北,都是先鞏固根本然後再圖大舉的思路。歲


太平軍也一樣,一鼓作氣殺到南京,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而且一路發展過快,所佔領的城市多半是剛得手旋即又丟失,實際上太平軍並沒有穩固的根據地。而江南,則肯定是絕好的可以依做根據地的地方,江南是中國當時最繁榮的地方,也是思想上最開放的地方,這就意味著太平軍和拜上帝教,是有可能在江南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的。如果能夠以江南為根本,再圖北上,並不是什麼下下策。


至於後來發生的種種內訌,一開始並沒有考慮到。而實際上定都天京,並不是洪秀全個個人的意見,而是當時太平軍領袖的共同意見,鞏固江南,也是一個非常正確的策略。



所謂的2萬人北伐,基本上屬於虛晃一槍,太平軍主要是做試探用,並不是真的指望2萬人能打下北京。也是為了鞏固江南吸引清政府的注意力。



張子曰


如果太平天國全力北伐,只有五成的把握打到北京城下。

1,太平天國機動能力不足,全力北伐,旅途崎嶇遙遠,軍隊供給困難等等都會限制太平天國的北伐。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對於以後怎麼進攻清朝產生了兩派觀點,一派主張集中全力兵力北上,長驅直入北京,另一派則主張打下南京進行修養發展。最後的結果是洪秀全進攻南京,派李鳳祥等人北伐。

如果太平天國集中全力北伐,就像集合成一個拳頭和清朝死戰,那清朝也必定集中全力對抗,這樣就會打成一個消耗戰。在國力上面,清朝雖然腐敗,但是財力上是比太平天國要強的,打成消耗戰,對太平天國是不利的。

太平天國初期為什麼那麼順利,就是因為打了清朝一個突擊,讓清朝反應不過來,當清朝挽過一口氣,那就可以調動兵力進行對抗了。

歷史上有遊牧部落包圍過北京城,那包圍的軍隊是騎兵。騎兵因為速度快,同時離北京城不遠,可以長驅直入北京,再者就是騎兵隊伍的人數不多,只有上千人,人數少補給不困難,這就是能包圍北京的原因。

太平天國都是步兵,行進的速度肯定慢,再者就是離北京很有遠,道路崎嶇難走,再說了數萬的軍隊的補給就是個難題,去搶老百姓是不行的,去打堅牆難攻的省城更是耗費兵力,所以太平天國一旦北伐,清朝就會層層設防,一點點消耗掉太平天國的實力,最終滅亡太平天國。

現實也是這樣,太平天國北伐的軍隊曾經一路打到了天津,只是因為孤敵深入,最終還是失敗了。

2,清朝的漢族地主團練很強。其實縱觀整個清朝和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擔當主力的都是漢族官員的團練,如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

清朝的晚期,八旗的士兵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銳氣了,基本上就是個廢物了,打仗還是靠漢族的團練。團練開始於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正是由於八旗士兵不行,才有地方的團練。

如果太平天國全力北伐,清朝肯定會加大對地方團練的扶植,要錢給錢,要權利給權利,這會刺激地方的團練武裝奮力對抗太平天國,給太平天國很多麻煩。團練的士兵戰鬥力是比較強的,畢竟他們大部分都是強悍的平民,只要管理得當,將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李鴻章的淮軍,剛開始還不是被人嘲笑是乞丐軍嗎,卻在上海面對著上萬的太平軍,最終竟然勝了。

因此,如果太平天國全力北伐,將會面臨著很多地方團練的圍剿,這將會給太平天國的進軍造成極大的困擾,在和團練的對抗之中不斷消耗軍力,最終導致滅亡。

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無非就是拿下一個根據地以此發展實力,來和清朝進行消耗戰,可惜的是太平天國一路到頭都是和清朝打仗,哪有時間去發展啊,最終撐了十幾年還是滅亡了。


大局大曆


太平軍一鼓作氣北伐是可以打下北京的,但是不會推翻清朝統治,太平天國也不會持續十四年之久,因為歷史上有農民起義軍成功攻破都城的先例,分別唐朝的黃巢,明朝的李自成,但是城破之後前者持續了四年,而後者只持續了兩年。之所以我認為可以,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林鳳祥李開芳北伐

