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爸媽弄明白這六件事,孩子再也不怕寫作文

爸媽弄明白這六件事,孩子再也不怕寫作文

被爸爸佈置的讀後感嚇怕了孩子

一個上小學的孩子給我講了一件事:

他爸爸為了讓他寫好作文,要求他每讀一本書,都寫一篇讀後感,他本來挺喜歡看書,但一想起“讀後感作業”就頭疼,弄得都不敢看書了。

我告訴他,我家倆孩子,和他一樣怕讀後感,我自己現在每天寫文章,但上學時也怕寫讀後感,而且我認為,閱讀就是閱讀,和寫讀後感沒關係,要是我小時候也有讀後感作業,怕是那些“課外書”都不敢讀了。

這事兒,你怎麼看?

孩子寫作文,是不少爸媽的焦慮之一。有發愁二年級孩子不會寫看圖說話的,有著急三年級孩子不會寫小短文的,有糾結五六年級孩子寫作文困難的,還有憂慮初中孩子寫作水平的。

於是紛紛到閱讀上想辦法,或要求孩子看書時寫讀後感、或要求孩子做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總之,能想到的辦法,全都招呼上。

那麼,這些法子有用嗎?真心爸媽來說說我們的看法。

爸媽弄明白這六件事,孩子再也不怕寫作文

閱讀能幫助寫作,但這是個慢功夫

大量閱讀肯定有助於寫作,也有助於孩子寫作文,這毋庸置疑。但這是個慢功夫,是潛移默化的過程,爸爸媽媽不能期待,孩子讀過一些書,馬上就能變得善於寫作文。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現階段大多數孩子的閱讀量來說——尤其是很多孩子讀的都還是內容非常簡單、表達也比較幼兒化的繪本,大部分都還是爸爸媽媽讀給他們聽的,要達到無論遇到什麼題目,提筆就能寫的程度,還基本上是個一個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說是“幻想”的話。

那麼,閱讀如何才能幫助到孩子寫作文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繼續讀、大量讀,等到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孩子讀過的內容足夠多,知識面足夠廣,獨立思考能力足夠強,寫作文對他來說就不再是難題了。

爸媽弄明白這六件事,孩子再也不怕寫作文

把閱讀綁定作文,會讓傷害孩子的閱讀積極性

著急讓孩子通過閱讀提升作文水平,把閱讀和幫助提升寫作文能力劃等號,只能像前面說的那個例子一樣,給孩子的閱讀興趣兜頭潑上一盆冷水。

一位媽媽問:

我們孩子下學期三年級了,平時閱讀量還可以,也能自主閱讀。我想請教真心爸媽的是,怎麼引導孩子寫讀書筆記及讀後感。

我的回答是:不用引導,您孩子已經能自主閱讀,堅持下去,他的作文水平就完全不用擔心。

另一位媽媽問:

我家孩子馬上四年級,漫畫愛看,反覆看,文字書看的少,喜歡聽喜馬拉雅的歷史、十萬個為什麼、宇宙、科技、萬物簡史、相對論,反覆聽,基本還都能理解。但文字書看得少,怕影響作文能力,作文不好,焦慮焦慮。

我想說的是,四年級的孩子,就是讀漫畫的階段,不用著急逼他讀文字書,要是孩子有這樣廣的知識面,爸媽還要擔心他寫作文的事,那全天就沒有爸爸媽媽不用擔心孩子寫作文了。

還有一位媽媽問:

我們孩子現在二年級,讓孩子在暑假裡讀一些小古文,或者讀一些小散文,會不會對孩子將來文言文或者寫作有幫助?

我的回答是:太早了,孩子不會喜歡,還是讓孩子自己選讀物吧。

我們重視孩子閱讀,也寫了很多文章講閱讀,但是從不認為,寫讀後感、做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是孩子需要在閱讀時做的功課,因為這些由父母佈置的“附加作業”,都會和孩子自發的閱讀興趣相沖突,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作文水平沒提升起來,反倒把閱讀的興致給沖淡甚至扼殺了。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爸爸媽媽得趁早放棄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

爸媽弄明白這六件事,孩子再也不怕寫作文

那麼,到底怎麼儘快改善孩子寫作文不好的狀況呢?

看到這兒,你可能想了,好吧,閱讀是慢功夫,而且和寫作文綁定會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那麼你能不能告訴我,到底有沒有設麼辦法,能儘快改善孩子寫作文不好的狀況?

