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捷克斯洛伐克為何分成兩個國家?

RUUS


捷克斯洛伐克為何分成了兩個國家?這個問題也挺有意思,涉及到歷史和政治兩方面的原因,今天桃花石雜談就來給大家講講這裡面的緣由。


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區別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是西斯拉夫人的分支,而西斯拉夫人則是在日耳曼人的主體遷到西歐之後,從東歐遷到中歐地區,融合了留在當地的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的一個斯拉夫分支。

圖中淺綠色區域為西斯拉夫人分佈區

而在到了中歐之後,不同的西斯拉夫部落曾經受到了不同周邊民族的強烈影響。其中捷克人的祖先在公元9世紀建立了波希米亞公國,並在公元1002年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諸侯。而斯洛伐克人的祖先則在公元9世紀建立了大摩拉維亞公國,但在公元10世紀初被從東歐入侵的馬扎爾人滅亡,成為了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

正是這段分別歸屬不同王國的歷史,使捷克和斯洛伐克成為了不同的民族。雖然在公元1526年之後,捷克和斯洛伐克都被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吞併,成為了奧地利帝國和後來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但其各自已經形成的民族性卻並未因此而消失。

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

在公元1918年,一戰即將結束,奧匈帝國敗局己定,奧匈帝國皇室被廢黜和奧匈帝國解體也都已經成為定局。而這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匹茲堡舉行了一場決定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命運的會議。一些流亡到了美國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在這場會議上決定,在一戰結束之後,共同組建一個聯邦國家,就叫捷克斯洛伐克。會議的結果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當年10月13日,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藍辛發表聲明支持建立捷克斯洛伐克。5天之後,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宣言發佈,捷克斯洛伐克正式成立,娶了一個美國太太的馬薩里克成為了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


統一的捷克斯洛伐克

但在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後納粹將捷克和斯洛伐克分治,分別建立了傀儡政權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和斯洛伐克國。而在二戰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再次成為統一國家。1969年,捷克斯洛伐克改組成聯邦制國家,一些政府部門,如教育部等,被分拆成兩部分,分別負責捷克和斯洛伐克的事務。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都還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之下。

解體之後的捷克和斯洛伐克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在蘇東劇變的大潮中也迅速完成國家轉型。但在國家轉型過程中,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的民族主義政黨先後上臺,而在聯邦層面這些政黨和政黨領導者之間不斷髮生矛盾。1991年1月,在捷共執政時期一直執行的對斯洛伐克的財政援助被中止,同時1991年底蘇聯解體大大影響了歐洲的地緣政治格局,使每個民族都建立民族國家成為了歐洲的“政治正確”,斯洛伐克地區的政黨開始醞釀獨立。

捷克斯洛伐克時期的團體操表演


儘管在1992年進行的民間測驗顯示,在捷克和斯洛伐克,支持捷克斯洛伐克解體的人數分別只有37%和36%,但民意卻無力阻止已經開啟的政治進程,最終在當年年底,捷克斯洛伐克正式解體。


桃花石雜談


談及抗日戰爭,最令我們得意的武器莫過於“盒子炮”和“捷克式”,“盒子炮”是德國毛瑟公司生產的毛瑟C96,而“捷克式”則是捷克斯柯達兵工廠生產出的輕機槍,號稱壓制日本“歪把子”的利器。德國作為歐洲屈指可數的工業強國,生產出個把先進武器不足為奇,而名不見經傳的捷克為什麼也會有如此強大的軍工能力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伊始,德軍吞併蘇臺德地區,捷克斯洛伐克很快全境淪陷。在那個時候捷克和斯洛伐克還是一個國家,但如今的歐洲地圖上這兩個地方卻是兩種不同的顏色。捷克與斯洛伐克的人種和語言差異非常小,兩處居民的祖先都是西斯拉夫人,他們所使用的語言比普通話與川譜之間的差異大不了多少。但就是這樣兩個地區最終卻分道揚鑣,這其中的緣由要從哪裡說起呢?

