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人在越南戰爭中為什麼不燒山?

春滿人間14


越南叢林戰爭,為什麼美國不直接放火燒山呢?


我們知道,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美國與越南之間發生了美越戰爭,雖然當時美國在軍事實力上足以完勝越南,但北越軍隊充分利用越南的茂密叢林等地勢,以叢林戰應對美軍的進攻,這使得美國很多重型武器難以發揮作用,那麼既然北越軍隊擅長叢林山地作戰,如果美國放火燒山豈不更直接、更簡單,為什麼美軍不直接放火燒山呢?

小編認為,美軍沒有放火燒山,絕對不是因為他們仁慈,而是因為越南氣候的不適宜和放火燒山的效果不好。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越南當地的氣候,不適宜放火燒山。在地理位置上,越南氣候屬熱帶氣候,整年雨量大、溼度高,常年降雨頻繁,再加上叢林裡面有許多沼澤,霧氣很重,再加上茂密且潮溼的樹葉,美國想放火讓這裡燒起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便想小範圍的燒起來,也需要投放大量的燃燒彈、汽油彈才可以辦得到。但是美軍在越南的後勤基地,運輸的成本也是很大的,再加上這數目驚人的炮彈數量,軍費開支無疑是最大的問題。而放火燒林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對於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們無疑是不會去做的。

二是因為用放火燒山的手段,不利於美軍的攻擊。美國起初就曾讓轟炸機投擲燃燒彈,配合地面部隊投擲的燃燒瓶,以及讓士兵們去使用的噴火器。但是這樣一來,整個山林都被點燃了,越南人是肯定不會在裡面了,可美軍士兵也進不去了,只能等到火全滅了、煙散盡了才可以進去搜查。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偽裝在附近的越南軍民,僅用一塊破布捂住口鼻,憑藉著還未退去的煙霧隱藏起來,直接打美軍一個措手不及,然後他們再次撤退並躲藏起來。就這樣,美軍吃了啞巴虧,還沒有辦法將他們一網打盡全部剿滅,也只能放棄了用火燒林的辦法。

三是因為放火燒山火勢不好控制,搞不好會被國際譴責。美國一項重視世界輿論,攻打越南美國是師出有名的,如果火燒山林,一旦真的燃燒起來,再加上這麼大面積的山林,恐怕局勢誰也控制不了,到時候不僅是越南軍隊會受到打擊,對越南百姓來說也是一場災難,本來是出師有名就變成濫殺無辜了。並且一旦無法控制火勢,很可能還會殃及周邊國家,到時候包括對環境的損壞和對平民的傷害等等,美國勢必會受到國際的譴責。

四是因為放火燒山的效果不好。我們知道,由於越南的氣候,使得越南的叢林生長茂密高大,且茂密程度超乎了美國人的想象,並且如果放火燒山,也是通過飛機投放燃燒彈等形式的,燃燒彈在落下之後,只是燒燬了山上叢林的上層樹木,中層雖也有些被燒焦,但到了下層就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而躲在樹林下的越南遊擊隊員完全不用擔心會有危險。所以說,放火燒山的效果非常不好。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小編認為,精明的美國人是不會放火燒山的,畢竟這是下力不討好的事情,也幸虧越南的氣候條件,才保全了越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葛大小姐


在越南戰爭中,狠毒的美國人用了一種比燒山更狠毒的武器——“橙劑”,威力巨大,遺患無窮,可謂害人害己,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的醜惡嘴臉。

美國人在越南戰爭燒過山,但效果不佳。在越戰中,面對美軍,越軍充分了發揮了熱帶叢林的作戰優勢,跟美軍打起了游擊戰,神出鬼沒,沉重地打擊了美國佬。惱羞成怒的美國佬什麼火焰噴射器、燃燒彈、燒山等手段都用過的,但效果不佳,而且弄不好還引火燒身,並且有損美國的形象,因此作罷,而用了一種比燒山更狠毒的武器。

“橙劑”一種強力落葉劑,威力巨大,遺患無窮。“橙劑”一種化學制劑,毒性巨大,進入人體並且需要14年的時間才能全部排出,遺患無窮。在整個越戰美國通過飛機噴灑了7600萬升的橙劑,不僅使樹葉脫落,稻田等農作物絕收,而且毒素改變了當地人的生育和遺傳基因,出現了一些缺胳膊少腿兒或渾身潰爛的畸形兒,還有很多白痴兒童,造成包括心臟病、前列腺癌、氯痤瘡及各種神經系統疾病等大爆發,同時參加的美軍士兵也深受其害,大約有500萬越南人至今仍深受其害,可謂害人害己,遺患無窮。

戰爭是罪惡的,使用化學制劑更是無恥和沒有底線的行為,這是對所謂的最民主、最有人權的國家最大的諷刺,你能不能有點逼臉,你良心不會痛嗎?


