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來源:互聯網」長津湖之戰的背景過程及結果影響(一)

長津湖之戰簡介:長津湖之戰的背景過程及結果影響

名稱:長津湖之戰

時間:1950年11月27日

地點:朝鮮長津湖

參戰方:中國,多國部隊

主要指揮官:宋時輪,愛德華·阿爾蒙德

結果:志願軍勝利

長津湖之戰,也稱為長津湖戰役或長今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一場決定性戰鬥,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東線部分。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期間,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指揮的18萬多國部隊,被宋時輪指揮的大約16萬人的中國部隊包圍。 中國軍隊成功地包圍了多國部隊。美軍在遠東空軍和美國海軍多艘航母的航空兵支援下得以逃出包圍圈,從興南港撤離,同時也標誌著多國部隊完全撤出了北朝鮮。

  事件詳述

  戰役背景

1950年10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聯合國發出一系列警告之後看到美軍跨過三八線後介入衝突。1950年10月19日,大規模的中國軍隊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名義秘密跨過邊境進入北朝鮮。10月25日,正在推進的韓國第1軍與中國軍隊遭遇,並在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山口停下。11月6日,志願軍42軍受命向北撤退,意圖將聯合國軍誘至長津湖。到11月24日,第1陸戰師分別佔領了湖東面的新興裡和西面的柳潭裡。

作為回應,美國第10軍指揮官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在11月21日製定了一個計劃。該計劃要求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從柳潭裡向西推進,美國第7步兵師派出一個團級戰鬥隊在新興裡保護其右翼。美國第3步兵師在保障後方地區安全的同時也保護其左翼。

由於海軍陸戰隊在元山突然登陸, 毛澤東主席10月31日致電第9兵團司令宋時輪上將,要求立即消滅韓國首都師、韓國第3步兵師,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和美國第7步兵師。在毛澤東主席的緊急命令下,第9兵團於11月10日迅速進入北朝鮮。在未被聯合國情報機構發現的情況下,11月17日第9兵團悄悄進入長津湖地區,同時第9兵團第20軍在柳潭裡附近接替了第42軍。

戰役過程

1950年11月26日起,聯合國軍開始且戰且退撤向興南港。

11月28日美軍第7步兵師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第80師及第81師的1個團圍困。

第2天,志願軍總司令命令第81師其餘部隊南下長津湖東面增援及留下第94師作為預備隊,由於人數上處於劣勢及遭到連續不斷的攻擊,指揮官麥克萊恩上校中彈被俘、4天后死亡。

1950年11月中,大約300名隸屬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1獨立團的士兵在海軍中校道格拉斯·萊斯戴爾指揮下,被配屬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中,這是歷史上第2次美國及英國的海軍陸戰隊共同作戰。

11月29日早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奧利華·史密斯命令普勒派出1支戰鬥隊打通江東里與下碣隅裡之間的道路。

11月29日早上9時30分突圍部隊開始突圍,由於志願軍的堅決阻擊,到下午4時30分他們才向目的地推進了一半的距離。

11月30日早上,安達臣接到命令指揮部隊撤退,他指揮部隊安全撤回到江東里。

1950年11月27日,志願軍發起新興裡戰鬥,至12月1日下午,志願軍宣稱27軍80師殲滅美軍步兵第7師第31團、第32團1個營以及1個加強炮兵營和1個坦克連,是志願軍參加朝鮮戰爭初期唯一一次成建制殲滅美軍1個團。

12月1日美軍步兵第7師第31團突圍後,原編制的2500人只剩下1050人,其中385人還能戰鬥, 編成一個臨時營,31團經整補後,在次年繼續戰鬥。

12月8日麥克阿瑟命令撤走美國第10軍,以增援那時已精疲力竭並快速撤向38線的美國第8集團軍。

這次撤退被美國曆史學家稱為“美國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海上撤退行動”中,一個有193艘船隻的艦隊在港口組成,不僅撤走了聯合國軍士兵,也包括他們的重裝備,還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朝鮮難民。最後一個聯合國軍單位在12月24日14時36分離開,為防止中國和北朝鮮軍隊使用,港口被摧毀。

12月25日上午志願軍第27軍進入興南。

戰役結果

志願軍獲勝,成功將聯合國軍逐出長津湖。

  歷史影響

一:長津湖之戰對於整個朝鮮戰爭來說,影響非常深遠。志願軍九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將美國人徹底轟出了朝鮮東部元山平原地區,在戰略態勢上得了分。志願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北朝鮮的東北地區,所以此戰役以及在西線的勝利,是中國軍隊對西方國家軍隊在主要戰役的1次勝利,一舉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

二:美國陸戰1師的驚險逃生也使美國軍政高層信心大增,美國海軍領導層認為長津湖戰役是在其歷史上最驕傲的時刻,海軍陸戰隊重擊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師團,令中國軍隊從前線撤回,這次突圍成功最終確立了美國繼續將朝鮮戰爭持續下去的決心。

三:此戰役的勝利為中國奠定了重要軍事強國的地位,但這勝利來自巨大的代價。隨著美國第十軍和韓國第1軍的撤離,毛澤東主席的長津設想沒有實現。同時,作戰和極差的後勤保障導致的嚴重傷亡摧毀了第20和第27軍所屬的8個精銳師大部。這8個師中,2個師被迫解散,並且直到1951年3月第9兵團才恢復其常規兵力並形成有效戰力。在1951年初由於在朝鮮的中國軍隊有近40%缺額,中國軍隊在長津的重大損失最終也使聯合國軍部隊在朝鮮站穩了腳跟。

  慘烈的長津湖之戰

1950年11月5日第一次戰役結束後,美國已知道中國出兵朝鮮,但是在綜合各方面的情報與分析判斷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五星上將認為,入朝的中國軍隊總兵力不過三、四萬人。在戰略上不過是象徵性的,戰術使用上也僅僅是保護豐滿水電站等有限目的,因此決定發起“總攻勢”。以美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發動鉗形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一舉消滅在朝鮮境內的全部人民軍,爭取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

抓住東線聯合國軍勢單力孤且分兵冒進之機,集中精銳的九兵團予以突然打擊!毛10月31日致宋時輪、陶勇電報中就明確賦予九兵團“以尋機各個殲滅南朝鮮首都師、第3師、美軍第7師及陸戰1師等四個師為目標”。11月28日,當美海軍陸戰一師、陸軍步七師一部確已被九兵團3個軍包圍於長津湖地區後,毛電令彭等,並轉九兵團宋時輪等:“此次是我軍大舉殲敵根本解決朝鮮問題的極好時機,西線爭取殲滅五個美英師及四個南〔朝〕鮮師,東線爭取殲滅兩個美國師及一個南〔朝〕鮮師,是完全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