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養殖戶,農民種植戶接連賠錢都不做了,靠進口會造成什麼社會影響?

清水煮白酒


如果說中國沒有人種地,沒有人做養殖,我們點點滴滴都進口,就好比那些在城市裡上班的人,不種糧食,點點滴滴都是靠買,一旦市場是物價波動,要吃飯的話,無論多少都得買,任市場擺佈。而我們還有一點,國家對物價還是有調控的,如果任憑市場發展,很多人會吃不上飯的。。。

所以說如果我們中國自己不生產糧食,什麼東西都靠從外國買,那麼就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的喉嚨都捏在了外國人的手上,會變得非常被動,在國家上的話語權就會變少。一旦受到別的國家的侵犯,我們要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時候,發現士兵打仗用的糧食還要在敵人那裡買,多麼可怕!


愛農幫


您這個問題太尖銳了,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能理解這種心情。

首先我國是農業大國,養殖種植都屬於農業範疇。我們村無論多大的養殖戶都會種地,因為即使種地不掙錢,糧食可以餵豬,喂牛等,而且現在種地成本並不高,全過程可以僱傭機器犁地,播種,打農藥現在都是飛機模型打,一畝地才八元。去年的花生冬天的時候將近4元一斤,但是再看看豬肉,現在超市的豬肉都賣到6.98一斤了,彷彿回到了我小時候5元一斤的年代。我沒開五代的堂哥14年曾經養豬養大後一番死了30多頭,賠掉好幾年繼積蓄,又不放棄接著養,今年現在家裡養了一百對頭豬,現在有的豬都五百斤了,依然不敢出手,每頭豬最少陪兩百元。還有,15年遼寧大旱,我同學包了將近二百畝地種花生,結果賠個底朝天,今年依然再包地種植!

我說的這兩個人都賠了,按照你的說法,他們會放棄種植、養殖嗎?

當然不會。國家有宏觀調控的手段,不會讓老百姓餓死,黨和國家是公平的。今年種地賠了,來年種子化肥一定會降價。

靠進口,完全說不通!

為什麼說不通?因為不會進口,進口了,你連五花都吃不上。

看過韓國大胃王的人都知道,韓國人普通人家吃西瓜吃不起,吃草莓吃不起。他們那裡摺合人民幣一百多一斤,買一個西瓜得多少錢?看看我們的中國市場,誰家能吃不起西瓜和草莓?如果我們全靠進口,本金加稅,加運輸成本,哪的多少錢,我估計水果豬肉啥的都拉到了!這輩子說拜拜了,再有中國這片秀麗河山,廣袤的種植環境不種地,是否太可惜了呢?

個人觀點,文化不高。


讓你一笑有多難


如果養殖戶,農民種植戶接連賠錢都不做了,靠過口會造成什麼社會影響?這又是個假設題,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社會會產生動盪,人心不穩,饑荒將籠罩在每個人身上。


一、顯而意見,大家都沒有吃的,連基本生活的糧食、蔬菜都沒有,更別提肉食了,飢餓將伴隨著每一個普通人,十幾億人口的基數,全靠進口,只能是杯水車薪。

二、凡是能吃的,估計都會被吃完,野生動、植物資源,將遭受毀滅性打擊,在飢餓面前,保護珍稀動植物,那是扯蛋。


三、金錢再多也沒有用,在高價糧食麵前,一樣的都是廢紙,估計到那地步,能吃頓飽飯就是人的最高訴求了。糧食將被壟斷,再多的錢也難買到糧食。

四、人口將大量減少,大量的人會被餓死,因為進口糧食,根本無法滿足十幾億人的需求。解決這麼多的人口糧食問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順利解決,只能看著一目目餓死的悲劇在上演,大家都會麻木,因為都無能為力。

五、國外糧食出口國,肯定會卡住出口糧食的脖孑,什麼不平等條約,高糧價,拿高科技換糧食,拿珍稀礦產換糧食等都會出現。你若不交換,不給你糧食,餓你一個月試試,就什麼都會妥協了。


六、國家會號召所有人,重新去進行農業生產自救,畢竟靠進口,始終不會是長久之計。

總之,上面的種種只是小編的一個大膽假設,國家是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家有餘糧,心不慌”,這是句老俗語。可見無論社會怎麼發展,人們的吃始終是頭等大事。人們連吃的都沒有了,這個社會還怎麼發展。該題是希望引起大家對食物安全的足夠重視,才會有這麼個假設。


壞男人說小龍蝦


問題:如果養殖戶,農民種植戶接連賠錢都不做了,靠進口有什麼社會影響?


對於養殖戶和種植戶來說,往往因為掌握不了市場行情變化而導致賠錢,就拿今年的養豬行情來說,就有人看到了行情即將轉變方向,而賣掉了自己所有的豬,而還有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以為豬市場行情還會繼續延續好行情,都往裡面進,這不又開始賠錢了!

