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人民幣中間價“六連跌” 創2017年12月25日以來新低

6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569,進一步下調389個基點,創下了2017年12月25日以來的新低,這也是作為“官方指導價”的人民幣中間價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下調。

與此同時,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接連跌破6.60、6.61,也創下2017年12月17日以來新低。離岸人民幣連續第10天下跌,追平2016年以來最長連跌紀錄。

但從2018年年初以來的行情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相對較強。美元指數年初至今累計上漲2.35%,人民幣累計跌幅僅為0.41%,“抗跌性”明顯強於其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同期,巴西雷亞爾跌幅超過12%,俄羅斯盧布跌逾8%,印度盧比跌超過6%。

招商宏觀研究謝亞軒的觀點認為,近期人民幣貶值原因就是兩個:一是,美元指數為代表的籃子貨幣匯率。過去10日美元指數上升0.93%,美元強,人民幣弱,這可解釋人民幣匯率貶值的25%。

二是,外匯市場供求狀況。外匯供小於求,匯率走弱,供求因素可以解釋人民幣匯率貶值的75%。外匯供求的邊際變化,既受國內股票價格劇烈波動和外匯市場各種傳言引發的恐慌情緒的干擾,也受資本市場資金外流引發的購匯需求的影響。

對於人民幣和美元下半年的走勢,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表示,從基本面來看,美國的政府債務和外貿逆差仍是美元壓力的來源,美元指數下半年仍然存在走弱的可能,這樣反過來會給人民幣一定的支撐,人民幣在下半年應該會穩定在目前水平附近。最大的不確定性還是中美之間的博弈會不會向更壞的方向變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