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都散了吧!張小龍要做的信息流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都散了吧!張小龍要做的信息流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相信前天晚上是許多人的不眠之夜,但緣由不是世界盃又爆出了哪場大冷門又毒奶了一波,而是自媒體工作者都獲得到了一個消息—— 公眾號系統迎來全面改版。

雖然目前只有 iOS 用戶能看到這些變化,但推導到所有微信用戶的軟件界面相信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公眾號信息流化是一場微信向自己作為信息分發一級中心的“揮刀”,且具備了不可逆轉的趨勢。具體來說,微信 iOS 6.7 版本上線,訂閱號消息由原來的以公眾號為單位的列表,變為了以時間順序排列的信息流。

而它這樣做的動機十分明顯:微信希望藉此提高閱讀效率,且讓個人作者(而不是機構號)在公眾號的地位得到持續加強。有行業觀察者甚至戲言:這幾天公眾號作者們最好避免更新推送,假裝休眠一下。否則充滿新鮮感的用戶很樂於嘗試下更顯眼便捷的取消關注按鈕,以及對以往不太感冒的訂閱號內容在信息流里加速某種反感進而取消關注——不像以往可以讓它作為一個小紅點“苟延殘喘”得躺在關注列表中。這些對於公眾號作者來說都是生存環境更加嚴苛的信號。

不少從業者就認為微信公眾號對使用者友好度的偏心,將導致公眾號的“軟文”打開率越來越低,特別是對於傳統營銷手段的 MCN 機構號來說,想要通過公眾號推廣內容,可能要鳥槍換炮了。原因就是原本不得不打開一個公眾號查看具體文章列表的訂閱者們,現在可以直接在信息流中一次性得對所有當日發佈的頭條和第二三四… 篇幅推送的文章,一覽無餘。當然,對某些夾雜私貨的公眾號而言,這意味著脫下底褲後,在浪潮退下眾目睽睽的沙灘上直接顯露;另外,也有一些用戶認為改版後的微信訂閱號更加混亂,一些自己重點關注賬號所發的消息會被新消息蓋過去。

都散了吧!张小龙要做的信息流和你想的并不一样

針對用戶對於改版的質疑,騰訊公關總監張軍晚間在微信群中回應稱,“這次改版總體而言,會提升訂閱號的閱讀效率。改版過程當中我們做了效果測試,評論閱讀率都是存在明顯上升的趨勢。”另外基於改版的初衷還有三點解讀:

  • 1. 品牌不會削弱——相反不好的公號會迅速被用戶取關。大家試想一下,原來進去直接看到的只是第一條的標題,其它的什麼都看不到。你從哪裡看到後面的文章的?現在恰恰相反,同時看到第一條和第二條增加了可展示的空間。第三條後的,有一個下拉箭頭,可以直接打開當天後面的文章且不可收回,這樣比原來進去公號才能看到的情況,要顯得更直接。
  • 2. 環境一概而論——對於所有公號而言,只要被用戶關注了,現在他們可被展示和看到的機會都會比原來增加。
  • 3. 置頂的公號可能會被削弱——這個問題正在被解決中,已經有人發現信息流當中的操作過程中會出現一個該功能正在開發中”的提示,不排除是將把之前置頂公號在關注列表的功能,定義成了快捷星標的功能。張軍沒有多說,但表示開發團隊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只是這第一個版本沒有加上去。

總體來說,這位騰訊發言人承認公眾號改版是一個長線工程,但未來是樂觀的。不過這次改版消息出現之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公眾號變成信息流是要 PK 今日頭條,感嘆張小龍先生在幾個月前公開課上的 食言——張小龍早前親自否認,微信不會學頭條的做法,讓大家放心。(背景參考,當時微信大會上張小龍說會有一個獨立的公眾號應用,這點被外界解讀為是一個類頭條的信息流應用,但它不是給讀者而是給新媒體從業者使用的移動版後臺系統。)

都散了吧!张小龙要做的信息流和你想的并不一样

筆者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新版公眾號模式與頭條式信息流還有一線之差,即使變成了和頭條一樣徹底以標題熱點為導向,但還沒開始採用流量分發機制。這一線可能是微信和頭條不太一樣的關鍵“涇渭”。況且張小龍先生所謂的信息流戰略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流,而更像是一種摺疊到打開的演變。

一位資深產品經理告訴動點科技——張小龍講的信息流指的是張一鳴做的,王興提過的「feeds」。這個東西的核心既不在「信息上」也不在「流」上,而在信息的供給端。所以張小龍說自己不在做信息流也沒什麼錯,本質上,他只是把公眾號摺疊的信息展開了而已,也就是圖中評論區他替自己辯解的——一心為提升用戶閱讀效率,如此罷了!

不管大夥兒究竟有沒有想得太多,微信方面願意相信會得到大部分用戶的認可,但贏得群眾的買單還需要多一點理解的思路和緩衝。究竟時間會刷新這份認知,證明張小龍是喬布斯式的“用戶永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天才產品經理嗎?這些答案很快都會被揭曉!

都散了吧!张小龙要做的信息流和你想的并不一样

Photo credit: joeywanonVisualHuntCC BY-NC-ND /

都散了吧!張小龍要做的信息流和你想的並不一樣最先出現在動點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