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靠讓利銷售刺激業績,安聯銳視為了IPO也是蠻拼的

珠海安聯銳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聯銳視)是一家專注於安防視頻監控產品軟硬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擬上市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前端攝像機和後端硬盤錄像機。公司2017年6月14日首次向證監會遞交了創業板上市申請材料,並於2018年5月8日更新了預披露。公司擬公開發行股票1,720 萬股,募集資金4.00億元,用於“視頻監控產品生產線技改與產能擴張建設”、“研發中心建設”、“營銷運營平臺建設項目”等諸多募投項目。

靠讓利銷售刺激業績,安聯銳視為了IPO也是蠻拼的

我們通過深入研讀安聯銳視的招股說明書發現,公司整體業績還是不錯的,報告期內淨利潤穩定上漲,2017年淨利潤迅猛上漲,達到了7469.13萬元,三年淨利潤也有1.32億元,遠超創業板的營利性要求。

但是,仔細研究該公司的業績成長原因後發現,安聯銳視通過讓利刺激銷售的跡象非常明顯,而且公司的費用佔比明顯低於同行,所以才取得2017年的收入和淨利潤奇蹟般增長。應該說,這種“打興奮劑”的做法對短期業績效果明顯,但恐怕不利於公司長期健康發展,公司還需要三思而行。

業績增長突飛猛進,或源於讓利銷售突擊營收

根據安聯銳視的招股說明披露,公司2015年至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4億元、5.45億元、9.33億元,報告期內穩定增長,其中2016年營收同比增長28.54%,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71.19%,增長迅速。而且報告期內公司的淨利潤也實現了迅速的增長,2015年至2017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2,290.41萬元、3,471.55萬元、7,469.13萬元,其中2016年與2017年的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51.57%與115.15%,可謂是成績驕人。尤其是2017年的收入和淨利潤指標增長幅度都超過70%,堪稱奇蹟。然而我們深入研讀了招股說明書後,發現安聯銳視在2017年或存通過大幅度的讓利來增加銷量的不合理行為。

安聯銳視是安防視頻監控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企業,說白了就是做監控攝像頭的。而監控攝像頭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其中第一部分為前端的攝像機,用於圖像採集,就是平時我們在公共場所見到的攝像頭,按分辨率可分為模擬標清攝像機、同軸高清攝像機與網絡高清攝像機。另一部分為後端的錄像機,用於存儲和管理數據,與前段相對應的可分為模擬標清硬盤錄像機、同軸高清硬盤錄像機與網絡高清硬盤錄像機。這兩部分構成了安聯銳視的兩大產品線,同時,公司也將這兩種產品線的不同前端和後端產品相對應的組合成套裝產品進行打包銷售,可以分別組合成模擬標清套裝、同軸高清套裝與網絡高清套裝,而公司在2017年降價最為明顯的也正是“套裝”這一大類產品。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安聯銳視在報告期三年內銷售的套裝產品數量分別為8.37萬套、11.12萬套、56.83萬套,2017年銷售的套裝數量是2016年的5.11倍,漲幅實在驚人!其中2017年銷售的套裝中增長最為明顯的是同軸高清套裝和網絡高清套裝,同軸高清套裝銷售48.40萬套,同比2016年的7.34萬套上漲559.40%;網絡高清套裝銷售5.41萬套,同比2016年的0.28萬套上漲1832.14%。而在營業收入方面,在報告期三年內,公司套裝產品的營收分別為0.47億元、0.82億元、5.11億元,2017年套裝營收同比上期增加523.17%。而公司2015年至2017年總營收分別為4.24億元、5.45億元、9.33億元,其中套裝產品的佔比分別為11.12%、15.08%、54.91%,套裝產品營收突飛猛進的增長對於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拉動作用可見一斑。

我們在安聯銳視的招股說明書中找到了相關的解釋,“公司將前端產品和後端產品組合在一起銷售,往往會給與客戶一定的優惠”。換句話說,公司在出售套裝產品時採取了一定的優惠定價策略,於是我們對套裝產品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進行縱向對比。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2015年、2016年、2017年套裝產品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8.02%、28.03%、20.48%,2016年與2015年毛利率幾乎持平,而2017年的毛利率卻大幅下滑了近八個百分點,顯然是2017年公司對套裝產品提供了大幅度的讓利促銷,這恐怕也就是2017年套裝產品銷收金額增加4.3億的最主要原因。

具體到三種套裝產品的讓利銷售情況是這樣的:模擬標清套裝在報告期內的銷售單價分別為520.91元、510.03元、476.76元,而與之對應的單位成本分別為379.09元、365.05元、370.51元,該套裝在2017年成本出現同比上漲的情況下卻壓低了銷售單價,導致2017年毛利率由2016年的28.73%下降到22.29%;同軸高清套裝在報告期內的銷售單價分別為869.60元、811.33元、872.86元,與之對應的單位成本分別為637.13元、587.02元、704.87元,這種套裝在2017年單位成本同比上漲了20.08%的情況下,其銷售單價卻只同比上漲了7.58%,使得2017年毛利率由2016年的27.65%下跌到19.25%;最高端的網絡高清套裝報告期內銷售單價分別為1179.63元、1623.53元、1377.42元,單位成本分別為647.64元、1112.74元、1003.35元,2017年單位成本同比下降了9.83%,銷售單價卻同比下降了17.87%,使得2017年毛利率下降為27.16%,而2016年該產品的毛利率為31.46%。由此可見,安聯銳視在2017年通過大幅調低三類套裝產品的毛利以刺激銷售的情形是客觀存在的。