捷克人口有一千萬,斯洛伐克只有五百萬,在歷史上捷克人的祖先建立了波西米亞王國,斯洛伐克人的祖先則建立了大摩拉維亞王國,在兩個政治實體的統治下,根出同源的捷克和斯洛伐克逐漸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民族。波西米亞王國在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國王是選帝侯之一;大摩拉維亞王國後來則被匈牙利王國吞併,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受到馬扎爾人的統治。

因此,總的來說捷克受日耳曼文化影響更深一些,斯洛伐克受馬扎爾文化影響較強一點。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奧地利帝國成立,再往後奧地利與匈牙利組成二元制奧匈帝國,捷克與斯洛伐克便共同受制於維也納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匈帝國皇室遭到廢黜,帝國解體,捷克與斯洛伐克組成一個獨立國家。但這個國家存在的時間極其短暫,因為緊接著二戰就爆發了。

希特勒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分別成立了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兩個傀儡政權,統治區域就是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地區。在戰前捷克就已經是歐洲大陸上的軍工生產強國,得到蘇臺德地區之後,納粹更是如虎添翼。而相比之下的斯洛伐克雖然也是發達國家,但工業實力和經濟水平就遠比捷克遜色許多,這也是它們後來分家的主要原因。

二戰結束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得以復國,但富裕的捷克經常以為自己是供養斯洛伐克的“奶牛區”,而居於從屬地位的斯洛伐克卻常常認為自己只是布拉格政府的“分支機構”,沒有國家主人翁的感覺。冷戰的時候,因為蘇聯的存在,這種矛盾和嫌隙還沒有公開化,但東歐劇變之後,天鵝絨革命突然爆發,捷克和斯洛伐克選擇和平分手。

雖然冷戰結束之後,雙方各自獨立建國,但畢竟曾經在一起共過患難,所以兩國的感情仍然十分牢固。直到今天,雙方總統出訪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國家都必然是對方,這也成了一個不成文的傳統。


地圖帝


答:

小時候,從廣播喇叭和《人民日報》上知道,捷克斯洛伐克與我們是兄弟般的社會主義國家。

上學路過瀋陽,從中捷友誼廠門口走過。工作之後,“間接”使用過很多次,中捷友誼廠的製造的機床。

後來,從收音機、電視和報紙知道了,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佬及其同夥多年從背後挖牆腳,使壞;在加上自身原因,分裂了。那是別人家的事。

美國佬及其同夥也明裡暗裡給俺們使壞,臺灣孤單在外,就是這幫壞蛋乾的事,中國人永遠是一家。

“……,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孫工的文話旅行筆記


一般相對常見的觀點認為,捷克與斯洛伐克的分離有民族原因有歷史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捷克有著主體民族捷克族,斯洛伐克有著自己的主體民族斯洛伐克族。

2000年,曾經參與當初事件的原斯洛伐克總理揚·恰爾諾古爾斯基正是這麼說的:

我們這兩個民族是如此的不同,以致於無法組成一個國家。

這當然不能說是錯的,但是多少有些粗疏大條了。因為,有反例存在證明這不是一個必然的路徑,這不是一個由甲到乙或再到丙的自發演化過程——揚·恰爾諾古爾斯基其實也只是感慨,他本人做的政治分析並非如此。



從歷史角度看,捷克是曾經的波西米亞王國(波西米亞其實就是拉丁語、日耳曼語對捷克的稱呼),是神聖羅馬帝國七大選帝侯之一,許多國王波西米亞甚至本人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認波西米亞併入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而斯諾伐克作為大摩拉維亞的中心部分,11世紀成為匈牙利王國的一部分,後來隨匈牙利和奧地利合併成為君合國家,斯諾伐克也成為了奧匈帝國的一部分。

(波西米亞國王的紋章)

(查理四世,1316—1378,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統治時期是中世紀捷克最強盛的時期)

雖然同處奧匈帝國治下,但是不同的政治生態和管治方式使得捷克和斯諾伐克擁有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不同的文化、宗教格局和不同的憲政與自治的經驗,如果說得稍微簡單一點,那就是捷克近代化程度更高一些,更加發達一些。

(捷克首都布拉格,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個整座城市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1918年,奧匈帝國OVER,捷克與斯洛伐克決定重新聯合成一個新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注意,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裡有大量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加起來差不多達到35%,作為民族成分不容小覷。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納粹引發的民族仇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德意志族裔遭到強制驅逐,而匈牙利人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簽訂了協議,彼此交換境內他國族裔。這些舉措疊加的效應: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名現在名副其實,其民族構成相對單一化了。可是,另一方面,這也就使得斯洛伐克人當初選擇與捷克人族群融合的一個重要背景和目的——聯合組成民族國家中的優勢族群——業已不復存在,兩個不同的主體民族身處新的族群版圖中,在心理上形成了你的所得就是我之所失的感覺。

