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聂鲁达《马丘比丘之巅》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16世纪中叶,秘鲁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从那时起,民间一直相传:在苍茫的安第斯山脉中,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三百余年间,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前来寻觅,却一无所获。直到1911年7月24日,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厄姆三世(Hiram Bingham III)在距离昔日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约120公里,海拔约2400米的群山之间,发现了这座已被丛林覆盖的城郭,但由于印加人没有文字,无从得知遗址的名字,就借用了附近的一座山名,命名为马丘比丘(Machupicchu)。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海勒姆·宾厄姆,1875年出生于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一个颇有名望的传教士家庭。自小家境显赫的他曾在夏威夷最高学府奥阿厚中学读书,后又前往美国著名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中学就读了两年,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耶鲁大学。大学毕业后先做了传教士,但他并不喜欢平庸的传教士生活,返回学校就读,1905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1907年被耶鲁大学聘为历史学讲师,教授南美洲历史。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1900年,海勒姆与闻名世界的钻石家族蒂凡尼(Tiffany & Co.)创始人的小孙女结婚,育有7个子女,孩子们长大后个个成就非凡,成为了艺术家、政治家等。

海勒姆并不满足于研究已有的历史文献,更不愿意把生活禁锢于三尺讲台,他满怀激情,亲自去探索未知的世界。1906年就曾航海前往南美,并将沿途见闻记载整理成书《从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之旅》,还曾沿着西班牙的商业航线,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秘鲁的首都利马,撰写成书《横跨南美洲》。

1911年,海勒姆率领耶鲁大学考古队,以寻找印加帝国的都城为主要任务,再次来到秘鲁。当时的安第斯山区交通条件更为恶劣,他只能骑骡子在崎岖的山路上一点点寻找。数天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同行者都大为失望,只有海勒姆本人依然坚持了下来。一天晚上,在下榻的旅舍,无意中他听店主人提起,马丘比丘山中的瓦伊纳皮克丘山顶有片废墟,他兴奋异常,坚信那就是他要寻找的“失落之城”。

然而第二天清晨风雨交加,同行的人都不愿意出门,劝他也放弃,海勒姆只能请店主人和一名当地青年陪同开始登山。沿途山路坎坷,乌鲁班巴河湍急而下,山峦笼罩在云雾之中,两岸耸立的高峰若隐若现。但这样的环境让海勒姆倍感震撼,他记录到:“在我所知晓的世界,没有任何地方能和这儿的景色相比。云雾缭绕的大雪峰,金光闪闪、奔腾咆哮的急流,婀娜多姿的巨大花岗岩峭壁……这儿还有着许多种兰花和蕨类植物,有种难以言表的神秘魅力。”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随着海拔高度不断攀升,海勒姆也越来越兴奋,四周都是由石块砌成的山地,他相信这就是印加人曾经修建的梯田。他后来回忆,“突然间,我发现面前是印加最好的石建房屋的残垣,由于数百年来生长的树木和青苔的遮挡,很难看见它们。石料都经过精心雕琢,巧妙地砌在一起”。废墟已经被高大的灌木丛所掩盖,但他发现了一座皇家陵墓,一座太阳神庙,还有更多宏伟的神庙,一个大广场,数十所房子。站在遗址上,他不禁感叹:简直是难以置信的梦境!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激动的海勒姆连忙下山叫起了在营地的同伴们,次日,他们在一个被当地居民称为埃斯皮里图·潘帕(Espiritu Pampa,意为“鬼魂平原”)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遗址。1912年和1914-1915年间他又三次来此,认为马丘比丘就是他要寻找的比尔卡班巴(Willkapampa),结束考古回国后,由于一战开始了,海勒姆便投身于军事生涯。