密探零零發


二戰的時候,美軍和日軍作戰時,就經常使用火焰噴射器。好處很多,在進攻暗堡時,即使燒不死日軍,也能燻死日軍。而且很多敵人很怕被燒死,寧願投降。在越戰初期美軍也經常使用威力巨大的火焰噴射器。


但是在1972年的時候,一次美軍遇到一群逃離戰火的越南人。這時候和美軍並肩作戰的南越飛機發現逃跑的越南人,以為是越南遊擊隊,就扔下炸彈,到處都燃燒起了大火。那些越南人逃跑的時候,一個年僅9歲的女孩子全身赤裸著在路上跑。

一個美軍的戰地記者當時把這個戰爭殘酷的場面拍攝下來,後來還送小女孩去了醫院治療燒傷。

這個報道在美國本土發表後,引起美國人的強烈的反戰情緒,而且之後美軍停止使用火焰噴射器。

另外根據國際軍事法,使用火焰噴射器在敵人時是可以的,包括放火,但這類大殺傷武器使用在平民身上就是極其不人道的,而且常規作戰,使用基本武器足夠了。

當然,之後的某些戰役,例如越戰中著名的‘新年攻勢’中,一對美軍當時只有一人生存,他回憶說,當時如果配備火焰噴射器這類重型武器,肯定結果沒有那麼慘。


僑客出國唐老師


很確切的說,在越戰時期,美國使用了凝固汽油彈。因為越南地處熱帶叢林,樹木茂盛,北越軍隊常常隱蔽在山林偷襲美軍。美軍常常拿他們沒有辦法,為了對付這些北越軍隊,他們就使用凝固汽油彈。據說,1963-1973的十年間,美軍在越南使用了大約38萬噸的凝固汽油彈,這種數量是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十倍。所以,美國在越南是使用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彈。下圖當中奔跑的女孩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凝固汽油彈爆炸,汽油燒著了她的衣服。

美國在什麼情況下會使用凝固汽油彈呢?一般情況下,美國不會使用凝固汽油彈。如果美軍發現某座山上或者樹林有密集的北越軍隊,他們就會使用這種慘絕人寰的凝固汽油彈。如果人少,比如十幾人其實,沒有必要使用這種武器。但是,人多的時候,美軍就會使用這種威力巨大,殺傷力強的炸彈。一枚凝固汽油彈的爆炸範圍大概有半個足球場大小,汽油一旦粘在皮膚上容易造成嚴重的灼傷。如果在城市,這種炸彈很容易傷及平民。上圖應該就是在小村莊使用了凝固汽油彈,所以誤傷了平民,這種情況在越南應該是很常見的。

美國在越南戰爭除了使用凝固汽油彈,還使用了一種臭名昭著的化學武器——橙劑。橙劑這種化學武器在剛使用的時候,美國人說並不會危害人類,只針對樹林上的樹葉。因為,這種化學毒劑,通過飛機噴灑在越南叢林以後,樹葉很快就會掉光。但是,後來實踐證明,橙劑對人類的危害性也很大,隨著越戰的結束,橙劑也推出了歷史舞臺。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除了使用凝固汽油彈和橙劑,他們還會採用火焰噴射器。這種火焰噴射器,一般對付藏在隧道里面的敵人,這種武器對地道里面的北越軍人殺傷力也是非常大的。我看過很多越戰電影,其實採用得最多的就是火焰噴射器,然後就是凝固汽油彈。當美軍遭遇大量北越軍進攻的時候,就會採用凝固汽油彈,如果越軍逃跑,鑽入地道就會使用火焰噴射器。總之,他們想盡各種辦法來對付北越軍人,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謀士說


面對越南的叢林,美國經常放火燒山,不過美軍更加傾向於一種東西,名字叫做——落葉劑!

