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歐洲盃可以出現希臘神話和丹麥童話類似的奇蹟,但是世界盃永總是傳統強隊奪冠?

鄭恩君


兩個原因。一是歐洲無弱旅,所謂的希臘神話、丹麥童話,實際上是相對英法德意西等傳統歐洲強隊而言的,因為弱隊奪冠的情況比較少,所以用和神話、童話等詞,拔高了其神奇色彩。二是分組規則不同,歐洲盃更容易製造冷門,而世界盃分組則更加有利於保護歐洲和南美球隊,相當於歐洲和南美球隊聯合絞殺了其他大洲的球隊,自然就很少有冷門奪冠的現象。

重點說一下第二個原因。歐洲盃的分組,有其獨特的一套體系。具體來說,就是綜合近年來的大賽成績,然後進行分檔。別以為在歐洲盃分在一檔是件好事,畢竟,二三檔,可能也有極強的勁敵。以希臘04年奪得歐洲盃的那一屆來說吧,希臘是第四檔球隊,和東道主葡萄牙一組,同組還有二擋的西班牙和三擋的俄羅斯。小組賽,希臘首戰2-1勝主場作戰的葡萄牙,次戰1-1平西班牙,最後一戰1-2不敵俄羅斯,三站積4分,和西班牙同分,但是進球數多2個,攜手2勝1負的葡萄牙驚險晉級。進入淘汰賽到奪冠,連續三場比賽,希臘都是1-0戰勝對手,一路艱難晉級,艱難奪冠。並且,三場淘汰賽,希臘只在四分之一決賽遭遇法國,半決賽對手捷克以及決賽的對手葡萄牙,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歐洲豪門。葡萄牙晉級,則有主場優勢的加持。並且,希臘當時的打法,就是防守反擊。雖然球隊沒有超級巨星,但是,主教練雷哈格爾經驗豐富,把自己創造的凱澤斯勞滕神話的成功之道複製到希臘身上。

而世界盃,美其名曰世界,實際上是歐美杯。分組的時候,原則上,同一大洲的球隊不同組。而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球隊,連8個小組都不夠分。非洲和亞洲球隊的實力,本身就不及歐美,很容易造成歐美球隊夾擊打壓其他大洲的情況。這樣的分組規則,很顯然,也是利於保護強隊的。於是,淘汰賽,絕大部分是歐美球隊,個別突出的亞非球隊可能可以從小組突圍,但是,很難再進一步。非洲球隊連續多屆世界盃都有球隊晉級8強,但是,也僅此而已。

如果分組是完全打亂分的話,就有可能造成像歐洲盃那樣的情況,強隊扎堆,然後,某支有實力有特點的弱隊發揮出色,並且藉著賽程優勢,一路高歌猛進。

不過,世界盃的32支球隊,遠沒有歐洲盃16支球隊那樣實力相對均衡,所以,也就造成了世界盃小組賽階段總體上還是比較乏味的。甚至,很多球迷認為,世界盃遠遠沒有歐洲盃競爭激烈。

分組規則有多重要呢?當年韓日世界盃,由於日韓不參加預選賽,而中國隊在12強賽中成功避開伊朗和沙特,最終如願晉級世界盃。很多時候,少面對一個強敵,就意味著多一份創造奇蹟的機會。


知閒夜話


迄今為止,獲得過世界盃冠軍的球隊只有七支,分別是:烏拉圭、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巴西、英格蘭和阿根廷。

而獲得過歐洲盃冠軍隊的球隊也只有九支,分別是:葡萄牙、希臘、丹麥、法國、德國、荷蘭、捷克、意大利和前蘇聯。

不過考慮到歐洲盃總共只辦了15屆,而世界盃已經辦到了21屆,所以歐洲盃的冠軍球隊確實要比世界盃多一些。

要說原因,只能說其實歐洲盃參賽球隊之間的實力差距是要遠遠小於世界盃參賽球隊的實力差距的。

實際上直到21世紀初歐洲足球面對其他大洲的足球依然佔據著絕對壓倒性的優勢,除了巴西和阿根廷外,歐洲二三流球隊基本上可以橫掃其他大洲的任何球隊。對歐洲球隊而言,其實歐洲盃的比賽強度和競爭力一直是要高於世界盃的。