首先,北伐軍當時的人數太少,只有兩萬人,骨幹就是從廣西打出來的部隊,他們最擅長流動戰術,在後援失利的情況下,居然能打到天津附近,行軍了九百多公里,這個時候清朝用盡了全力,臨危啟用了僧格林沁這個綠營中唯一能打的將領,而北伐軍只有林鳳祥和李開芳兩員大將,而當時的諸王都忙於西征穩定南京周圍的地盤,如果齊心的話,在林李二人北伐打頭陣,東王楊秀清帶著他的嫡系人馬在後方支援的話,這個形勢是有利太平軍的。

其次,太平軍最大威脅的是湘軍,不是勝保和僧格林沁的綠營兵,而這個時候的湘軍剛剛誕生,數量少,戰鬥力不強,而且作用範圍僅限於南方地區,短時間內是不會給太平軍造成威脅的。

僧格林沁

其三,全軍北伐的話會暫時消除分裂的隱患,使太平天國能凝聚強大的軍事實力。

最後,隨著北伐的聲勢浩大,以後會有更多的農民義軍加入進來,當時在山東河南安徽活動著實力 較為強大的捻軍,起義軍指揮統一的話,這樣的形勢,就不是幾個勝保,幾個僧格林沁所能搞定的。

我之所以說他推翻不了清朝,是因為不顧一切的攻下了北京的代價是使得太平軍沒有穩定的根據地,這麼多的軍隊如果沒有穩定的物質保障,遇到重大失敗就很容易化作鳥獸散,而清朝捨棄北京但是他的實力還在,只要一紙檄文,便會有軍隊來勤王,黃巢和李自成就是這樣失敗的。

東王楊秀清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如果太平天國全力北伐,只有五成的把握打到北京城下。

第一點,太平天國機動能力不足,全力北伐,旅途崎嶇遙遠,軍隊供給困難等等都會限制太平天國的北伐。太平天國佔領南京後,對於以後怎麼進攻清朝產生了兩派觀點,一派主張集中全力兵力北上,長驅直入北京,另一派則主張打下南京進行修養發展。最後的結果是洪秀全進攻南京,派李鳳祥等人北伐。如果太平天國集中全力北伐,就像集合成一個拳頭和清朝死戰,那清朝也必定集中全力對抗,這樣就會打成一個消耗戰。在國力上面,清朝雖然腐敗,但是財力上是比太平天國要強的,打成消耗戰,對太平天國是不利的。太平天國初期為什麼那麼順利,就是因為打了清朝一個突擊,讓清朝反應不過來,當清朝挽過一口氣,那就可以調動兵力進行對抗了。歷史上有遊牧部落包圍過北京城,那包圍的軍隊是騎兵。騎兵因為速度快,同時離北京城不遠,可以長驅直入北京,再者就是騎兵隊伍的人數不多,只有上千人,人數少補給不困難,這就是能包圍北京的原因。太平天國都是步兵,行進的速度肯定慢,再者就是離北京很有遠,道路崎嶇難走,再說了數萬的軍隊的補給就是個難題,去搶老百姓是不行的,去打堅牆難攻的省城更是耗費兵力,所以太平天國一旦北伐,清朝就會層層設防,一點點消耗掉太平天國的實力,最終滅亡太平天國。現實也是這樣,太平天國北伐的軍隊曾經一路打到了天津,只是因為孤敵深入,最終還是失敗了。

第二點,就是清朝的漢族地主團練很強的。其實縱觀整個清朝和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擔當主力的都是漢族官員的團練,如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清朝的晚期,八旗的士兵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銳氣了,基本上就是個廢物了,打仗還是靠漢族的團練。團練開始於道光年間的鴉片戰爭,正是由於八旗士兵不行,才有地方的團練。如果太平天國全力北伐,清朝肯定會加大對地方團練的扶植,要錢給錢,要權利給權利,這會刺激地方的團練武裝奮力對抗太平天國,給太平天國很多麻煩。團練的士兵戰鬥力是比較強的,畢竟他們大部分都是強悍的平民,只要管理得當,將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李鴻章的淮軍,剛開始還不是被人嘲笑是乞丐軍嗎,卻在上海面對著上萬的太平軍,最終竟然勝了。因此,如果太平天國全力北伐,將會面臨著很多地方團練的圍剿,這將會給太平天國的進軍造成極大的困擾,在和團練的對抗之中不斷消耗軍力,最終導致滅亡。

