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精彩導讀:在吉利新能源戰略攻城略地、業務漸趨穩定之時,完全可以坐享其成的洪橋集團(08137.HK)卻突然發佈公告,修訂去年簽訂的兩份銷售協議年度上限,這是為何?

日前有報道稱,吉利汽車將在2018年與武漢市政府簽約,新建產能2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如果這一消息屬實,武漢基地將是吉利汽車第6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不含沃爾沃成都工廠)。

加上沃爾沃成都工廠的1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吉利集團新能源板塊已經形成140萬輛產能規模,這個數字基本接近吉利的目標——根據吉利新能源戰略,2020年旗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佔其總銷量的90%,折算下來約為180萬輛。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隨著新能源產能規模初現,其背後的電池配套業務,是否足以支撐吉利龐大的新能源帝國版圖?

短期降低,長期增多

汽車K線此前已經報道過,吉利新能源戰略的重要一子——洪橋集團(08137.HK),正是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動力電池供應商。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作為吉利參股並作為大股東的公司,洪橋集團的定位是,“成為浙江吉利旗下不同品牌車型的動力電池主力供應商”。2017年年末,這一目標成為現實。

2017年10月23日、25日,洪橋集團接連發布兩項關聯交易公告,稱拿下沃爾沃及吉利旗下吉利、LYNK&CO(領克)兩大品牌的三元鋰電池訂單,兩份銷售協議有效期均為四年。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其中,前者2017年、2018年交易額上限共計3.1億元,後者2018年、2019年交易額上限共為15億元

不過,汽車K線注意到,6月13日,洪橋集團發佈公告稱,將修訂這兩份銷售協議的年度上限。

第一份銷售協議簽署於去年10月23日,是洪橋集團附屬公司浙江衡遠新能源與沃爾沃汽車訂立的,內容有關買賣高性能三元鋰離子電池包,期限由2017年10月23日至2020年10月22日,共計3.1億元人民幣。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其董事會建議,第一份銷售協議的經修訂年度上限做出以下調整: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1.78億元,較原計劃減少1.02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為2.78億元,較原計劃減少200萬元,而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22日期間,則為2.51億元。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第一份銷售協議修改後,年度總上限達到7.07億元

第二份銷售協議簽署於2017年10月25日,是由浙江衡遠新能源與浙江吉利零部件訂立的,內容有關買賣高性能三元鋰離子電池包,供浙江吉利旗下包括Lynk & Co及CMA平臺製造的各車款配套使用,期限為2017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24日,總年度上限為15億元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如今,洪橋集團董事會建議,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第二份銷售協議的經修訂年度上限為2.07億元,較原計劃的6億元減少近4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度的年度上限為7.39億元,較原計劃的9億元減少1.61億元。

不過,2020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期間,其銷售上限則達到9.51億元。第二份協議修改後,總上限達到18.97億元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高層曾表示該集團除了外購動力電池,也將自己生產製造。而作為與吉利汽車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洪橋集團,自然是不可多得的選擇之一。但似乎洪橋集團也另有

打算

做“寧德時代”,不做“比亞迪”

在吉利新能源戰略攻城略地、業務漸趨穩定之時,完全可以坐享其成的洪橋集團,為何做出此舉?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在公告中,洪橋集團坦言,從短期來看,集團預期向浙江吉利旗下公司作出的銷售,將佔浙江衡遠新能源第一條生產線投產後之大部分銷售

收益。但同時,洪橋集團看到了自身業務過於集中潛在的風險。

洪橋集團稱,“浙江吉利在任何方面均無責任繼續向本集團提供新訂單,倘浙江吉利大幅削減向本集團下達的採購訂單數量,或完全終止彼等與本集團的業務關係,本集團的經營業績及財務表現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實際上,洪橋集團的擔憂不無道理。洪橋旗下主要有兩大業務板塊,分別是在中國研究、開發、生產及出售鋰離子電池系統,以及在巴西研發及勘探鐵礦石。目前,其有兩個鋰離子電池生產工廠,分別為山東衡遠新能源和浙江衡遠新能源。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其中,山東衡遠新能源由洪橋間接持有49%,上海普華持有48%及嘉興嘉樂持有3%,主要為吉利、康迪的純電動汽車供貨,裝配車型包括康迪EK-2電動車,知豆電動車等。浙江衡遠新能源則是洪橋集團與上海普華、嘉興嘉樂,於2015年共同出資成立。

財報顯示,2017年洪橋集團鋰離子電池營業收入為1747.6萬港元,同比下滑48.67%;營業利潤虧損1億港元;毛利虧損28萬港元;扣除非現金項目前虧損7510萬港元,虧損增加原因是浙江新工廠運營成本增加以及山東衡遠新能源毛利減少。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因此,洪橋集團此舉無疑是壯士斷腕、自我革新之舉。在公告中,洪橋集團稱,其正在加強銷售團隊及研發部門,在不同分部、不同國家與新客戶建立關係,試圖在中期及長期分散集中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洪橋集團虧損1448.7萬港元,已經同比減少42%,而營業額則同比增長3.4倍

對於洪橋集團而言,現階段藉助吉利汽車乃至沃爾沃的合作關係打開知名度,其後在中國熱度不減的新能源市場拓展新客戶群體,才是最終目標所在。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此外,儘管中國新能源市場一直高熱不減,但政策卻瞬息萬變。由於國補退坡,多數新能源車企業績都受到波及。在此情況下,吉利的“影子股”洪橋集團全面開放電池供應,也是必然之舉。

就像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寧德時代與比亞迪,前者在為幾乎中國所有本土製造商供應動力電池,甚至還為部分車企供應海外市場的產品,而比亞迪則由於此前自產自銷,過於封閉,在後來的競爭中處於劣勢,不得不開放自己的電池板塊。

吉利新能源產能佈局再落子,洪橋集團為何此時修改電池銷售協議?

正因此,不論從股權結構,還是其他方面考量,洪橋集團的獨立,並與吉利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實際上才是最優選擇

不過,對於當下的洪橋集團而言,本年度的最大客戶當然還是領克。本週,年產能20萬輛的領克汽車張家口工廠正式投入使用。根據規劃,領克01 PHEV將於今年年內上市。這或將是洪橋集團面向高端品牌的磨刀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