因此,在早期世界盃中,歐洲球隊可能知道進入八強前都不會遇到太強有力的抵抗,球隊完全可以用八成力氣進入到淘汰賽甚至八強中,然後再全力出擊衝擊冠軍。

而到了歐洲盃的賽場上,因為球隊之間實力差距有限,所以每場比賽的爭奪都比世界盃要激烈的多,很多有實力的球隊可能在淘汰賽甚至小組賽中就已經拼的筋疲力歇傷兵滿營,被實力只是稍遜的二流球隊翻盤就也不足為奇了。


皮耶霍





在國家隊中歐洲球隊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是非常大。這有幾個原因在裡面:第一:作為在世界上擁有最好聯賽的歐洲可以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球員匯聚一堂,這是其他洲不可相比的。第二:除了最著名的五大聯賽聚集各國的精英猛將,還有歐洲各國的良好的足球基礎和推廣,加上健康有序的聯賽競爭造就了歐洲無弱旅,實力上並沒有巨大的差距。第三就是歐洲國家非常重視本國足球的發展,不管是青訓還是設施建設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足協與教練球隊之間分工明確,並沒有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也是間接促進球隊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話說回來,其實無論當時的希臘或者是丹麥球隊實力其實都不弱,這也為他們奪得歐洲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世界盃呢?就是七大洲之間的饕餮盛宴。但是除了南美洲和歐洲,其他洲的實力就差強人意了。比如亞洲強隊韓國日本,北美洲球隊墨西哥,美國,非洲的埃及,科特迪瓦或者是傳統強隊喀麥隆都是各自洲際的佼佼者。不過一旦和歐洲或者南美洲相比就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在四年一次的足球最高殿堂上,所有國家都渴望這一榮耀。無論哪個球隊對於世界盃的比賽都不會掉以輕心,這就造成了弱隊想變黑馬逆襲的可能性變的微乎其微。想奪冠實力才是硬性標準。想靠盤外招,運氣或者其他非自然因素奪冠幾乎是難於上青天。


總結:1、球隊的實力。2、國家的基礎建設以及重視的程度。3、國家各個球隊之間的良性競爭。4、各個國家足協透明,人性化的管理與分工。5、青少年的培養。6、足球的發展與推廣等等因素都是造就歐洲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這也是和其他洲一些國家之間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相偲城災


然而這個說法本身並不正確啊,很明顯的道理,沒有哪支球隊生來就是傳統強隊,他們今天的地位不能代表以前,就好比每個人都不可能剛出生就有二三十歲的那樣的身高、力量和智慧一樣,而是要有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成長過程,那麼對於一支球隊來說,也是這樣的。

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在20世紀初才組建了國家隊並開始打一些比賽的,而在世界盃創辦前的20年左右時間裡,並沒有世界範圍內的權威賽事,甚至歐洲範圍內也沒有,國家隊只能打友誼賽、邀請賽,除了現代足球鼻祖英格蘭之外,哪支球隊能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傳統強隊?

我們就來看看世界盃創辦前,歐洲一些國家隊的情況:德國隊從1908年開始打比賽,到1929年底,總共進行了74場比賽,26勝14平34負,勝率為35%;比利時國家隊從1904年開始參加比賽,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99場,戰績為37勝15平47負,勝率為37%;意大利國家隊從1910年開始打比賽,到1929年底打了82場比賽,34勝22平26負,勝率為41%;瑞典國家隊從1908年開始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143場比賽,戰績為66勝24平53負,勝率為46%;奧地利國家隊從1902年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129場比賽,戰績為61勝23平45負,勝率為47%;匈牙利國家隊從1902年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128場比賽,戰績為69勝27平42負,勝率為54%……