捷克斯洛伐克成為蘇聯衛星國的這一歷史階段,暫且不表。

當變革發生的時候,其實一開始捷克和斯諾伐克雙方因為存在共同的敵人和價值觀,關係一度相當融洽,雙方約定,保留原聯邦政治結構與憲法不變,以2年為期,在這期間根據具體情況和事情發展重新尋找平衡點。

當然,事後覆盤,在技術上,分離不見得是唯一選項,但問題其實出在前述的兩個不同主體民族身處新的族群版圖中,在心理上形成了你的所得就是我之所失的感覺。

在捷克一方,自我認知是原來蘇聯主導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斯洛伐克的“奶牛區”,有種一直被截長補短對斯諾伐克輸血的不滿,要的就是一個公平公正;而斯洛伐克,雖然在蘇聯時期出過捷克斯諾伐克的主要領導人,但自我認知是布拉格政府的地方分支,此時對自己好不容易獲得的政治主體地位珍若拱璧(為了彰顯捷克與斯洛伐克的平等主體地位,這時的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已經改稱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要的也是一個公平公正。

事實上,兩個民族一方對另一方所謂的壓迫並不存在,但難以修復和彌補的不平衡最終使雙方決定分手。斡旋協調無效之後,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解體,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同時成為主權國家。

(捷克面積78866平方公里,由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3個部分組成)

(斯洛伐克面積49037平方公里,與丹麥、瑞士或荷蘭的面積大致相當)

分離後的捷克與斯洛伐克之間的關係遠非一帆風順,但最終還是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解決了一系列的歷史遺留問題,重建了“特殊友好關係”,如今,兩國在教育一體化等方面加強合作,一方公民在另一方也享有特殊的優惠(權利優先級為本國公民>另一國公民>歐盟公民>其他外國公民)。分離以來雙方總統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出訪的國家均為對方,也已成為了一個不成文的傳統。

談古論金,掰開揉碎歷史的人性和技術流呈現給您


談古論金


總體而言,捷克和斯洛伐克在歷史上就是兩個獨立的國家,雖然期間有過短暫的合併。最早在捷克定居的是斯拉夫人,他們在這裡建立了大摩拉維亞公國。而在斯洛伐克定居的卻是凱爾特人,5世紀前這裡是羅馬人和日耳曼人的的邊境,7-8世紀時這裡是薩摩公國的中心。

奧匈帝國時代,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屬於這個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垮臺,捷克和斯洛伐克才聯合成一個國家,然後一起經歷二戰和戰後屬於蘇聯陣營的歲月。1992年,捷克和斯洛伐克經過全民公投,再次成為兩個獨立的國家。

如今,1056萬人口的捷克,主體民族是捷克族,少數民族中有斯洛伐克族、日耳曼族、摩拉維亞族和波蘭族,官方語言是捷克語。只有540萬人口的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族超過80%,其他少數民族有匈牙利族、日耳曼族、烏克蘭族、俄羅斯族和吉卜賽族,官方語言是斯洛伐克語。

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加入了北約、歐元區,都是申根國家。前幾年去中歐諸國包括捷克和斯洛伐克,遊歷了一段時間。雖然作為兩個獨立國家的歷史更長,但畢竟有同為一國的經歷,所以外人在這兩個國家旅行,很難感受到明顯的國別差異。


世界真的很大


捷克與斯洛伐克都是中歐的發達國家,兩國在歷史上曾經有多次分分合合的經歷。

捷克歷史上是斯拉夫人西遷以後建立的一個歐洲國家,在1620年被當時的奧地利吞併,從此成為奧地利的一部分。斯洛伐克原本是歐洲農耕民族建立的國家,906年被匈牙利統治,從此成為匈牙利的一部分。

在1699年,匈牙利被併入奧地利。從此,分別被奧地利和匈牙利吞併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被整合在一個新國家的框架內。

1849年,匈牙利脫離奧地利,同樣,捷克與斯洛伐克出現第一次分離。

不過,18年以後的1867年,奧地利與匈牙利再次合併,組成奧匈帝國,成為當時歐洲五霸之一,捷克與斯洛伐克再次被整合在一個統一國家以內。

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戰敗。戰後1918年,捷克第一個脫離奧匈帝國,建立了捷克共和國。隨後,斯洛伐克先後脫離奧匈帝國和匈牙利,並與捷克一起組建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這是兩國第一次雙邊組成一個新國家。

