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守護好一江碧水|郴州:“排毒養顏”還一片碧水藍天

守護好一江碧水|郴州:“排毒養顏”還一片碧水藍天

甦仙區秧溪河。

紅網時刻記者 龍芳華 通訊員 李貴 郴州報道

“我在秧溪河邊住了一輩子,以前晴天風一吹,這裡就像刮沙塵暴,令人睜不開眼,白衣服變黑衣服,手上總是有一層灰;雨天水一衝,盡是爛泥,又像進了沼澤地。”6月20日,回想起甦仙區重金屬汙染整治前的場景,58歲的甦仙區觀山洞街道下白水村村民首梓汗不禁感嘆。而如今,他每天早上都要來散步的秧溪河畔東湖公園,水榭亭臺,芳草茵茵,綠樹鮮花錯落點綴,還吸引了郴州長卷項目的入駐。

過去:鼓了“錢袋子”,廢了好生態

郴州市甦仙區,礦產資源富集,被國際地質屆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也是大自然賜予甦仙區人民的“錢袋子”。上世紀九十年代,當地秧溪河上游礦業經濟發展鼎盛時期,曾有礦企近千家,礦業經濟佔全區GDP的60%以上。但每年直排秧溪河廢水也達2000餘萬噸之多。

鼓了“錢袋子”,也廢了好生態。被當地居民親切稱為“母親河”、湘江二級支流的秧溪河,經歷連續採選礦浩劫後,植被嚴重破壞,重金屬汙染高超標。鉛、砷、鎘等重金屬汙染物指標超過國家標準數十倍。全長40.18公里、流域面積150平方公里、灌溉面積3.24萬畝、覆蓋人口8.01萬的秧溪河,也“榮升”為湘江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的重點對象之一。

守护好一江碧水|郴州:“排毒养颜”还一片碧水蓝天

甦仙區東湖。

“排毒”“養顏”兩個手術治理重金屬汙染

如何改變採礦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破壞?甦仙區做了兩個手術,一個是排毒,一個是養顏。甦仙區積極響應全省將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號召,將重金屬汙染治理作為全區一號工程、民心工程、美麗工程來打造,針對長期以來粗放的開採方式給郴州乃至湘江流域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實行“休克式”療法,將668家採選礦企業,整合成28家。

同時,甦仙區通過河道治理、清運尾砂等方式,整理可開發土地近3000畝,建成沙灘公園、體育公園、王仙嶺東湖等公共活動場所,著力將其打造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配套基礎設施。

“我們在理念上,追求可持續發展;在方式上,堅持統籌推進,從治標入手,為治本贏得時間和先機。”甦仙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志紅說,甦仙區一方面按照“減少數量、規範開採、綜合利用、消除汙染”原則,引進循環經濟的理念,推動鍚濤化工、金旺鉍業、雲湘錫業、郴氟化工等一批核心企業技改升級,逐步實現由資源開採型向循環利用型轉變。

其中,僅鍚濤化工,運用全國最新工藝氯化提金法,每年便可消減含砷尾砂(渣)180萬噸,從中回收三氧化二砷1.2萬噸,減排砷、鉛、錫、鋅、銻等重金屬4萬餘噸。另一方面,投資20億餘元,深入實施坳上段重金屬汙染治理、甦仙區受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河道廢石流及尾砂清理、歷史遺留廢石場整治、城鄉綠化攻堅等項目,安全封閉尾礦庫43座,整治歷史遺留廢石場26個,修築河堤9.4公里,覆土50萬方,清運尾砂100多萬方;覆土還綠3.2萬公頃,建設生態公益林4.6萬畝,封山育林6.5萬畝。

守护好一江碧水|郴州:“排毒养颜”还一片碧水蓝天

甦仙區西河沙灘公園。

現在:重金屬汙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通過不斷努力,湘江流域(蘇仙段)重金屬汙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李志紅說,根據流域內12個地表水檢測點的監測,河流斷面水質穩定控制在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以內,合格率達到98.64%。其中,砷、鉛、鎘、鋅、銅排放量,分別下降到治理前的9.2%、6.0%、1.4%、0.6%、1.1%,是國家排放標準的20%、40%、10%、0.8%、0.5%。

甦仙區森林覆蓋率達67.7%,城區綠化覆蓋率達50%,村莊綠化率達40%以上,分別較四年前提高了2個、4個和5個百分點,西河沙灘公園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是郴州市唯一一個獲得該獎項的項目,助力全市成功摘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