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志願填報需要規避四種風險,如果不注意,就會有滑檔的可能

為有效規避滑檔的風險,志願填報時需要注意這四種情況

請問:志願填報中如何做,才能有效規避存在的風險。這是一個家長今天向我提出的問題,也代表了很多考生和家長的心聲。

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正在輔導學生填報志願的高三班主任,對此問題,我有以下分析。

高考志願填報被稱為是第二高考,因為你很有可能考得好但沒有報好,最終以高分數上了個低層次大學,讓人痛惜。除此之外,志願填報的其他風險也存在,極大的增加了填報的難度。要有效規避志願填報的風險,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志願填報需要規避四種風險,如果不注意,就會有滑檔的可能

1、仔細看清要求,不和規則硬碰硬。

其實一些簡單的、明顯的風險是可以輕易避免的,比如院校對考生的一些特殊要求。

這些要求總結起來有對性別的要求,某些專業只招男生,那女生就該繞行;對英語有要求的專業,英語低的就不行,這類專業較之以前明顯減少;對身體有要求的,比如色盲,醫學和個別工科專業對此有明確要求,家長和學生要了解自己這方面的情況,不然到體檢環節被刷下來,就很麻煩了。

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還有很多,只要在填報的時候認真閱讀,就很容易注意到。另外大學校區的不同、教學方式如中外聯合辦學、英文授課等方面也需要注意。

志願填報需要規避四種風險,如果不注意,就會有滑檔的可能

2、一二本均招生的大學,二本專業往往較弱。

在今天的輔導中,一個理科超二本線40分的學生拿他的志願給我看,學校都是很強的學校,第一眼讓人覺得不錯,但仔細一看專業都很弱。在二本專業招生的那些一本院校,而且是非211的一本院校,所給的專業普遍都很弱,比如理工類院校的公共管理、市場營銷等。

這類院校連先選大學後選專業都不屬於,除非是一定要走,找個學校就上的任性學生,其他不可填報。同理,剛剛達一本線的考生,錄取到一本最弱專業,也是意義不大的。

志願填報需要規避四種風險,如果不注意,就會有滑檔的可能

3、預估同一分數段人數,有效避免扎堆。

今年高考各地成績普遍很高,這增加了填報難度,而且今年的一二本線差也是普遍很大,高分人數過多,這都給填報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尤其是,很可能的,超過錄取線40-50分這一段聚集的人數很多,因為成績普遍高。這使得相對的高分缺乏競爭力,一旦出現扎堆填報,必然推高錄取分數線。基於此,建議參照上一年分數線差,降低參照分數線8-15分填報,以求穩妥。

對於超過一本線10分以內的考生,可以直接放棄一本而尋求二本院校的熱門專業,意義更大。總之,參照去年並降低標準,是規避風險的合理做法。

志願填報需要規避四種風險,如果不注意,就會有滑檔的可能

4、填好第一志願,防範退檔風險。

雖然現在是大平行志願,分數優先,每個批次的六個志願看上去都是平行的,但不是平等的,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查看去年錄取就會發現,絕大多數考生都是以第一志願錄取,錄取率達到了95%左右,非常高。

因此,如果第一志願一味的想衝一衝,有可能不成功,你的分數在排序中靠後,一旦淘汰,退檔後會面臨接下來的幾個志願均已錄滿,只能滑檔。所以,第一志願才是最為重要的,“衝”的想法不可取,但是以明顯低於成績的院校去“保”卻是合理的。

此外,儘可能的打聽、收集到其他考生的填報也可以降低風險。比如相反的情況,僅僅一所高中就有幾十人報考一所招生近百人的院校,必然會出現扎堆,進而推高分數線。

以上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志願填報需要規避的風險還有一些,考生和家長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請專業人士做參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