所以說,當意大利隊在1934年奪得世界盃冠軍的時候,並不是什麼傳統強隊,恰恰是他們連續奪得世界盃冠軍,以後在那之後的發展、強大,才慢慢成為了傳統強隊。同理,德國隊在1954年奪得世界盃的時候,對於他們和他們的決賽對手匈牙利,瞭解足球史的人都知道,至少匈牙利比德國更強。

至少在70年代之前,除了首屆世界盃冠軍烏拉圭、1966年世界盃冠軍英格蘭,可以說是傳統強隊奪冠之外,其他任何一屆奪冠的球隊在當時都很難稱得上是傳統強隊。

準確地說,正是因為意大利、德國、巴西等球隊不止一次地在世界盃上稱雄,才奠定了他們在世界足壇的地位,再加上他們在其他比賽中的表現,才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認可。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世界盃總是傳統強隊奪冠的說法,而是在世界盃、美洲盃、歐洲盃等重要比賽的不斷舉辦中,逐漸造就了今天人們所認知的一批傳統強隊。

比如說,如果1934年世界盃決賽獲勝的不是意大利,而是捷克斯洛伐克隊,那麼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很可能會更多地進入決賽(而不只是1962年),或者還能奪冠,如今成為傳統強隊的就是捷克而非意大利;如果1954年世界盃決賽匈牙利擊敗了德國,那麼有可能德國就要晚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崛起,匈牙利隊卻早已成為了世界足壇的傳統強隊。


劉伯峰


首先要說的是歐洲盃與世界盃之間的區別;“歐洲盃”顧名思義是在歐洲舉辦的洲際賽事,而“世界盃”則是全球性質的大型賽事。


歐洲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是無可拒爭的,世界最強的球員也往往雲集於此。如果以國家隊為一個單位來看,歐洲球隊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是很大。歐洲國家本身就非常重視本國足球的發展,不管是青訓還是設施建設都給予了大力支持,足協與教練球隊之間分工明確,並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也是間接促進球隊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無論是當時的希臘或是丹麥,球隊奪冠時的實力其實本就不弱。


對於世界盃來說,更像是七大洲之間的“饕餮盛宴”。但除了南美洲和歐洲,其他洲的實力就顯得有些差強人意了。比如亞洲強隊日韓;北美洲霸主墨西哥,美國;非洲的埃及,科特迪瓦或者是傳統強隊喀麥隆,其實都是各自洲際的佼佼者。但一旦與歐洲或南美洲球隊相比,實力就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在四年一度的足球聖殿上,所有國家都渴望這一榮耀。無論哪個球隊對於世界盃的比賽都不會掉以輕心,這也間接造成了弱隊想上演黑馬逆襲的可能性變的微乎其微。任何一支球隊在世界盃的賽場上若想奪冠,實力才是硬性標準,而僅靠盤外招,運氣或者其他一些非自然因素完成偉業,幾乎是難於上青天。


劉嘉遠


其實歐洲的實力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只不過世界盃的規則把歐洲的許多強隊拒之門外,反觀歐洲盃,一些歐洲的強隊有機會參加就有機會發生奇蹟,我們一一分析。

首先,歐洲有很多國家,他們在預選賽中被淘汰的幾率很大,小組的第一名直接晉級,最好的第二名還有機會,這樣一來就會刷掉好多種子隊,比如當年的英格蘭,土耳其,要知道土耳其可是在02年是世界盃的季軍,可是他進不了歐洲盃,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因為規則的原因,他們必須保證高質量的比賽,不容有半點失誤,才能進軍歐洲盃。

如果說希臘神話,丹麥童話,我不這麼認為,歐洲無弱旅,我上面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他們的實力其實也很強,希臘可以戰敗法國,葡萄牙這樣的隊伍,難道是靠運氣嗎,不是的,這都是實力的原因,足球是圓的,什麼情況都可以發生。