作為農民,肯定是需要謀生路的,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國家都不會讓其完全停擺,國家有調控政策,這幾年的糧食補貼就是為了調動廣大糧食種植戶的積極性,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補貼調高點,市場行情好的時候補貼調低點,也不至於讓廣大糧食種植戶連年賠錢。



糧食完全依靠進口是不會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在我國,特別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因為我國人口眾多,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國家力保18億畝耕地紅線就是為了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自己的糧食安全需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安全的。一旦失去了這個主動權,糧食機及肉類完全依靠進口,那麼我們就失去了議價的能力,讓其他國家牽著我們缺糧的鼻子走,失去自由。社會也會變得動盪不安,人們整天都在擔心哪天就沒有糧食吃的問題,很不安心。歡迎大家都該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作者、三農問答達人,我將以專業的精神專注的態度專講三農問題,為大家解疑答惑,歡迎大家的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看日本和韓國,他們國家是典型的農產品非常貴,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人力資源與土地資源都非常昂貴,因此如果售價不高,那麼農民就會無法生存,就沒有人種地了。


特別是在韓國,肉類和水果類商品的價格還是挺高的,這是違反常見的市場規律的,因為這些農民種地效率是不高的,進口的商品價格很低,一方面能把農民的勞動力釋放到其他領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是一舉兩得麼?為什麼這些所謂的市場經濟國家卻幹著這麼不市場的事情?比方說中國的西瓜和日本的西瓜價格差別很大等等。


那麼請問,如果這個時候突然別人制裁韓國或者日本,對其進行封鎖,那麼日本和韓國內部怎麼辦,連種植的農民都沒有了,只能餓肚子了,別人要什麼就給什麼了,連底褲都要輸掉了。所以糧食問題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問題,農民問題是基礎性問題。既要提高農民的收入來確保糧食安全,又要降低糧食價格來提高生活水平,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所在。


所以,關鍵在於減少農民的數量,增加農民的人均土地量,從而增收,在不廣泛提高價格的情況下可以有效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


以股易金


我就拿兩個比較典型的說一下我對進口農副產品理解吧。

  • 一、豬肉

我國每個月進口豬肉雖說佔豬肉總消耗量的百分比很低,對國內的豬肉價格和生豬價格影響不大,但是卻一直是養殖戶的心裡痛。

就最近的數據顯示3月份的全國均價僅有5塊多,幾乎全國的養殖戶都處於賠本狀態。而3月份豬肉進口量為135,930噸,環比增長89.55%,較上一個月多進口豬肉64,218噸,接近翻了一倍,這就是讓農民養殖戶理解不了的地方,要是國內生豬供不應求,豬價很高進口都無可厚非,可是在全國嚴重供大於求,養殖戶都在賠錢的時候還如此大量的進口肉,這真的讓養殖戶接受不了。

設想一下,若是養殖戶都不養豬而完全依靠進口,那麼以後的豬肉價格就完全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就不是大家嘴裡說的十塊錢二十塊錢的豬肉價格了,那時候豬肉可能就成了奢侈品了。


  • 二、大豆

雖說我國很多地方都種植大豆,但大豆依然是嚴重短缺,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大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年後豆粕價格的走勢沒,大豆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經歷了從天上到地下的變化。若是大豆完全靠進口可能一點點關係的緊張,豆粕價格就會有劇烈變化。

當然話又說回來,要是國內沒人養豬了,那麼大豆、玉米這些糧食也基本就不需要進口量。



果然悠


農業也是一個國家最根本的行業,農業的方方面面全都關係著國民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一個國家的生存也是在靠農業。如果中國真的農業全部沒有的話,那就說明中國的命脈都被別人掌控著,別人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沒有一點的還手之力。對於這樣的情況還是不能發生的。

而且國家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雖然目前可以看到確實農業的很多方面都是在依賴進口,給本國的養殖戶種植戶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很多人會發現,外國的一些農產品即使到了中國加上運費,關稅等等各種各樣的費用還是比本國的要便宜。這個就是值得中國農業借鑑和深思的地方。

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的農業模式目前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太落後了,中國的農業在北方的平原還好些,但是南方的山區來說,已經完全是停滯不前了,因為沒有人從事農業了,可以看到日本這個國家,雖然我們不喜歡他們,但是我們可以討厭一個人,一個國家,但是別人的長處也要看到,就從農業這一個方面來說,日本基本上都是山地島國,但是看到日本的精細農業在全球也是非常出名的。美國的農業主要還是依賴美國強大的科技支持,美國的農業基本上已經實現信息化智能化了,但是中國的農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農業現在的發展水平和速度還遠遠不夠,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農業之中來,為中國的農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農帝國