1939年,新成立僅21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佔領。並再次分離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兩個傀儡國家。

二戰結束以後,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在蘇聯的幫助下,重新組合成一個整體國家,即新的捷克斯洛伐克,成為蘇聯陣營的一部分。

1989年,東歐劇變發生,捷克斯洛伐克是劇變主要源頭之一。次年,捷克斯洛伐克由一個一體國家更改為聯邦國家,分離趨勢日益加重。

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正式分離,分別建立捷克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此後,兩國分別加入歐盟。

捷克斯洛伐克分離有很多因素,包括歷史淵源、大國干涉、民族構成等都是兩國不能長期合併的基礎。

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捷克與斯洛伐克同處於一國的歷史都比較短,絕大多數時間不在一個國家的框架內。此外,兩國的文化、民族構成也有很大的不同,而這些因素需要整合在一起也是非常困難的。再加上捷克、斯洛伐克處於歐洲十字路口,受周邊強國的影響和干涉也非常大,歷來都處在歐洲強國爭鋒的漩渦中。而這些情況,都是兩國最終走向分離的必然。


蘇綻


冷戰期間,國家分裂成兩個不止捷克斯洛伐克,還有德國。被分為東德跟西德。一個l靠向社會主義,一個靠向資本主義。

而分析捷克斯洛伐克分為兩個國家的原因

。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1.天鵝絨革命。

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了天鵝絨革命,3月,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議會決議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這是分裂的前兆。之後為了顯示民族平等,在4月份再次改國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天鵝絨革命之後,捷克斯洛伐克開放黨禁,一時之間大量的政黨蜂擁而出。而很多政黨為了爭奪選片,紛紛大打民族牌,要求斯洛伐克獨立。雖然此時的民調顯示,國內大部分民眾仍舊希望維護國家統一。

2.“爭取民主運動黨”的運作

1992年6月,主張斯洛伐克獨立的“爭取民主運動黨”獲得了斯地方議會的大多數席位,在早期獨立派人士掌權的大勢下,斯洛伐克的獨立已經不可逆轉。 隨後,斯洛伐克政府總理梅恰爾與捷克政府總理克勞斯經過汽輪談判後,最終達成解散聯邦的協議,到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和平分手。



3.兩個民族風俗文化的不同。

就像豬雞,無法共存。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實現民族的和諧相處,捷克與斯洛伐克曾經走過了一段美好日子。




但,分裂,是為了彼此更加和諧相處,更是兩個民族為了和平的表現。既然當不了一家人,當個好朋友總比窩裡鬥得好。


月下清風黑小魚


我覺得與其討論它們為什麼要分開,不如討論一下為什麼它們當年要結合在一起。如果弄明白了這個那麼一切都簡單多了。

(在奧匈帝國的版圖上捷克屬於內萊塔尼亞,而斯洛伐克屬於外萊塔尼亞)

捷克和斯洛伐克其實在歷史上的絕大部分時間裡根本不是一個國家。捷克的前身是波希米亞王國,也就是所謂的“聖溫塞斯勞斯王冠領土”。而斯洛伐克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被叫做“上匈牙利”是匈牙利王國或者說“聖斯蒂芬王冠領土”的一部分。它們雖然都是奧匈帝國的領土,但卻分屬奧匈二元君主國的兩個不同組成部分,捷克或者波希米亞王國屬於奧地利帝國,而斯洛伐克或者上匈牙利顧名思義屬於匈牙利王國。

而它們為什麼要連合成一個國家呢?首先是因為奧匈帝國的崩潰。到1918年年底,中歐同盟國的命運已經基本上算是絕望了。這時候奧匈帝國的各民族都想要逃離帝國這艘即將沉沒的巨輪。但他們逃離的方式又各自不同,比如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就想通過獨立和與塞爾維亞組成三元君主國來擺脫戰敗國的命運。而帝國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則希望通過革命,建立共和國來跟舊帝國劃清界限,為自己爭取一個體面的和平和寬大的條款。

(捷克軍團是從海外捷克人和被俘的捷克人當中招募的,它們成了捷克民族委員會的最大財富,當然還出賣過高爾察克將軍,捷克人在這方面是有光榮傳統的)