反觀世界被,世界盃的規則把歐洲的好多球隊拒之門外,我只能說出了歐洲的強隊,只有南美可以與歐洲抗衡,所以不用多做解釋,這幾屆的世界盃還是老牌做莊,不過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卻是西班牙奪得冠軍,這也是西班牙第一次奪得世界盃的冠軍,這不是奇蹟,他也不是老牌冠軍,只是實力的凸顯。


老樂說球


希臘、丹麥等球隊在歐洲盃上都可以演繹神話或者童話。所謂童話,就是要打破舊秩序,但未必能夠建立新秩序。因為,童話,本就不常有。

無論是歐洲盃還是亞洲盃,屬於洲際比賽,各支球隊對待比賽的態度不一樣,尤其一些強隊,希望在洲際比賽中練兵,為接下來的世界盃做準備,所以在歐洲盃以及亞洲盃等洲際賽事中,往往會出現冷門。

世界盃,所有強隊都非常重視,從備戰到保障都力求做到萬無一失,馬失前蹄的球隊依然存在,但是概率顯著減小,冷門的機會也被壓縮到最小。

1、歐洲盃、亞洲盃的童話,代表不了世界盃。

1992年,臨時頂替南斯拉夫的丹麥最終演繹了不可思議的童話故事,奪得歐洲盃冠軍;2004年的希臘,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憑藉整體攻守平衡的戰術,最終上演了希臘神話。

同樣的,2007年馬來西亞亞洲盃上,從戰火紛飛中走來的伊拉克奪得了冠軍,讓整個亞洲都無比汗顏。

包括1996年歐洲盃上的捷克,他們只是在決賽中輸給了德國而已,同樣令人刮目相看。

但是,翻看一下世界盃的歷史,他們都沒有走到過最後。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一些強隊把歐洲盃當做練兵場,為2年以後的世界盃做準備;還有一些傳統的強隊,正好遭遇最為困難的時期,在歐洲盃上無法有好的發揮。無論是丹麥還是捷克以及希臘,開始的時候不太被人注意,等大家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們已經突圍成功了。

在亞洲盃上也是如此。伊拉克在2007年奪取了亞洲盃冠軍,但是在2008年的世界盃預選賽上,他們和中國隊一起被淘汰。

人們對待世界盃的態度,遠遠高於亞洲盃。亞洲盃是賽會制比賽,一些強隊不太重視,準備好的非最強隊就容易爆冷門。在世預賽上,因為是主客場賽制,大家準備都很充分,冷門的機會減少。同理,到了世界盃決賽圈的時候,每支隊伍的備戰都非常到位,弱隊可以爆冷,但是機會大大減少。至於世界盃冠軍,爆冷的球隊很難黑馬到底。

2、亞洲盃也無法真正衡量中國隊的實力。

2004年北京亞洲盃,作為東道主,阿里·漢率領中國隊獲得了亞軍,平了國足征戰亞洲盃的最好歷史紀錄。但是,在當年的世預賽小組賽中,阿里·漢卻沒能率隊出線,輸給了由銀行職員和稅務職工組成的業餘球隊科威特。

2015年1月份的澳大利亞亞洲盃,法國人佩蘭率領中國隊小組賽三戰全勝挺進8強,但是在世預賽40強賽中岌岌可危,佩蘭下課。高洪波臨危受命,最終奇蹟般率隊打進了亞洲的12強。按理,亞洲盃8強隊伍晉級12強賽沒啥問題,但是因為各隊重視程度問題,亞洲盃很多時候無法成為參照物。


肖良志的良藥苦口


其實也不能這麼說,我們知道希臘隊拿到過2004年歐洲盃的冠軍,丹麥隊也在歐洲盃取得過好成績,但是在世界盃的賽場上雖然是有絕對實力的球隊才能夠拿到冠軍,不過也有一些黑馬球隊取得過比較好的成績。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世界盃冠軍需要的硬實力更強,應對變化的能力要更強。


