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被抓那一刻,逃亡13載的他反而輕鬆了

被抓那一刻,逃亡13載的他反而輕鬆了

視覺中國

法治週末記者 梁平妮

6月4日19時許,在深圳市某居民樓的附近,鄧某的身影剛一出現,就被在此蹲守了3個晝夜的魯粵兩地公安民警圍了上來,當場將其抓獲。

鄧某是誰?為何被警方蹲守抓捕?這一切都要從13年前說起…… 2005年12月17日,鄧某與魯某在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農貿市場酒後發生爭執,鄧某持刀將魯某捅傷致死。

案發後,鄧某潛逃,跟隨他一同潛逃的還有他的女友周某。鄧某潛逃後,東營警方始終未放棄對鄧某的追捕,但是鄧某彷彿“人間蒸發”了一般,毫無蹤跡。

2017年9月,鄧某被列為山東省公安廳督捕逃犯。今年4月,山東省公安廳組織開展疑難逃犯集中研判和攻堅會戰,鄧某被列為重點目標逃犯。

血樣比中他人身份

根據前期調查蒐集到的線索,專案民警繼續深追細查,對鄧某、周某及其關係人展開深度摸排、研判的同時,利用公安網絡資源,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對鄧某、周某進行人像比對。

6月1日,東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反饋送檢血樣成功比中遠在深圳的違法人員“劉某”(曾因使用假證被深圳市寶安分局採集血樣)。

“劉某”會是鄧某冒用的身份麼?獲取該重要線索後,專案民警立即行動,當晚飛抵深圳,連夜展開調查。

在深圳當地公安機關的大力配合下,專案民警得知該“劉某”曾兩次被打擊處理,一次是2015年3月因身份不清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另一次是2017年5月因使用假證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

於是,專案民警迅速趕往打擊處理“劉某”的兩個派出所調取檔案,通過照片比對,發現“劉某”正是已潛逃13年的鄧某。

專案民警通過與當時查處“劉某”的深圳當地辦案民警交流了解到,“劉某”交代自己平時經常在寶安汽車站附近騎電動車拉乘客。通過對“劉某”進一步研判,專案民警發現“劉某”登記的暫住地址很多,頻繁搬家,併成功獲取了“劉某”曾使用的兩個聯繫方式。

蹲守3晝夜成功抓捕

經過一系列緊張工作,6月2日,專案民警獲取了“劉某”找房準備再次搬家的重要線索,並獲取了“劉某”的暫住地。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專案民警兵分兩路,一路在寶安汽車站附近守候,一路到其暫住地附近進行蹲守。

“寶安汽車站由於人流量大,便於隱蔽,蹲守工作相對較容易,但在‘劉某’登記的暫住處小區,暫住人口近4萬人,且居住人員全部為外地暫住人員,而且樓間距小,衚衕串聯,四通八達,加之北方人與南方人長相及語言差異較為明顯,所以蹲守工作相對難度很大。”東營市河口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顏玉嶺坦言。

連續蹲守3個晝夜後,6月4日19時許,蹲守民警發現了“劉某”蹤影,果斷出擊,當場將其抓獲。

經審訊,“劉某”承認自己正是犯罪嫌疑人鄧某,並對其2005年持刀捅死魯某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據鄧某交代,當年案發後,他便一直四處躲藏,潛逃至深圳後,撿到一張身份證,此後便一直冒充“劉某”身份生活,隨其潛逃的女友周某、女兒則分別使用“王某”“劉某某”身份,一家三口隱姓埋名,頻繁搬家躲避警方追捕。

顏玉嶺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鄧某落網後,起初一直擔心女友周某和女兒因為沒有身份證無法從深圳返回家鄉,得知他的憂慮後,警方積極幫其解決,目前周某和女兒均已返回東營。

據鄧某交代,在外潛逃這些年他一直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不敢跟家裡人聯繫,也不敢跟外界交往,怕露出破綻。“被抓住的那一刻,我心裡反而輕鬆了。”

目前,犯罪嫌疑人鄧某已被依法刑拘。

大數據是重要支撐

法治週末記者瞭解到,自今年4月1日至5月底,山東省公安廳在全省範圍內部署開展了疑難逃犯集中研判和攻堅會戰,截至5月30日,共抓獲潛逃10年以上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八類重罪逃犯67人。

據辦案民警介紹,多年來,山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破案追逃攻堅行動,所剩不多的重罪逃犯具備較強的反偵查能力,加之潛逃時間長,罪犯基礎信息缺失,大多數存在追逃瓶頸。

在此次疑難逃犯集中研判和攻堅會戰中,傳統偵查手段與現代科技手段有機結合,最新刑事科技與情報綜合研判的深度融合,是攻堅行動實現新突破的重要支撐。

大數據、情報研判充分發揮了主導和引領作用,各級公安機關充分依託省公安廳大數據中心758類700億條數據,全面刻畫了逃犯網上、網下,現實、虛擬身份信息,相互交叉印證,大大提高了研判和抓捕效能。

數據顯示,在已抓獲的67個逃犯中,有58個是基於大數據支撐進而開展研判抓獲的,佔到了總數的86%。

該民警表示,疑難逃犯基礎信息不斷積累,是追逃實現新突破的另一有力支撐。

近年來,山東省公安機關不斷深化公安基層基礎建設,“1+2+N”“一村一警務助理”社區警務模式日益成熟,健全完善了治安複雜區域網格化建設,全面搭建起以信息員和聯絡員為主體的信息蒐集網絡。

各地公安機關充分藉助警務助理蒐集到的碎片化信息以及群眾舉報的線索,開展基礎信息摸排,成功抓獲多名逃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