首先,我們先弄清楚美軍為何放火燒山:

越南的叢林游擊戰一直是美軍頭痛的問題,面對突然從身邊林子裡冒出來的越南士兵,還沒等美軍反應過來,就發現隊友死了一大半,等美軍還擊時,越軍早就撤回林子裡無影無蹤了。

其實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還算是好的(相比接下來的行為)。最讓美軍頭疼的是,越南士兵突然從林子裡冒出來,要是手裡端著槍倒還好,要是看到越軍槍也不拿,筆直的朝你衝過來,美軍心裡已經涼涼了,因為此時衝過來的越軍是一個“人肉炸彈”,身上綁著的炸藥威力足以讓方圓二十米內的人死無全屍。

越南戰爭結束後,美軍一部分精神失常的士兵,都是精神上被越軍的“人肉炸彈”給摧毀了。

好了,講了上面的原因,我們來講美軍的放火燒山。

起初,美軍一直使用放火燒山這招:

優點:把樹林燒光了,越軍偷襲次數相對減少。

缺點:放火確實是個技術活。

①熱帶雨林氣候:面對越南叢林潮溼的氣候,無論你放的火有多大的規模,到最後都要被雨澆滅。

②風向不定:由於氣候的原因,越南的風向確實讓美軍摸不著頭腦。明明早上的風還是往東邊吹的,但是等火勢一大,風就往美軍基地方向吹(越戰期間,曾有美軍放火,卻被大火把基地點著了,裡面的彈藥全部爆炸,那是多麼壯觀的場面啊!)

③把叢林燒了不代表北越不來偷襲你:山是燒了,周圍也是光禿禿了,但是不代表北越士兵晚上就不來光顧了。雖然你(指美軍)燒了山,但是我(指北越軍隊)到了偷襲的時間,我還是要來完成我的工作(偷襲)的啊,而且你燒了山,我還可以在遠處架起迫擊炮,沒有叢林的遮擋,更加有利於我的作戰啊!

④放火燒山對北越軍隊造成不了什麼傷害:美軍燒了這邊的山,越軍就跑到另外一邊。況且熱帶雨林裡的植物生長速度很快,越軍的叢林戰術不需要多高的樹木,只需要高度為腰間的灌木、雜草也可以(生長週期只需要一個月)。

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以相比放火燒山,下面的這一招對北越就太好用了。


美軍在越南使用了大規模的化學藥劑(生化武器)——落葉劑(橙劑、藍劑)

落葉劑的作用:如同它的名字一樣,落葉劑可以讓所有的植物(變異的不算)葉子掉光,還能夠讓人患上絕症(可遺傳)。

落葉劑的優點:

①對氣候免疫:管你是熱帶雨林氣候,還是西伯利亞氣候,只要沾上落葉劑,植物都得掉葉子。

②斷糧:落葉劑不僅被美軍噴灑在叢林裡,北越的稻田也被大規模噴灑,人吃了帶落葉劑的稻米後,落葉劑就會殘留在人體內,還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③便宜:落葉劑作為化學武器,可以再工廠中一噸一噸的生產,很方便,而且原料也很便宜。

④可以大批量使用:一架飛機一次噴灑落葉劑的效果,比得上放火燒山燒一整天。

⑤見效快:被噴了落葉劑的植物,一天之內綠葉變黃(相當於葉綠素還是葉黃素被分解,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七天之內葉子全部掉光。

⑥被噴灑的土地一段時間內不會再有植物生長。

還有很多優點我就不一一例舉了,總之,相比於放火燒山,落葉劑的效果好太多了。

綜合放火燒山的缺點,和落葉劑的優點,就是美軍為何不放火燒山的原因。


科技軍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你以為燒山這麼容易。

即便是中國北方乾燥地區的森林,可不是你說燒就能燒的。

一定要等到秋後的季節,落葉、斷枝多了,防火才能燒山。

如果是其他季節,森林沒有什麼易燃物,燒山是燒不起來的,頂多燒燬一塊。

而越南眾所周知是炎熱潮溼,森林中溼氣非常大,我軍攻入越南時候,專門製作的防潮被都不能防潮。

而進入這種叢林作戰,連號稱最可靠的AK47也必須頻繁維護,不然很容易生鏽導致故障。

這種情況下,你燒山個毛啊。

第二,越南雨季和地形。

越南雨季從五月到十月,跨越半年時間,這種季節燒山絕對沒有可能。

那麼,可以防火的旱季又有什麼用呢?