而套裝產品的銷售增長是公司業績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安聯銳視2017年的營業收入相比2016年增加了不到3.9億元,但是套裝產品2017年的銷售卻相比2016年增加了4.3億,這也就充分說明完全是套裝產品的銷售增長實現了公司業績的飆漲。

毛利率一直顯著低於同行業,且變化趨勢異常

如果將安聯銳視與同行業公司做對比還可以發現,該公司的讓利銷售不是隻限於2017年,該公司的毛利率一直大幅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而且差距存擴大趨勢。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該公司在報告期三年內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3.06%、22.07%、20.43%,而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29%,36.62%、34.63%,公司的毛利率遠低於同行業可比平均水平,期間的毛利率差異約為12至14個百分點。

安聯銳視的綜合毛利率既遠不如同行業龍頭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海康威視,證券代碼:002415.SZ)與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大華股份,證券代碼:002236.SZ),也比不過市場份額不如自己的深圳市同為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簡稱:同為股份,證券代碼:002835.SZ)與北京漢邦高科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簡稱:漢邦高科,證券代碼:300449.SZ)。海康威視在報告期三年內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0.1%、41.58%、44.00%,大華股份報告期內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7.22%、37.71%、38.23%,都幾乎是安聯銳視的兩倍;而同為股份報告期內毛利率分別為32.58%、34.66%、29.46%,漢邦高科報告期內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5.25%、32.63%、26.84%,也全部高於公司同期的綜合毛利率。考慮到海康威視與大華股份是行業龍頭存在規模效益,毛利率較高也屬正常,但營收規模僅分別約為公司55%和74%的同為股份與漢邦高科,安聯銳視的毛利率也被遠超恐怕就不合理了吧?

此外,安聯銳視的毛利率在報告期內的變化趨勢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不一致。公司報告期內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3.06%、22.07%、20.43%,呈明顯的逐年下滑趨勢。而報告期內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29%,36.62%、34.63%,2016年行業綜合毛利率相比2015年有所上漲,達到報告期內最高值後,至2017年才有所回落。

期間費用率明顯偏低,招股書出現明顯的虛假陳述

除了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存在顯著差異外,安聯銳視的期間費用率也明顯低於同行業可比平均水平,或存通過降低費用調節淨利潤的可能性。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安聯銳視在報告期三年內的期間費用金額分別為0.66億元、0.72億元、1.07億元,分別佔當期總營收的15.66%、13.19%和11.45%,而同行業可比公司在相同報告期內的期間費用率分別為20.05%、21.81%、22.40%,不難看出公司的期間費用率明顯偏低,2017年公司的期間費用率僅為同行業可比平均水平的大約一半。而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期間費用率最低的為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報告期內期間費用率分別為16.77%、18.39%、21.24%,也明顯高於公司的期間費用率。同時公司期間費用率不僅明顯低於同行業可比平均水平,且變化趨勢也與同行業可比平均值完全相反,公司報告期內的期間費用率逐年下降,而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期間費用率卻在逐年上漲,恐怕不太合理。

具體到期間費用中的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安聯銳視報告期內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979.74萬元、2,082.27萬元、2,717.95萬元,相應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4.67%、3.82%、2.91%,而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銷售費用率分別為8.70%、9.21%、8.90%,安聯銳視報告期內的銷售費用率明顯低於同行業可比平均水平,2017年更是隻有同行平均水平的1/3,這實在有點太低了吧?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中銷售費用率最低的是同為股份,報告期內銷售費用率分別為6.35%、6.03%、6.29%,也差不多高於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接近一倍。在管理費用方面,公司報告期內管理費用分別為4,587.90萬元、5,145.52萬元、7,042.44萬元,相應的管理費用率分別為10.83%、9.45%、7.55%,而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的管理費用率分別為12.07%、13.33%、12.42%,也是明顯高於報告期內安聯銳視的管理費用率水平,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中管理費用率最低的為海康威視,報告期內管理費用率分別為8.75%、9.73%、10.04%,但也僅有2015年低於公司,2016年之後就明顯高於公司的管理費用率,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率逐步超越行業龍頭,恐怕需要好好解釋一下吧!

還有更加搞笑的事情,安聯銳視的招股書竟然擺起了烏龍,自稱公司的管理費用率較高,並給了“合理”的解釋。招股說明書原文是這樣披露的:“報告期內公司管理費用率較高,其中研發費用佔比最大,這與公司長期以來注重研發、加大研發投入有關。”而我們通過前面的敘述已經知道,該公司的管理費用率不僅三年都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的,而且2016年開始就已經低於行業龍頭海康威視了,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的這段“報告期內公司管理費用率較高”的陳述是不是屬於信息虛假披露呢?再說安聯銳視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分別為2,402.30萬元、2,332.77萬元、3,882.58萬元,僅佔各期營收的5.67%、4.28%、4.16%,研發投入金額雖在2017年小幅增加,但佔營收的比例卻明顯在逐年遞減,招股書中“公司長期以來注重研發、加大研發投入”之說恐怕也是有點“自吹自擂”的味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