換而言之到1918年下半年,大家已經默認了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將要以奧匈帝國的繼承者來承擔戰爭責任。那麼斯洛伐克人自然就想像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那樣來擺脫自己的戰敗國處境。而在它們身邊剛好就有一箇中歐的塞爾維亞,那就是捷克。捷克人從戰爭中期就在外國的捷克僑民和戰俘中間組織了一支捷克軍團。隨著奧匈帝國的軍事崩潰,和俄國的戰敗。協約國越來越依賴這支捷克軍團。所以它們的地位就變得越來越高,戰爭期間在巴黎成立的捷克民族委員會甚至可能被協約國承認為協約國的一員。而如果捷克成了協約國,那它就和塞爾維亞一樣成了戰勝國。

所以斯洛伐克人的代表1918年5月30日和捷克代表在美國的匹茲堡發表了《匹茲堡宣言》,宣佈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要共同組成一個國家,而且這個國家將要保證斯洛伐克人的語言和文化上的權力,還要承認斯洛伐克擁有自己的政府、議會和司法上的自治權。1918年6月法國承認了這個捷克-斯洛伐克國家,7月美國承認了它,8月英國也承認了它,10月14日貝奈斯在巴黎宣佈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10月18日馬薩里克在美國發表《獨立宣言》宣告了這個國家的誕生。

(兩個狡猾的政客馬薩里克和貝奈斯,它們沒有像希特勒那樣直接屠殺本國少數民族的最大原因是,協約國把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數民族處境的監護權授予了德國和匈牙利)

這個國家的獨立是在美國宣佈的,而它的領土則是在凡爾賽會議上宣佈的。在凡爾賽會議上,捷克斯洛伐克人表現出了驚人的無恥態度,捷克人要求按照歷史原則把舊“溫塞斯勞斯王冠領土”完全授予捷克斯洛伐克國家。而無視在捷克領土固然有七百萬捷克人,但也有三百多萬德意志人這個事實。這時候它們用歷史原則來否定民族自決。而當匈牙利代表提出按照歷史原則斯洛伐克是“斯蒂芬王冠領土”的一部分的時候,它們又用現實政治原則來反對歷史原則,要求巴黎和會承認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的自願結合。當他們在這兩個問題上都取得成功的時候,它們又提出按照民族自決的原則把奧地利領土上的捷克人領土併入捷克,但當奧地利代表要求給予捷克領土上的三百多萬德意志以同樣的權力的時候,它們乾脆擺出一副“戰勝國就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嘴臉”。一方面強調奧地利的幾十萬捷克人的民族自決權,一方面完全否定捷克的三百多萬德意志人有同等的權力。

(紫色是捷克境內的德意志人,綠色是匈牙利人,黃色是被叫做魯塞尼亞人的烏克蘭人)

它們甚至以“給捷克和它的盟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一條陸地上的連接線”這樣的理由,提出奪取喀爾巴阡魯塞尼亞,和在奧地利與匈牙利之間奪取一條南北向的狹長領土。而在協約國的袒護之下,除了最後一條之外,這個流氓國家的要求全都得到了滿足。

其結果就是這個一千三百多萬人口的中歐國家的捷克部分上,出現了七百萬捷克人對三百多萬德意志人還有幾十萬講德語的猶太人。而斯洛伐克部分上是二百萬斯洛伐克人面對七十五萬匈牙利人和五十萬魯塞尼亞人。兩邊都無法單靠自己的所謂“主題民族”來壓制國內的少數民族。而只能互相幫助。這就是為什麼捷克和斯洛伐克要成為一個國家的原因。那就是它們是為了對內壓迫國內的少數民族,對外還要對抗因為他們壓迫國內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對它們充滿仇恨的德意志國家和匈牙利王國。

(納粹德國軍隊開進蘇臺德地區,之後就宣告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的滅亡)

但是儘管它們結合成了一個國家,它們在德意志帝國面前依然微不足道,1938年當英法拋棄它們的時候,它們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的就被德國摧毀了。捷克被從地圖上抹掉,而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領土被歸還匈牙利王國,剩下的部分被組織成一個斯洛伐克被保護國。