美軍戰鬥的越南南部地區,出於湄公河三角洲,是水網縱橫,水田密佈,極為複雜的環境。

這種地方到處是河流、湖泊,你燒什麼?

第三,美國是保護南越,不是摧毀南越

美國的目的只是保護南越不垮臺,將北越入侵部隊打跑,而不是將南越摧毀。

如果在南越地區防火,必然造成南越嚴重的自然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甚至南越連基本的農業,也就是人民吃飯問題也不能保證,自我毀滅了。


薩沙


燒山這種事美軍在越南不是沒幹過,他們曾經動用過火焰噴射器、燃燒彈各種手段對付越南茂密的雨林,但是因為越南緯度低,又靠海,主要是熱帶季風性氣候,降水量非常大,即使用燃燒彈去燒山,也不容易引起大面積的火災,而且雨林植物生長速度極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沒過多久又會重新長出來,效果十分不好,而且像燒山這麼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對於美軍來說實在是太low了,在六七十年代早已高度機械化的美軍沒幾個人願意去幹這吃力不討好的活。但是游擊隊在熱帶雨林裡神出鬼沒的襲擊又不能不防啊,所以走技術流的美軍自然就祭出了自己的大殺器,那就是氣象戰,這個氣象戰主要分為三個,一個是使用橙劑的牧場手行動,第二個是人工降雨的大力水手行動,第三個就是製造泥石流的“熔岩突擊隊”計劃。

播撒橙劑的牧場手行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戰,越共遊擊隊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神出鬼沒,到處搞襲擊和破壞,確實讓美軍苦不堪言,更加讓他們無奈的是,北越利用身形瘦小的優勢挖掘只能供自己進出的地道進行地道戰,美軍直接無解,叢林掩蓋了一切可以發現的蹤跡,幾乎打擊不到,而要自己鑽進去尋找越軍,又經常因為龐大的身軀卡在裡頭,只能淪為魚肉,任人宰割,在這種情形下,美軍為了徹底消滅北越游擊隊,決定摧毀他們的藏身之地雨林,他們所採用的的辦法直接而殘忍,那就是通過飛機低空慢速噴灑落葉劑人為的改變雨林植物的落葉期,使其成為光禿禿的樹幹落體,從而消除視覺障礙,讓越共遊擊隊藏無可藏。

落葉劑之所以被稱為橙劑就是因為這種化學物質一般被美軍裝在帶有橙色條紋的鐵桶裡,因而得名橙劑。1961至1971年間,美國軍方在越南噴灑了大約1200萬加侖落葉劑,覆蓋範圍超過3萬平方英里,所到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鳥獸絕跡,而且由於這種化學制劑會滲透進土壤,植物的復生也變得十分的困難,效果比燒山實在好出太多,美國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作戰效果,越南南方的游擊隊部隊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

但是相對於取得的效果來說,橙劑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然更多,橙劑中含有對人體有劇毒的二惡因成分(燒塑料時也經常會產生),它會導致人體出身缺陷並且具有強烈的致癌性,美軍在播撒橙劑的同時也影響到了越南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據統計,有400萬越南人受到橙劑的後續毒害,其中有超過100萬人因此而感染了不同的疾病或者導致身體缺陷,至今在越南南方的很多山區還能經常看到一些得了稀奇古怪病的兒童出生。

製造洪水的大力水手行動

除了利用熱帶雨林搞襲擊和地道戰,越共遊擊隊還有一個命脈,那就是貫通越南和老撾的“胡志明小道”,它可以稱之為北越政權的大動脈,也是各種補給物資的最大通道,而這條小道也是充分的利用了熱帶雨林的掩護,因此極難被發現和摧毀,但是難不代表沒有辦法,美國人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利用自己在四五十年代積累的大量人工降雨經驗打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氣象戰。為了實施此次作戰,美軍先是在老撾調派了大量氣象專家做了大量的“民主國家免費送甘露試驗”,效果出奇的有效,4小時內即可以製造出25釐米的人工大暴雨。在這一消息的鼓勵下,美軍派出了精銳的第54氣象偵查中隊,他們駕駛經過特別改裝的WC-130A氣象偵察機以及RF-4C“鬼怪”偵察機,在越南的天空播撒了474萬枚降雨催化彈,成千上萬噸的碘化銀被傾瀉到了雲層之中,這一行動直接將越南的雨季拉長了兩個月之久,降雨量也成倍增加,胡志明小道變的泥濘不堪,部分路段也被洪水沖垮,美軍用碘化銀達到了之前用激光制導彈也沒有達到的效果,但是這場行動也直接改變了越南的氣候,洪水氾濫,房屋建築被沖垮,許多平民百姓也因此而流離失所。美軍飛行員得意的說道:我們不製造戰爭,我們只製造泥巴!