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無非就是拿下一個根據地以此發展實力,來和清朝進行消耗戰,可惜的是太平天國一路到頭都是和清朝打仗,哪有時間去發展啊,最終撐了十幾年還是滅亡了,真是讓人嘆息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我的答案是基本不可能,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大家且聽我慢慢道來。如有不同意見,也請各位網友廣泛留言討論。


北方清軍實力強大

1853年,當洪秀全的起義取得初步成功,在天京(今天的南京)定都之後,就開始了北伐的行動。到了5月份的時候,洪秀全派遣的北伐軍經過林鳳祥,李開芳等的領導,一路勢如破竹,長驅直入,從天京直接打到了天津,離北京非常的近了。然而,由於北伐軍是孤軍深入,林鳳祥等擔心不利,所以便在天津固守待援,打算讓洪秀全再派遣一支軍隊一起合圍北京。

可惜,還沒有等到洪秀全派出援軍,北伐軍就陷入了僧格林沁率領的清軍的包圍之中,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沒。從這其中就可以看出,雖然南方的清軍戰鬥力都比較差,一般遇到北伐軍都是一觸即潰,但是北方保衛京師的王牌清軍,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北方清軍實力強大,不容小覷,北伐軍已經全軍覆沒了,洪秀全當然不敢再輕易北伐了。


南方天國內政不穩

太平天國起義,雖然挾兵威迅速的攻破了南方的很多城市,而且還建立了政權,選定了首都,但是太平天國的政權卻並沒有得到南方士族階層的認同。太平天國在文化建設上是相當失敗的,洪秀全發動起義時,其實靠的是宗教力量,而且還是被閹割後的基督教。


本來太平天國內部有文化的高層就沒有幾個人,主要策劃人馮雲山還在定都的前一年,也就是1852年死了,所以真正有能力穩定內政的人越來越少。被閹割的基督教顯然是無法對抗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對於南方百姓思想混亂,內政相當的不穩,洪秀全需要大量兵力來維護穩定,因此北伐失敗後,他也就不敢輕易的再次發兵了。


我的結語

太平天國的政治高層,帶兵打仗也許還行,但是治國理政確實是差很多的。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因此,天平天國最終失敗也是很有預兆的。


史話漫漫


我認為可能打不下,反而會導致自己全軍覆沒;


全軍北伐,這在軍事上講是下策;為什麼說是下策?!


我們要清楚,太平軍根據地在南方,士兵也多是南方人,而北京在北方,之間相隔數千裡,全軍北伐後勤補給問題怎麼解決?清軍隨時可以切斷補給線,那太平軍只能大規模的劫掠,這更會把北方的百姓推到清軍這邊。


太平軍全軍北伐,那就意味著南方的根據地也不要了,那就很快被清軍肅清太平軍在南方的勢力;也就是說,太平軍再也回不去了,只有拿下北京城,否則死路一條,這有點破釜沉舟的既視感。全軍北伐致命點在於清軍可以集結兵力於一點攻打太平軍,北京城城高牆堅,而勤王的軍隊又陸續趕來,太平軍極有可能被清軍包了餃子。


太平軍上策是,就是林鳳祥李開芳帶領的那兩萬人足以,要看太平軍統治者怎麼用這些北伐的人;如果太平軍志在推翻清朝統治,不會跟清朝劃江而治;會派隊伍北伐,但別指望北伐成功,北伐的人只是誘餌,吸引清軍去了。然後抓住這個替自己分擔軍事壓力的機會,在南方的太平軍主力打掉周圍的清軍,然後迅速擴展勢力範圍,發展隊伍力量,等北伐的隊伍被消滅完了,太平軍在南方根基也穩固了。清軍一時半會是搞不掉太平軍的。


對待西方侵略者態度,不要拒絕,也不要與之合作。最好要他們處於觀望的態度,總之就是要他們不要跟清廷合作。


這樣,清朝估計會亡於太平軍了。


可事實上,太平軍的領導層,根本沒什麼眼光可言,就是小農經濟下的農民合起來造個反罷了。他們還是玩的封建王朝那套。看看他們在南京紮根後,活脫脫的一個個封建王朝,做帝王,搞爭權奪利,玩內鬥,清廷都自愧不如。太平軍實際上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怨不得別人。


這種情況下,全軍北伐痴心妄想,洪秀全已經滿足佔了南京了給屁大一點人,也不是出於政治謀劃做出的,浪費了大好的機會,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