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藏在《易經》之中的人生哲學,做人就應該走“中正”之道

藏在《易經》之中的人生哲學,做人就應該走“中正”之道

這個論題,最好是從蔣介石講起。蔣介石對《易經》有研討,或許,至少說是感興趣。這個,從他的姓名就可以看出來。他的姓名,應該是後來自己起的。

介石是字,中正是名,都是自己起的。這個名與字都來自於《易經》的豫卦六二爻辭:“(豫卦)六二,介於石,不整天,貞吉。《象》曰:‘不整天貞吉’,以中正也。”

藏在《易經》之中的人生哲學,做人就應該走“中正”之道

不過,從所起的這個姓名來看,蔣介石關於《易經》研討得不算太深,否則他就不會起這個姓名了。首要這個豫卦,雷地豫,春天之卦,有生髮之氣。可是,卻無帝王之象,所以,蔣先生儘管打得了全國,但最終仍是退避到臺灣。不過,豫卦是歡喜之卦,所以,整個來看,蔣介石過得仍是不錯的。

他的姓名取自六二的卦辭,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九五為君,六二為臣,他怎麼會自取臣位?莫非那時他還沒有當元首的計劃?

所取的豫卦的這個卦辭,頂多算是中上,不能說是大吉。“介於石,不整天,貞吉。”介於石,就是夾在兩塊石頭中心,不整天,就是不能持久。貞吉,就是不能有大的作為,能安守天命的話,會是吉的。“不整天,貞吉,以中正也。”不能夠持久,可是,能安守天命就會吉,是由於中正的原因。所以,後來蔣介石沒有死拼,逃到臺灣,偏安一隅,倒也安閒。這都應在了他這個姓名上了。

這兒提到了,“貞吉,以中正也”,這就應了這次的論題,做人要中正。那什麼是中正呢?

藏在《易經》之中的人生哲學,做人就應該走“中正”之道

還以豫卦為例。咱們平常看到的所說的六十四卦,是六爻卦,一個六爻卦是由兩個三爻卦(叫經卦)組成的。所以,二爻與五爻,分別是下面與上面兩個經卦的中心一爻。中正的中就是這麼來的。

初、三、五這三個爻的本位為陽,二、四、上的本位為陰,得位了就叫正。比方上面這個豫卦,二爻為陰爻,這就得位,又是處鄙人卦的中心,所以說是中正。那假如這一爻變成陽,那麼這個卦就成雷水解卦了,解卦的九二象辭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你看,這兒只提“得中道”,就不說“中正”了。由於,得中,可是不正。

孔夫子總結說:“初難知,上易知,二多譽,五多功,三多兇,四多懼。”二多譽,五多功,原因就是由於得中的原因,那假如再正,那就更好了。《易傳·繫辭傳》雲:“諸卦二五,雖不妥位,多以中為美。”所以,得中很重要,比較而言,比得位更重要些。

為什麼得中好?舉例,就象一個人,太年青,沒經歷,做不成事,等老了,又無能為力,最好的時刻是中青年。這就是得中的道理。又比方,在一個家庭裡面,男人幹男人該乾的事,女性乾女性該乾的事,這就是得位。

《易經》教咱們要中正,儒家考究中庸,佛家的“覺、正、淨”也是離不開一個“正”字。有沒有講到“中”呢?當然有,平常心是道,這個平常心就是“中”。佛家修行到最終,就是圓融,什麼是圓融?圓融就是中正。

不過,說著容易做著難。就象走鋼絲,只需中正,那走起來就沒事,可是,走走看,很難很難。又象開車,一向左開,不對,一向右開,也不對,左左右右,最終走一箇中線,這就在道上了。假如一向左或許一向右,那不開到溝裡了?這就是中正的道理。

世上的工作,都是這樣,都是要學的,不會說什麼一開始就對,也沒有說什麼是一向對的。都在改變,在改變中去把控好方向,使得始終在中正的道上。做人也是如此,活到老學到老。左邊走偏了,就往右拉回來,右邊走偏了,就往左拉回來。人就是在不斷的犯錯改錯中跋涉的,用佛家的話來講就是“修行”,邊行邊修,批改了再行。

所以,上次一朋友問,誰是修道的?我反詰說:“誰不在道上?誰不在修行?”不是那些道士或和尚他們在修行,咱們每一個人,都行走在人生的道上,都在修行。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那怎麼樣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的正道?是不是走偏了?有很多的方法來衡量。儒、釋、道,包括人間的各種學識,都是研討道的,不過,比較而言,儒、釋、道歷經幾千年的檢測,研討得更深一些,也更靠譜些。最簡略的,給自己起一卦,一看,動爻假如不在二、五爻上,而在其他的爻上,那就闡明,自己“不中”,“不中”,用河南人的話說,就是不可,那就要調整了。

所以,《易經》是幹嘛的?《易經》是研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如孔子所說:“正人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是以自天佑之,吉無晦氣。”說白了,就是明道,依道而行,按規律就事,不斷批改自己,而不是佔問個吉凶就完事,能這姿態才是真實的學《易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