海勒姆当时尚未意识到,他努力唤醒了被遗忘的印加古城,也唤起了更多人对于神秘印加帝国的兴趣。

191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了整整一个4月刊来介绍马丘比丘和海勒姆,让这座在深山中沉睡三百余年的神秘古城,重新回到了人们视线中。1922年宾厄姆成为康涅狄格州州长,其后连任州长和参议员等职。1937年6月,离婚后他与苏珊娜·卡罗尔希尔结婚,1956年6月去世。直到他去世,他都坚持认为发现的马丘比丘是第15代印加王曼科·卡帕克二世建立的最后都城比尔卡班巴(Willkapampa)。1981年,美国探险家格雷戈里·德耶门坚(Gregory Deyermenjian)一行人到达比尔卡班巴,后又经文森特·李(Vincent Lee)的大量考古工作,证实埃斯皮里图·潘巴是历史上的比尔卡班巴遗址。但直到今天,许多秘鲁人还认为真正的比尔卡班巴依然在丛林的掩护下长眠。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马丘比丘何时修建,为什么修建,以及它的用途依然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它是昔日的宗教圣地,也有人认为它是农作物的中转站或是大型的学校,比较热门的理论是它是印加帝王的夏季避暑行宫。百余年间关于它的传说从未间断,也吸引了无数旅行者前来朝拜这座“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天空之城”。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汹涌的乌鲁班巴河水在马丘比丘的山谷下拐了一个大弯,向上望去,绝对想不到峭壁之上隐藏着一座昔日印加帝国的城市。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山脚下的温泉镇就是前往马丘比丘的起点,清晨5:30首班车开往山顶,坐满一班车即走,车程25分钟,往返车票23美金,您别嫌贵,信用卡支付还要多5%的手续费!谁让它是秘鲁的“摇钱树”呢。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我不知道早上4点起来排队上山看日出这股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我并没凑这个热闹,因为实在起的太早,更重要的是,我去的时候是秘鲁的雨季,从以往的经验看,山区清晨大多是雾气弥漫,很可能看不到日出。于是我懒洋洋地睡到天亮,吃完早餐来到汽车站,等候的队伍早已排成了长龙,天空果然阴沉着,大巴车装满一车人后,沿着七弯八绕的山路向上开去,一直送到景区门口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尽管马丘比丘给秘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但秘鲁人依然有着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首先马丘比丘每天仅限2500人入内,分为上、下午两个时段,务必在官网提前订票,马丘比丘152索尔,马丘比丘+华纳比丘200索尔。景区内没有任何垃圾桶,但也干净得见不到一张废纸;拍照不能使用三脚架,也不能带登山杖;虽然号称必须在导游的带领下入内,但经我实际“考察”,并没有人查这个事。景区内导游很多,和他们一起走“蹭听“”一下免费的讲解也不错。我早上9点多到达景区门口,山间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入内需要出示打印的门票和护照原件(因为秘鲁本国人和歪果仁的票价差的很多)。

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马丘比丘共有172座建筑,依山而建,梯田与房屋层叠交织,在晨岚中忽隐忽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走在巨大的石墙残垣中,仿佛看到昔日的印加王端坐其中,刻板的祭司和太阳圣女们穿梭忙碌,飘过一阵云雾,又都消失殆尽。只留下满目的青绿爬在巨石的缝隙里,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如今这里的主人们是放养的羊驼,他们悠然自得地伏在草地上做游客的摄影模特。它们可是最会找角度的精灵,它们身处的平台,就是常见于明信片上马丘比丘最好的拍照角度。沿着它们上方石砌的阶梯攀爬到Grand House,它是遗址内少数的建筑物之一,目前已经修复了茅草屋顶。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在印加文化中,石头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物,历代印加帝王都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山采石,不使用灰浆,也没有金属工具切割打磨石料,仅由建筑师做一个模型,在工地把自己的设想解释给工人们。印加人似乎掌握了操控巨石的魔法,许多石头单块都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吨,运输时他们用小鹅卵石在采石场和工地之间铺路,以减小摩擦,加上帝国庞大的人口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使他们能调集大批劳力,手推肩拉配合撬棍,将石块运到工地。再用鹅卵石在石料上凿出嵌合之处,就像中国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一样对接咬合,不需要灰浆黏合就能严丝合缝。石块间不要说插进一张薄薄的纸,许多地方连接缝都看不出来,更有极好的抗震能力,上世纪秘鲁的地震中,近现代技术修成的建筑纷纷倒下,印加的古迹却从容挺立。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拍羊驼的时候碰到两名中国女孩,她们说早上6点多就进来了,也没看到日出,一直在附近逛,因为雾气太大什么都看不到,这时候浓雾才刚刚散开。远处的华纳比丘,依然被薄雾所笼罩。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目前的考古发现,认为马丘比丘是一座印加贵族的休养场所,漫步其中,会发现这是一座庞大且规划清晰的城市,由三部分组成:神圣区、南边的通俗区(农业区,包括梯田和仓库)、祭司和贵族区(城市区),包括庙宇、避难所、公园等,而在城区中,主广场又将城市区分为西部的上城区和东部的下城区。在城市区中有一部分是专属于贵族们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个缓坡上。智者们的住宅有红色的墙,王子们住宅则有着梯型的房间。在主城堡中还有一片区域是专门关押和惩戒犯人的监狱,石头建造的纪念陵墓是宗教仪式和献祭牺牲的场所,里面的空间呈拱形,墙壁上有雕刻作为装饰。还有超过100处的阶梯,通常每一级阶梯都由一块完整的花岗岩凿成。