有。下面這些辦法,可能都比把閱讀和作文綁定有效得多。

第一個辦法,先放下對寫作文的焦慮,告訴孩子寫作文就是用文字說話。

很多爸媽都是孩子語文課還沒開始學寫作文,就擔心起來:將來孩子學不會寫作文怎麼辦?另一些爸媽是一見孩子作文成績沒有期待得那麼好,就馬上焦慮起來:我孩子作文不好怎麼辦?這些焦慮,都會傳染給孩子。

學任何東西都一樣,你越覺得它困難,學起來就越沒信心,越覺得它不難,學起來越輕鬆。寫作文很難嗎?真的不難,不過就是用文字說話而已。

儘早打消對寫作文的焦慮,讓孩子覺得這是和說話一樣的平常事,會讓大人孩子都更加輕鬆地面對作文。

第二個辦法,鼓勵孩子日常做完整的口頭表達。

說話是口頭表達自己的意思,寫作文是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意思,兩者並沒有本質差異,日常口頭表達比較好的孩子,很少會對寫作文感到困難。

但問題是,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就沒有做完整的口頭表達的習慣,也沒有機會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比如:

  • 在一些家庭,大人只管命令孩子,很少聽孩子說話;
  • 一些家庭中,爸爸媽媽和孩子從來不聊天,大家都不善於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
  • 更多家庭,是從無互相討論一個問題、各自表達想法的習慣。

這自然都會限制孩子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也會影響到到孩子整個的表達能。

那麼辦法是什麼呢?多聊天,多討論,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鼓勵孩子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既能幫孩子提升口頭表達能力,也能幫孩子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兩個能力提升了,寫作文的困難程度就會大大降低。

爸媽弄明白這六件事,孩子再也不怕寫作文

第三個辦法,先討論,再動手寫。

孩子在二三年級剛剛開始學寫短文時,經常會不知寫什麼,也不知道從哪兒寫起。爸爸媽媽可以先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可以寫什麼,該怎麼寫,給孩子一些啟發,同時幫孩子理順思路,之後再讓孩子動手寫。

這個過程,可以算是破題、打腹稿的過程,經過幾次這樣的討論,孩子慢慢就會明白寫作文該如何釐清思路了。

第四個辦法,教會孩子模仿。

小學階段的作文題目,其實都是模仿性的題目,通常是這個單元學了什麼樣的文章,單元作文就要求寫這樣的文章。讓孩子從模仿課文開始寫,孩子會覺得更容易入手。

不要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寫到多好,能模仿課文的結構、行文,甚至內容,寫出一篇自己的小短文來,就是成功。

第五個辦法,鼓勵孩子自由地寫,不要隨意批評。

很多孩子在寫作文之前,都先給了自己一個框框:寫得不好怎麼辦?爸爸媽媽認為我寫得不好怎麼辦?

有了這個框框,孩子馬上就緊張起來,即便是對他來說很容易的題目,思考的時候也會放不開,下筆時也會縮手縮腳。

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寫作文,應該放開了想,自由地寫,別考慮得分和評價,先追求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都寫下來。

當然,爸爸媽媽也要同時約束自己,必要一看到孩子的作文寫得沒有大人期待的好,就馬上批評、吐槽。要知道,孩子是在學寫作文,還不是成熟的寫作者,而且孩子年齡還小,思考肯定會不成熟,你的那些要求,對孩子來說都太高了。

爸媽弄明白這六件事,孩子再也不怕寫作文

第六個辦法,爸爸媽媽去學明白寫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有些爸爸媽媽,可能自己上學時就很怕寫作文,畢業後更是從來沒有寫過任何一篇完整的文章,但就是認為,自己有評價孩子作文的能力。當然,有的父母也承認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於是就送孩子去作文輔導班,希望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我的孩子沒上過任何作文輔導班,所以我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但是孩子經常跟爸爸媽媽討論寫作文的事,我們也會把自己對作文的理解分享給他們。討論多了,孩子就慢慢建立起對寫作文的概念,他們甚至學會了區分“寫作文”和“寫作”,說:在學校寫作文,是寫出題者想要你寫的東西,寫作,是寫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然後他們就懂得,寫考試作文時,如何運用課堂上老師教的“寫作文技術”,儘量把考試作文寫得符合規範,平時作文練習時,如何儘量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在配合作文要求的同時,做自己想做的表達。

我個人很贊同孩子們的理解。孩子的寫作能力,最初確實是通過語文課的作文寫作打下基礎的,但是如果只知道按照課程要求寫作文、只會寫高分考試作文,恐怕無法得到真正的寫作能力,等到離開學校,他很可能就是一個不懂什麼是寫作,一篇文章也不想寫,一篇文章也不會寫的人。

對寫作和寫作文不是很有概念的爸爸媽媽們,可以去找一本書,葉聖陶先生的《怎樣寫作文》。葉聖陶先生是文章大家,也是深諳中小學生教育的教育家,他寫給孩子們的寫作書,包含文章至理,又簡單平時,通俗易懂。

爸爸媽媽可以自己先看明白了,再講給孩子聽,或者再讓孩子自己讀。讀明白這本書,相信作文對爸爸媽媽和孩子來說,就不再是那麼可怕的事,更不用著急逼著孩子,把閱讀當成作文訓練的一部分了。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