二戰結束之後,捷克斯洛伐克採取了中歐最嚴厲和兇殘的反少數民族手段,那就是血腥的《貝奈斯法》,捷克斯洛伐克以一種法西斯手段去報復德國和匈牙利,把本國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少數民族全部驅逐出境。當他們這麼作的時候可能終於感受到了勝利的喜悅,但卻沒有發現如果它們國內和國外的敵人都隨之消失了,這個流氓國家也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意義了。

(《貝奈斯法》實際上消除了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存在的基礎,它之所以又生存了幾十年只是因為它是蘇聯的僕從國)

捷克斯洛伐克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讓兩個壓迫本國少數民族,但同時又力量不足的“主體民族”互相扶持,來戰勝少數民族。而當《貝奈斯法》讓所有的少數民族都人走地留的時候,這個二元國家也就隨之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它還有什麼理由可以生存到九十年代,那大概就是它還是蘇聯的傀儡和僕從國。而當蘇聯也土崩瓦解的時候,這個國家就自然而然的壽終正寢了。

捷克斯洛伐克的誕生是在中歐這片多民族混居的土地上強行建立民族國家的骯髒後果,它1939年的滅亡也是它搞民族壓迫的結果,1993年的分裂則是它的“主體民族”成功的消滅了本國少數民族的結果。這個國家的民族主義的勝利反而導致了它的滅亡。


克羅採和春天


對於許多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國家,這個國家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中最靠近西方的國家,也是經濟最為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不過在東歐鉅變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卻很快分裂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地圖)

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兩個不同的民族,不過這兩個民族都屬於西斯拉夫人,他們有著非常濃厚的血緣關係,其語言和文化也比較接近,這也是兩個民族聯合建立一個國家的原因。

公元9世紀時,西斯拉夫人在今天的中歐地區建立了大摩拉維亞國,該國疆域大體上涵蓋了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

到公元895年 ,大摩拉維亞國西部的波希米亞地區獨立了出來(今捷克西部)。在21年之後,大摩拉維亞國被匈牙利所滅。而匈牙利人所控制的地區就是今天的斯洛伐克。此後,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家就分別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在大摩拉維亞國滅亡之後,波西米亞地區的普舍美斯王朝建立了捷克公國,到108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波希米亞國王”稱號,此後捷克公國臣服於神聖羅馬帝國。12世紀後半葉,捷克公國正式更名為“波希米亞王國”。

在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捷克是帝國的心臟地區,除了捷克人以外,這裡還居住者大量的日耳曼人,經濟十分發達。而斯洛伐克當時正處於匈牙利的統治之下,社會整體發展成都要落後於捷克。

(捷克的斯柯達汽車在當時是貨真價實的超豪華品牌)

1526年奧斯曼帝國入侵匈牙利,重創了匈牙利帝國,國力大衰的匈牙利之後被劃入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範圍,而斯洛伐克也跟隨匈牙利臣服於維也納。

1867年奧匈帝國建立,捷克和斯洛伐克同為奧匈帝國的境內的王國。到一戰結束後,同文同種的兩國正式成立聯合國家,建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捷克在奧匈帝國時期就是歐洲著名的工業基地,因此在獨立之後,捷克斯洛伐克經濟發展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解渴死了是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僅次於美國、蘇聯、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高於日本、西班牙。

在二戰爆發前夕,由於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推行錯誤的民族政策,在國內排擠和驅逐日耳曼人,這給了希特勒以入侵的口實。1939年初德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並在該國成立了“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二戰後,捷克斯洛伐克被蘇軍佔領,為了報復德國和匈牙利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驅逐了境內所有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至此,捷克斯洛伐克國內只剩下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了,這為日後的分裂埋下了導火索。

在蘇軍的佔領下,捷克斯洛伐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當時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普遍套用蘇聯的斯大林模式,歷史證明這個模式是不符合社會和經濟規律的,這給東歐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困惑。

而在蘇聯的民族政策影響下,捷克斯洛伐克對國內處於經濟弱勢的斯洛伐克族推出了一系列照顧政策,大量工廠被安置在斯洛伐克境內,並且政府在官員任用上也大量啟用斯洛伐克人。

(斯洛伐克人杜布切克曾是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他也是布拉格之春的發起者)
不過這些措施並沒有完全磨平斯洛伐克與捷克的差距,斯洛伐克人反而抱怨政府將大量高汙染產業安放在自家門前。

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了天鵝絨革命,3月,捷克斯洛伐克聯邦議會決議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之後為了顯示民族平等,在4月份再次改國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

