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感悟《樑家河》第25期」周永蘭: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感悟《梁家河》第25期」周永蘭: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感悟《梁家河》第25期」周永蘭: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感悟《梁家河》第25期」周永蘭: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梁家河》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村插隊時的工作生活,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歷程,真實記錄了幾十年來梁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該書在我市發行以來,不但受到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熱捧,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大家紛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自5月24日起,“天漢先鋒”微信公眾平臺開通“感悟《梁家河》”

欄目,精選最深刻的體悟,最樸實的情懷,讓我們同總書記一起,回顧人生道路上的不變初心。

「感悟《梁家河》第25期」周永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西鄉縣城北小學教師 周永蘭

1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合上書,凝望著火紅封面上總書記再回梁家河時的親切笑臉,我由衷感嘆:總書記對全國青年的這諄諄教誨,這殷切希望,不就是他自己青年時期的真實寫照嗎?

“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昔日的梁家河,只是一個貧窮的陝北小山村。

六十年代末,16歲的習近平和14名一起從北京來的插隊知青來到這裡。他們以火一般的青春激情,帶領群眾戰天鬥地,擺脫貧困。他們從群眾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樁樁實事做起,帶領群眾建鐵業社、縫衣社、代銷社、打淤地壩……青春,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一處處舊地,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無一不在訴說著當年的艱辛,無一不浸潤著他們的青春。八年的磨鍊,奠定了青年習近平堅毅的品格;八年的磨鍊,他由一個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八年的磨鍊,讓他形成了“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梁家河精神!

正因為“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他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志向高遠、奮發有為的青年,最終成為全國人民愛戴、世界矚目的領袖!

2

志當存高遠!

身為一名有著近三十年教學經歷的教師,我深深感受到高遠而堅定的志向對人生的重要性。這志向,不是吃喝玩樂,不是金錢名利,而是讓自己有限的人生為世間留下些什麼,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讓自己的生命有意義。這樣,在衰老之時,回首往事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即便自己發出的光是微弱的,如螢火,如燭光,也總要為世間多增添一線光明和溫暖。

我想到了自己的恩師。我的人生之路,多虧他們相伴;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我的心裡播下了一顆理想的種子。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城郊菜農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卻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一心希望我們姐妹好好學習,脫下“農皮”,改變命運。在父母的眼裡,農民非但生活苦,還是很受人輕視的。而我在學校老師那裡,卻並未遭受這種歧視——從小學到師範,幾乎我所有的老師並沒有誰因為我是農民子女而待我與其他同學有什麼不同,相反,品學兼優的我,從小擔任班幹部,常常被老師樹立為其他同學學習的榜樣。

記憶中,老師在我心目中成為一個溫暖的字眼,後來報考師範學校成為理所應當的選擇。在師範學校的三年,盼望著自己能早早畢業做“老師”,“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多麼浪漫愜意!

3

想象的美好很快便在現實面前化為失望。在離縣城不遠的一所鄉中心學校裡,我初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艱辛。且不說鄉村小學教學任務的繁重——作為學校裡少有的年輕人,我每天從早晨起床一直到下午學生放學,除了中間的午休,幾乎全部呆在教室裡。期間,還要應對屋頂漏雨、老鼠出沒、如廁不便等過去沒遇到過的“危機”。最窘迫的,是工資拖欠情況嚴重到我忘記了自己的工資發到了哪個月。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卻不得不回家開口向父母要錢。我迷茫過,後悔過,羨慕那些做生意的同齡人。

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在那些年月裡總是對我說:“工資遲早會給發的,國家一時困難,不可能一直拖著,又不是拖欠你一個人的。再說了,當老師不用風吹日曬,好好工作,別把人家學娃子耽誤了,讓人家說。”

父母的話淳樸厚實,讓我想起了在師範讀書時的理想:老師於我有恩,國家於我有恩,我要盡心盡力做個好老師,回報老師,回報國家。

我想起了師範學校裡每月免費發放的糧票、菜票,想起了那時候自己的喜悅:我可以為家裡減輕負擔了!