製造泥石流的“熔岩突擊隊”計劃

在與大力水手行動同一時期,美軍還展開了一場名叫“熔岩突擊隊”的計劃,這一行動不對天發難,而著眼於地面。美國空軍和陶氏化學公司合作研發了一種特製化合物,它只要和泥土中的水分結合就能夠有效的破壞土壤的穩定性,使土質鬆軟順滑,從而導致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出現,不得不說美國人真是煞費苦心啊!他們使用C130運輸機在老撾的群山之中播撒這種化合物,目的也是為了摧毀“胡志明小道”,在第一輪行動中,美軍播撒完化合物後,天空非常配合的下了場大雨,一場山體滑坡如約而至,胡志明小道被成功切斷,但是在後續幾輪的作戰中,由於北越方面看穿了美軍作戰計劃,每次播撒完都會派工兵去清理現場,所以效果不大,北越還在各個山谷間派遣重兵把守,設立多個防空陣地,這導致像C130這樣的大型運輸機經常性被擊落,美軍於是在第三次行動後取消了這一計劃。

雖然這三項行動最終都沒有挽救越南戰場的敗局,但真的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腦洞!


軍武吐槽君


叢林戰爭,大家都能想出放火的方法,美國真的想不出來要放火燒山嗎?


其實,就連越南人自身都想通過放火燒山開墾山地,以促進經濟發展。那麼這山又如何燒不得呢?

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冷戰中的重要局部戰爭,其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影響之深,在世界上不容小覷。

而這場戰爭,美國以失敗告終,這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

南越政權與北越政權之間的對抗,美國橫插一腳支持南越政權,目的很明確扶持自己在東南亞的勢力。

越南戰爭分為五個階段,其角度多而雜,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要是細細分析極為複雜。這篇文章我們主要抽出一個角度討論,越南從叢戰爭中,美國為什麼不放火燒山?

越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越南東面和南面兩面臨海,海岸線較長,又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降水量比較豐富。


常年雨季,叢林裡經常暴雨,洪水氾濫。別說放火燒山了,不成材的灌木滿地,越南連森林消防都不用。

放火燒山後果嚴重

一個菸頭可能使幾千公里的森林毀於一旦。假如美國真的放火燒山,而且火勢十分兇猛,後果將會怎樣誰也不敢去想。美國雖然發達,但也沒有達到控制大火的地步。

火舌蔓延,如果山風突然轉向,美國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自己放的火,可能燒的是自己人。當烈火燃燒的時候,場面就沒有人能夠控制了。因此放火燒山絕對是下下之策。

美國投放燃燒彈效果甚微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打得十分艱難。美國佬當然很憤怒,而美國一直以來又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放火燒山,這樣的方法他們一早就想到了,只是無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在叢林裡放火,使游擊隊造成傷亡,是一種極好的方法。不過放火只是開胃小菜,美國不惜使用燃燒彈、汽油彈、毒氣彈,以及數不勝數的生化武器。

完全不顧後果,不管越南人民的死活。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在叢林中都不好使,面對越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效果甚微。

國際輿論壓力大

美國如果放火燒山成功,一則對環境產生巨大的破壞,二則破壞力極大生靈塗炭,不符合人道主義。

在冷戰的大背景下,越南有著眾多國家的支持,中國和蘇聯都無償的選擇幫助越南渡過難關。美國放火燒山,將樹立更多的敵人,更多的國家將會選擇幫助越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場戰爭誰主浮塵未有定數,而犯了眾怒的美國,就更難取得戰爭的勝利了。
諸多原因,美國沒有放火燒山。不過也不能說美國考慮到位,畢竟他還投放了燃氣彈等眾多更為卑劣的武器。


史之策


很遺憾,在越戰中使用凝固汽油彈燒山,並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攻擊手段,這主要是與越南獨特的地理和氣候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正是因為凝固汽油彈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因此美軍才最終決定在越南大規模噴灑橙劑(落葉劑),這才最終導致越南出現重大的環境汙染和人道主義災難。


