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善卷,唯有隱者留其名

亞烽/文

善卷者,堯舜時帝者師也,是遠古民間傳說中的得道高人,因辭讓帝位隱居深山而流傳後世。

善卷,唯有隱者留其名​深山究竟為何處深山,早先史料未見詳述,直至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述雲,善卷所隱之山乃枉山,地處朗州武陵郡。隋朝刺史樊子蓋以“善卷嘗居此",將枉山改名“善德山",亦即今湖南省常德市境內的德山。 隋朝之前尚無記載,唐代之後亦無爭議。善卷故里德山說出自魏晉以來編寫得最好、保留得最完整的總地誌《元和郡縣圖志》,當是板上釘釘,毫無異議之事。然延至當代,善卷之名雀起,華夏之地竟出現多處爭搶善卷故里冠名之把戲,以功利之心標榜"淡泊名利"的善卷文化,實屬搞笑耳。 其實,善卷是不是德山人並不重要,只要人們效法他重操守如泰山,謹修身以自潔的品德就足夠了。"常德德山山有德"是流傳已久的佳句,也無疑是此地民眾教化的縮影。不爭,乃道之所倚;不顯,乃德之所重。面對假的善卷故里拼死忘命的星級打造,德山的景點打造態勢就象遙遙天際邊一顆散淡的星,暮起晨落,不緊不慢,不溫不火,頗有大隱隱於市之作派。

善卷,唯有隱者留其名


德山的善卷森林酒店正是這種作派的執牛耳者。寬闊的大馬路旁豎一塊樸素的牌扁,上書酒店名稱。

善卷,唯有隱者留其名​沿著一條毫不起眼的小水泥路踅進參天的密林中,原始厚重的綠讓人疑心時空穿越,幾經兜兜轉轉之後,一處精緻的所在呈現在森林的空隙處,四五棟白牆藍瓦的屋舍,三兩道連高接低的橋廊,依山勢樹勢點綴其間,如驚鴻瞥于濤海,若處子安於蘭室。天雖欲雨未雨,卻不覺壓抑。滿山的綠因了這些恰到好處的設施彷彿有了人間的依傍,俗名野桂花的山礬昂在楓樹高高的綠葉下招搖,一簇簇,一樹樹開得極是香豔而大膽。於室內透過落地窗隨意抬眼,月牙湖在婆娑的樹幹和樹枝的遮掩分割下,猶如一位蒙著輕紗的美嬌娘,讓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 這真是自然和人的高度融合!不愧以"善卷“為名,善卷以道載德,酒店以隱為顯。一種低調的奢華無不彰顯在森林酒店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透射出一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底氣;詮釋著"往來無白丁"的文氣,演繹著“談笑有鴻儒"的雅氣。酒店客源豐盛,不知什麼時候林間悄沒聲息的已停了數十輛小車。茶香嫋嫋,鳥鳴啾啾,進得酒店之人不消片刻,便能洗心濯肺、燕步款款,似已深諳善卷寧靜致遠之道矣。 戊戌春深時節,文友一行十多人得以一親森林酒店芳澤。

善卷,唯有隱者留其名​同行中名喚“雲淡風輕"者,擅茶道。著一襲白衣舒一盞蕙心即席表演,所泡白茶又名"白牡丹”,月牙湖畔牡丹開,大雅!混沌如我者豁然開悟: 茶女之於茶道,茶道之於酒店,酒店之於德山,德山之於善卷故里冠名,故里冠名之於世事成敗,唯有淡泊名利才能臻於佳境!今欣觀與善卷精神一脈相承的人和事,不得不由衷的慨嘆:善哉善卷,唯有隱者留其名!

善卷,唯有隱者留其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