图中左侧为上城区,右侧为下城区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如果来马丘比丘看日出,徒步进入就要先往左手方向走,大约攀爬1小时后到了太阳门(Sun Gate),阳光会透过这个门照进来。当然在秘鲁的雨季,能不能看到日出就凭人品了。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太阳神庙(Temple of the Sun)

建在城市顶部呈半圆形的太阳神庙是古印加人建筑和天文造诣的最佳代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构造使其能精确捕捉太阳 的活动,如今只留下了一座由打磨得相当精致的石头建成的半圆形石墙,墙上有三扇朝东、南和北的梯形窗户,朝北的叫蛇窗,朝东的迎接每天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朝南的窗户每年夏至和冬至时射进来的阳光将分别照亮屋内一块大花岗岩和洞穴,花岗岩代表有着鲜活生命的现实世界,洞穴代表阴间,有日历的作用,王室会举办祭奠活动。夜晚从窗口往外看,可以看到昴宿星,在印加文化中代表着丰收。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庙下方的自然石穴就是皇家墓穴(Royal Tomb)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主庙Main temple

主庙、三窗庙和揽日石所在的区域被称为神圣广场(Sacred Plaza),有着高大的建筑,三面有墙的主庙门楣岩石重达3吨,旁边的圣坛庙(Temple of the Sacred Altar)是给牧师准备的宗教活动的场所。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三窗庙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

经过一堆“乱石岗”的采石场(Quarries)后就到了三窗庙,因有朝东的三个窗户而得名,如今早已没有了屋顶仅剩下围墙。建庙用的石头明显大于其他建筑,打磨的也更精致,考古学家曾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祭祀用的器具,因而推断这里是最主要的祭祀场所。据考古推测原本有5个窗户,如今只剩下了三个,分别代表了印加文化中的地下、天堂和现世,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日出。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三窗庙对面,主广场西边的下城区因每间房有3个门而得名三门区(Three Doorways Sector),和上城区相比这里的建筑就要粗糙一些。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中央广场(Central Plaza)是中央的一片空地,它将马丘比丘划分为了仪式区、日常居住区和劳作区,区域低处是由一个个小牢房组成的监狱群,其中一个牢房的地上还有秃鹰头部雕刻。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马丘比丘地处山巅,古印加人打造了无比先进的引水系统,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用水。更让人佩服的是,这个水道系统到今天依然在运转。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揽日石(Intihuatana)是马丘比丘的制高点,一块长方形的石头据推测是作为日晷,Intihuatana在古印加语中意为“抓住太阳”,人们根据它的阴影来判断季节、日期和时间。太阳神殿和揽日石,可以证明印加人精通天文和星相。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老鹰庙(Temple of the Condor),是一幢有着鹰嘴雕刻的房子,完美体现了印加石匠精湛的工艺,利用岩石天然的形状加以雕刻,宛如雄鹰展开的双翅。鹰的头部曾是一个祭坛,庙下面的小山洞里曾发现过一具木乃伊,海勒姆推测后面可能是关押犯人的地牢。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印加人建造城市时,都会选择一块巨大的石头作为奠基,叫做“圣石(The Sacred Rock)”,马丘比丘的圣石位于游览路线的尽头,中心广场的最北端。在它旁边就是马丘比丘进入华纳比丘的入口。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坐在高处往下看,禁不住要想:这座失落的城市因何而建,又为何被遗弃?游人散去,这座天空之城在暮光之下,隐去光芒,消失在云雾和峰峦中,如同它一如既往的谜一样的往昔,我似乎再一次听到了南美文化脉搏强劲的跳动。

藏于丛林中400年,南美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

Tips:

1、 马丘比丘每天6:00开门,最早一班上山的车5:30发车,大约4点就要早起排队。

2、 旺季时务必提前在官网预订门票,马丘比丘每天限流2500人,华纳比丘只有400人。

3、 景区内不允许携带登山杖和三脚架

4、 雨季不建议早起看日出,很可能连马丘比丘都看不到。躲过早高峰反而游客少了很多,更能轻松游览。

5、 必须携带护照原件和打印的门票才能入内

6、 景区很大,步行游览至少需要2-3小时,做好防晒。

7、 景区内没有商铺、餐厅、卫生间,提前备好食物和水,也没有垃圾桶,务必随手带走垃圾。

8、 景区内只有一条单行道,沿路标游览即可。

=====================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旅行分享师、跨界自媒体人。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30余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2016&2017年新浪V影响力峰会嘉宾,2017&2018年新浪旅游盛典嘉宾,2017腾讯旅游核心自媒体,腾讯旅游2017年度最佳合作奖,腾讯企鹅优品首批入驻自媒体人,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微博旅行博主,蚂蜂窝攻略作者&达人,穷游精华作者&探路者,穷游&途风体验师,旅游卫视嘉宾,秒拍签约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