靠進口,還真滿足不了我國這麼大的糧食和肉蛋奶類需求。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意義。中國這麼多的種植戶、養殖戶,不去種地、搞養殖,以什麼生活?打工,哪有那麼多的機會!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有多少?去看看城市的勞務市場,還有一些大路口,多少等待著打零工的人。市場本身有風險,無論是種植和養殖,都是市場的一份子,以後還是需要逐漸建立風險防控意識和接受風險的能力。而且,作為國計民生的第一產業,本身國家是有很多政策扶持的,要利用好政策,積極爭取政策。當然,政策也不是全部兜底的。

其次,我國糧食的總產量2017年是6.2億噸,這幾年基本保持在6億噸以上了;2017年糧食的需求量約7.3億噸,本身存在一定的缺口,當然主要表現在大豆品種上。而從全球來看,本年度全球穀物的總貿易量是4.2億噸,油籽中大豆的貿易量1.5億噸,加在一起也沒有6億噸。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國際上的分類是把大豆劃分到油脂油料類別了,而我國因為國產大豆主要用於食用的歷史,所以算到了糧食類別裡面。

從肉類來說,根據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431萬噸,比上年增長0.8%。其中,豬肉產量5340萬噸,增長0.8%;牛肉產量726萬噸,增長1.3%;羊肉產量468萬噸,增長1.8%;禽肉產量1897萬噸,增長0.5%。禽蛋產量3070萬噸,下降0.8%。牛奶產量3545萬噸,下降1.6%。而對比肉類消費的數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發佈《2016全球糧食政策報告》顯示,我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約59公斤,達到世界平均數的兩倍,而且預計後期還會繼續增長。但從全球看,根據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豬肉的進口量是787.9萬噸,出口量是827萬噸,我國的進口量是雖然比較大,但據海關公佈,2017年中國冷鮮凍豬肉進口量也只有121.69萬噸。

所以說,對於我國這麼大的人口基數,而且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對於農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手裡,是必須要保證的。


糧小咖


如果養殖戶賠錢不搞了,農民種地不賺錢,大量土地棄耕荒蕪了,國民所食用的各種肉類和糧米食油都靠進口來維持國內所需,那就會造成各類農產品不斷漲價,在純商業性質經營下,你從其它行業所得的再多收入都不夠維持這個無法保障穩定的吃飯問題!中國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那就實際是把一個國家的吃飯問題交給了外國人來負責供應!幾百萬、一千萬人口的小國它所處的地域條件好的話還不要緊,那要是上幾千萬、幾億以上人口的國家,這樣的狀況用不了多少時間,在不斷漲價或其它如貿易矛盾磨擦和別國故意遏制,還有戰爭等動盪因素的影響下,這個國家的所有產業經濟都會為了吃飯而被壓垮打垮!最終會變成無法控制局面而滅亡!


越仙788


這是個很有社會責任感的問題啊!



國家領導層早就睿智地提出了"自家飯碗要盛自家糧"!這其實就是講到的糧食安全問題!

自古以來,一個國家糧食的自給自足能力關係很大,是戰略性問題,有時還是生死存亡問題!

所以,國家在扶持農業,振興農業的政策是日益加強的。特別是目前的鄉村振興戰略必然會要從政策層面全面支持農民種糧,資本下鄉;指揮棒也會發揮將人才、科技、資本等資源引向農村的積極作用!

也就是說,雖然目前農村養殖戶、種植戶有不少存在賠錢退出的現象,但按照國家政策指導甚至決定財富流向的規律,那麼農村在此後必然會有更多的財富機會!



這也是很多工商資本大舉進軍農村的有力證明!因為他們的嗅覺更靈敏!中國國內在未來的幾年會很快出現搶佔農村土地資源的局面(當然這種搶佔是指合同流轉)。那麼,早幾年或者剛進入農業領域的,如果因為一時的市場失利而無法存續的話,便會錯過中國新一輪的財富機會!

為什麼目前很多養殖和種植行為會賠錢呢?除了從業者自身的原因,如技術,成本控制,產品選擇,天災等原因外,確實國際廉價農產品在中國加入世貿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有很大關係!

不過,農產品市場也不會無限制地開放,特別是當美國等對華發動貿易戰後,中國作為反擊,同時也為保護國內農業的目的,就會加大徵收像美大豆等農產品關稅,也就是提升了國內相關農產品價格,這既提高了本國農產品競爭力,又增加國內農業從業者的收入!這些動作就是在支持和保護本國農業生產者!



何況,國家如果重視糧食安全,也會更加發揮財政轉移支付農村和補貼農業力度!

我認為,雖然目前進口量是存在增量並有進一步擠壓國內農業從業者生存空間的現象,但從更長點的時間來看,這種現象會隨時剎車,並隨時可能出現峰迴路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