歐洲盃能夠出現非傳統強隊奪冠的原因。

其實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希臘隊拿到了2004年歐洲盃的冠軍,希臘隊依靠的是非常實用的足球,頑強的防守反擊,他們在失去了觀賞性的基礎上取得好的成績。但是在歐洲盃奪冠以後希臘的國內球迷就對球隊提高的要求,讓他們不僅要有成績,而且還要踢出漂亮的足球,這也是希臘隊在奪冠以後很快就不溫不火的重要原因。

在歐洲會有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歐洲足球的體系是一脈相承的,各個國家的球員都在五大聯賽踢球,而非五大聯賽的國家聯賽也在模仿五大聯賽。這就導致了球員都是標準化生產出來的,彼此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特別大。球隊之間的實力差距也不是特別大。而一場淘汰制的比賽又具有偶然性,最終誰贏了誰都是可以理解的。

世界盃為何都是傳統強隊奪冠。

歐洲盃屬於是相同體系下的球隊在一起踢球,同時他們的風格和技術水平也是有相似之處。但是世界盃就不同了,有各個大洲的球隊,南美洲和歐洲的踢法完全不同,甚至一些非洲球隊還能出來攪局也是因為強隊對他們踢法的不適應。踢球方式和對於比賽理解的多元化會讓比賽更加具有偶然性,有的球隊實力強,但是適應能力不強,也會輸球。同時這種偶然性也是讓球隊奪冠更加具有難度。冠軍球隊必須要在與不同風格球隊的較量中都要取勝,他們需要面對過去幾年都不曾遇到過的踢法,這就要求他們的絕對實力要更強。所以世界盃的偶然性更大,但是奪冠的球隊卻必須有實打實的硬實力。



其實歐洲盃的整體實力更高,但是世界盃的偶然性和奪冠必須要有絕對實力的特點讓它更加精彩。


銳理體育觀


那是因為“實力”!

“實力”兩個字很多時候不能靠運氣,希臘神話、丹麥童話之所以不常見,就是因為它們太少見了,少到像“童話”“神話”一樣的存在。

而足球就跟我們中國國球乒乓球一樣,那都是實力的積澱才鑄就的獎盃。

你可以憑藉運氣偶然得到一個冠軍,或是通過博彩公司的聯手拿一個獎盃,但最終還是要靠實力來奪冠的。

世界盃上聚攏了全世界五大洲的最有實力的球隊,更容易去偽存真,降低運氣奪冠的成分,所以巴西、德國、意大利、阿根廷等傳統強隊才是奪冠熱門,運氣不是全部的保證……


哥舒夜帶刀


在歐洲盃,我們總能看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冷門和奇蹟,遠的有丹麥童話,中期有希臘神話,最近的有冰島奇蹟。在歐洲,各國球隊之間的水平並非想象中那麼巨大,而很多球隊水平也和時期有關,這裡面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一個是經濟,一個是人才。

大家可以看到,即便是在最為起伏的時期,歐洲大陸核心的發達國家的足球水平都不會有太大的起伏,可以說是相對穩定的強隊,這與國家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年輕球員的培養,家庭的支持、國家的支持都是其關鍵因素。另一個就是人才,比如葡萄牙、西班牙、捷克、塞爾維亞等球隊,他們的輝煌時期都是靠其黃金一代創造出來的,一個時代或許國家特備重視足球、或者恰好這個時期出現的有天賦的球員比較多,那這代國家隊就會相對很強。

當然,在盃賽裡還有很多意外出現,所以大家會發現歐洲盃、世界盃歐洲區預選賽儘管也有冷門,但是概率很小,但是在盃賽中意外成分增多,加上本身實力也不會相差太大,有各種神話、童話和奇蹟之類的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在世界盃上,各大洲的球隊雲集,這裡面所參雜的因素會更多,在這個舞臺上更像是足球傳統的比拼和對足球重視程度的比拼,世界盃冠軍目前還沒有旁落歐洲和南美之外,這就是足球傳統的力量,這是多少年來歷史的積澱,而足球發展中國家想要迅速進入八強、四強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畢竟差距太大,短時期很難追趕和彌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