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誰來保衛“新零售”的穩定運行?阿里巴巴GOC運維保障浮出水面

2018新年伊始,傳統百貨業並沒有迎來以往那樣的開門紅。相反,傳統的購物中心模式正在經歷最嚴酷的寒冬。1月8日,開業已有27年的北辰購物中心亞運村店正式閉店。這座曾經北京北辰地區的標誌性商場黯然謝幕,讓人唏噓不已。與此形成鮮明對照,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卻在國內多個城市迅速擴張,據不完全統計,盒馬鮮生已佈局華東、華北、西南等地區,門店總數達25家。


在2016年杭州舉行的雲棲大會上,馬老師在主題演講中首提“五新”,其中一新便是“新零售”。其實,新零售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實體店,而是要帶給人們全新的消費體驗。正像阿里研究院於2017年5月發佈的新零售研究報告所定義的,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

誰來保衛“新零售”的穩定運行?阿里巴巴GOC運維保障浮出水面

作為新零售的典型代表之一,盒馬鮮生已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多個城市紮根。盒馬鮮生第一家實體店上海金橋店開張營業時,顧客絡繹不絕,大家的普遍反映是——東西新鮮不貴,實體店與網店一樣配送快,工作效率高。新零售的高效穩定運行有什麼秘訣嗎?

新零售 又快又準

+

盒馬鮮生CEO侯毅在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這樣形容盒馬鮮生,它是基於實體門店和智能化物流、精確化物流的新零售模式。第一次走進盒馬鮮生實體店的人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這邊在銷售生鮮食品,那邊就可以現場烹煮嚐鮮,這到底是超市還是餐飲店?很多“吃貨”和居住在盒馬鮮生實體店周圍3公里範圍內的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為什麼這裡的生鮮產品如此物美價廉?它真能保證30分鐘內送貨上門嗎?

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報告中歸納了“新零售”的三?特徵:第一,以心為本,掌握數據就是掌握消費者需求;第二,零售“二重性”,新零售是二維思考下的理想零售模式;第三,零售物種大爆發,孵化多元零售新形態與新物種。在這裡,我們不想深究商業方面的問題,但是上述三大特徵中包含的以數字化技術為驅動,基於數字邏輯最終實現價值鏈的重塑,這是我們最好奇同時也是最關注的。

誰來保衛“新零售”的穩定運行?阿里巴巴GOC運維保障浮出水面

在新零售的場景下,消費者與零售商的溝通方式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溝通同步進行,零售商要面對的是更加立體的用戶。隨著門店、物流以及供應鏈的變革,無論是傳統的零售模式,還是線上零售商,在業務連續性、效率等問題上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在業務永續的新服務需求下,零售商必須快速做出反應,尋找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的運維保障解決方案,在保障業務安全高效運行的同時,還要更進一步瞭解客戶需求,並與之進行良好互動,進而提供優質的服務。

新場景新挑戰

+

誰來保衛“新零售”的穩定運行?阿里巴巴GOC運維保障浮出水面

面對新的用戶訴求、新的業務場景和新的運維保障挑戰,零售商迫切需要解決以下三方的問題:

第一,線下門店故障的快速感知與恢復。新零售的線下門店強調用戶體驗,阿里巴巴GOC(Global Operations Center,阿里全球運行指揮中心)通過業務監控、一鍵反饋、應急響應、快速恢復等方式迅速消除故障對於業務的影響,持續保障優質的可續服務體驗。

第二,智能硬件故障的高效有序處理及覆盤。新零售的智能硬件追求創新,GOC保障智能硬件在新業務場景下快速迭代創新的同時,杜絕故障重複發生。

第三,供應鏈故障的有效防範,即通過穩定性數據分析、倉儲配送鏈路穩定性建設,提前預判倉儲配送負荷高點,防止所有能預防的故障。

依託阿里巴巴運維保障中臺的能力,根據新零售的業務特點,阿里巴巴GOC倡導並提出了“新零售運維保障解決方案”,並通過“運行無間”落地實施,產出了新零售行業的最佳實踐。

那麼,GOC發起的“運行無間”是如何保障新零售的穩定運行呢?如何改進並支撐新零售的快速落地?“運行無間”最大的亮點又是什麼?請繼續關注《阿里巴巴GOC新零售運維保障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