戰爭中使用燃燒彈的目的是什麼。

在戰爭中有很多時候會用到燃燒彈,只要環境適宜,燃燒彈轟炸是一種非常有的摧毀敵人有生力量的戰術手段。

比如在二戰期間,美國在日本各大城市投放燃燒彈進行轟炸,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日本地處北方,國內氣候相對乾燥,且日本城市中的建築物多為木質結構,因此採用燃燒彈進行轟炸,其效果要遠好過其他種類的炸彈攻擊。

事實上也是如此,美軍在1945年3月和5月,發動的兩次燃燒彈轟炸中,日本傷亡慘重,約有10萬人被大火燒死,另外還有10多萬人燒傷,日本國內各主要城市被大火大面積焚燬。其中東京市有63%的商業區和20%的工業區,在東京的22個兵工廠被徹底焚燬。

潮溼多雨的自然環境,使得火攻計策在越南效果不大。

越南在這一點上與日本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首先越南維度很低,是一個地處海邊的亞熱帶國家,這個國家常年炎熱多雨氣候溼潤,由於在越戰時期越南是一個非常落後的農業國家,國內除了幾個主要城市相對乾燥以外,其他農村地區到處都是溼地或者常綠熱帶雨林。

因此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實施火攻計劃,很顯然是一個事倍功半的事情,因為在這種非常潮溼的熱帶雨林裡面投擲燃燒彈,其使用效果非常差,基本上等於是燒不起來,投放一次燃燒彈只能燒掉很小的一塊地方。


其次越南是一個亞熱帶國家,這裡氣候溫暖,非常適宜植物生長。這裡的森林即使遭到了燃燒彈轟炸,但是在很短的時間裡,森林裡的其他植被就會重新佔領轟炸過的地方,將這裡重新用植被覆蓋起來,所以根本就起不到什麼效果。

所以在越戰期間,美軍使用燃燒彈主要還是用來焚燒北約共軍藏身的村莊,因為相對於綠色植物來說,村莊相對乾燥,比較適合火攻。至於荒野裡的原始森林,則主要是採用噴灑橙劑(落葉劑)來讓植物枯萎,以縮小越共藏身的範圍。

所以在越戰中,並不是說美軍為了保護環境,才沒有決定放火燒山,而是在越南,山上的原始森林用火根本就點不著。哪怕使用燃燒彈,也只能燒掉“指甲蓋”的範圍,其軍事投入和戰果產出根本就不成比例。美國人也不傻,與其燒山還不如去噴灑橙劑(落葉劑),這樣的效果反而還會更明顯一點。


落下m


越戰整整持續了二十年,由於經驗豐富的北越游擊隊都躲藏在叢林中,採用游擊戰術與美軍周旋,使美軍損失慘重。最後美軍就使用燒山的辦法,不過是用燃燒彈投放在熱帶雨林中,這種辦法造成游擊隊一些傷亡,但是由於山多林密這種戰術效果並不理想。

美國人採用的是更惡劣、更卑鄙的手段,在越戰中,美國始終處於絕對的優勢,擁有絕對的制空權,處於戰爭的主動,為了更快的贏得戰爭,他們不惜使用燃燒彈、汽油彈、毒氣彈以及能使樹葉迅速枯萎的橙劑彈,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生化武器,這些東東能產生殘留,使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由於越南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氣候變化不大常年屬於雨季空氣潮溼,叢林溼氣極重,而且越南的天氣時常變幻無常,一會兒天晴,一會兒暴雨,在這種情況下放火燒山,根本燒不起來。

美國在放火燒山方面努力過好多次,奈何人家的山根本燒不著。越南連森林消防都沒有,越南的樹木冒密繁雜,大多數都是灌木,不成材,越南人也想放火燒山,開肯山地,可就是不著。你讓美國佬燒山,美國人早就燒過了,什麼燃燒彈啊,白磷彈啊,根本就不好使。

除了以上原因外,美國也要考慮世界輿論,畢竟攻打越南美國也是師出有名的,如果火燒越南,本來是出師有名就變成濫殺無辜了。就像我們當年反擊越南,也是叫自衛反擊戰,當我們攻打到河內附近地區,一馬平川了,好打了,就退兵了,當年對印自衛反擊,打到新德里附近也及時退兵了,否則你就不叫自衛反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