對往事的回顧使得我開始清醒,為自己幾近“忘恩負義”的抱怨而羞愧,“做一名受人愛戴的教師”這一想法在我內心變得堅定。

工作一如既往的繁瑣,而我一直以讀書時對待學習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去踐行自己的理想:不耽擱,盡全力,盡心盡力去完成。十幾年下來,竟取得了些微成績,教學成果獲獎了,評上了“優秀教師”“名師”等。

4

憶及往事,我眼前浮現出那熟悉的一張張面容:胖胖的身材、時常微笑著的是教我小學語文的任新芝老師。是她,讓一個才智平平的女孩相信自己是有才華的,讓一個平凡的女孩變得美麗。是她引領我走上了文學之路,愛上了閱讀和寫作。嗓音清脆、面容嚴厲卻不乏慈愛的是初中班主任王玉華老師,每次催收書費試卷費的時候,她總是繞開我的名字,小心翼翼地保護了一個敏感女孩的自尊!感謝苟長德老師,我忘不了當他看見我終於學會給幾何圖形添加輔助線時的欣慰一笑!……

我的恩師們,他們給我的影響至深,父母給了我生命,老師給我了靈魂!是他們讓我樹立了人生的志向:“做教師,做一個像他們一樣受人愛戴的老師”!在恩師們的培養下,我有了自己的志向,並且一直在踏踏實實地向著目標奮鬥。

而我,也在自己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去潛移默化地引領那些花兒們,樹立自己的志向。早些年教過的學生長大了,參加工作了,成了家了,在班級群裡不無自豪地說:“雖然我們現在從事的工作各不相同,有講師,有公務員,有醫生,有打工仔,有小老闆,但是,我們都在勤勤懇懇地做事,沒有社會渣子。”那一刻,我是多麼滿足和欣慰!

我越來越感受到:和童心打交道,引導他們一步步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一件再有意義不過的事情!引領著孩子們在一篇篇文美情深的故事裡穿行,感受人間真情的美好;和孩子們一起徜徉在古詩文的天地裡,領略藝術的魅力;看見孩子們逐漸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正確的是非觀念,我是多麼欣慰!或許,在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發生諸多意想不到的改變,但是,畢竟在我陪他們走過的這段路上,我盡力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這就足夠了。

5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我身邊,有多少這樣默默耕耘、奮鬥的身影……

年近退休的朱老師、付老師、黃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勤勤勉勉,面對再頑劣再特殊的學生也毫無怨言,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勸說家長;

不惑之年的宋老師、陳老師、胡老師,雖然上有老下有小,但是當家庭與工作不能均衡時,毅然決然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

青年教師謙虛認真,以滿腔熱情把青春札根於三尺講臺而無怨無悔……

這就是我們的人民教師!這就是“仰望星空,心懷夢想”而又“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一群人!

“‘國’字應該這樣寫,來,老師教你!”握著稚嫩的小手,一筆一畫地,工工整整地,不厭其煩地“豎、橫折、橫……”一遍遍地寫著;

“‘people’,這樣讀,再來一次……”嗓音已顯嘶啞,喉嗓早已乾渴,卻還在一次次示範,直到讀準為止;

本應燦然綻放的花兒,卻因家庭及環境等原因,花苞萎縮。為了花兒的開放,一次次家訪,一遍遍談心……

這些細微如纖塵卻美麗溫暖的言行,不就是對梁家河精神的最好詮釋嗎?

6

漫漫人生路,走著走著,有的人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心。拿起《梁家河》吧,認真去讀一讀,去感受領袖在青年時期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在窯洞裡讀書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實幹中逐步樹立“要為人民做實事”的堅定理想信念的;去感悟新一代領導人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復興民族的夢想;去在閱讀與感悟中找回自己的初心,以“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來激勵自己,鞭策自己,讓自己的青春在奮鬥中閃耀,讓青春因奮鬥而無悔!

「感悟《梁家河》第25期」周永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總編:黃學鋒

審核:劉平

「感悟《梁家河》第25期」周永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