天鵝絨革命之後,捷克斯洛伐克開放黨禁,一時之間大量的政黨蜂擁而出。而很多政黨為了爭奪選片,紛紛大打民族牌,要求斯洛伐克獨立。雖然此時的民調顯示,國內大部分民眾仍舊希望維護國家統一。但是在1992年6月,主張斯洛伐克獨立的“爭取民主運動黨”獲得了斯地方議會的大多數席位,早獨立派人士掌權的大勢下,斯洛伐克的獨立已經不可逆轉。

隨後,斯洛伐克政府總理梅恰爾與捷克政府總理克勞斯經過汽輪談判後,最終達成解散聯邦的協議,到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和平分手。


千佛山車神


1993年至今已經25年了,捷克和斯洛伐克雖然分裂,但沒鬧僵,反而關係相當緊密,互相給予對方國民特殊待遇,兩國首腦都將對方設為第一齣訪國。對比同時期分裂的其他東歐國家,如前蘇聯和前南斯拉夫的內戰和種族屠殺,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後能夠如此和平友好,已經非常難得。

對於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的歷史原因,@克羅採和春天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我就談談現實原因,特別是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光復後埋下的一些導致後來離婚的隱憂。

捷克和斯洛伐克雖然同屬一個民族(斯拉夫民族),但兩者在一戰前其實交集不多。前者長期是哈布斯堡王朝核心領土,德意志化程度深,後者則屬於匈牙利王國,斯拉夫化和匈牙利化程度深。這是兩國缺乏共同歷史經歷,甚至共同語言的主要原因。

同時經濟差距也不能忽視,捷克在19世紀末完成了工業化,斯柯達是當時歐洲排名前三的軍工廠,當時屬於匈牙利境內的而斯洛伐克仍然是個農牧業發達的國家。這就讓兩國之間在經濟實力和經濟結構上都差距很大。所以,一戰後國名叫做捷克斯洛伐克,而不是斯洛伐克捷克,正是捷克優勢地位的體現。

除了經濟差距外,還有宗教文化的分歧。捷克是歐洲很早開展高等教育的地方,1350年就有大學了,還進行了宗教改革,到了19世紀末更是有了出版,結社和言論自由,總體來說宗教氛圍不濃厚。而斯洛伐克則相反,文化思想的發展處處被匈牙利限制,天主教思潮濃厚。

總之,捷克斯洛伐克是個看似種族語言接近,實質經濟文化高度不平衡的國家拼盤,二戰後捷克共產黨上臺之後,在政治經濟領域內開始了改革。政治上,仿照蘇聯建立了聯邦制度,不過蘇聯聯邦制度裡面俄羅斯佔據絕對優勢,可是捷克-斯洛伐克從人口來看平分秋色,怎麼辦呢,就設置民族院和人民院,兩邊各150票,還規定了所有法案兩邊都通過才可以通過。

當然,這種制度設計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執政時期沒問題,但卻埋下了隱患,即捷克和斯洛伐克議會代表可以根據本民族利益行事, 否決對自己不利的議案在全國的實施。日後這個制度會讓民族矛盾發酵和激化。

經濟上,捷克斯洛伐克執行的是和蘇聯類似的地區平衡和補貼政策,用行政指令讓先進地區補貼落後地區,結果斯洛伐克獲得了高速發展,兩國經濟水平差距越來越小。

雖然斯洛伐克獲得了較大發展,但自認為接納的是捷克的淘汰下來的落後產業,所以不是非常滿意。而捷克覺得稅收和產業都補貼了斯洛伐克,自己吃了大虧。

1989年後,捷克為了經濟轉型搞休克療法,停止補貼和轉移支付,實行徹底的自由化改革。失去補貼的斯洛伐克經濟一下子慢了下來。

於是,斯洛伐克不滿情緒上升,分離主義情緒越來越強,而捷克覺得之前在一起的三十年,捷克已經付出很多,本來就夠照顧斯洛伐克了。既然斯洛伐克現在不滿意,那正好甩鍋,直接讓斯洛伐克獨立。

於是雙方就和平分手了。總體來說,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分家和經濟利益矛盾,以及民族主義上升都有關,更不用說雙方當初的聯合基礎就相當薄弱,沒有共同歷史經歷和語言文化的支持。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得不錯,請支持或轉發—讓歷史照亮現實的昭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