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佛教中的“本性”是何意?既然是佛為何還要修行?

佛教中的“本性”是何意?既然是佛為何還要修行?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的本性有佛性,修道者應先萬念妄想大死一番,佛性方可甦醒而見性,見性後自性妙用無窮。眾生之心應大死一番,此妄心應休去歇去,古廟香爐去,枯木寒灰去,一念萬年去,如人死人去,若能如是用,萬念俱灰,妄心死至無可再死,心安有不成道乎!萬法不立,一塵不染,本來面目現前,正是見性體之際。人人肯死心切願,勇猛精進,開悟證入自性本體,有何不可!

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無所分別,人人見性,人人成佛。開悟聖僧雲:請君仰面看虛空,廓然無邊不見蹤;若解轉身些子力,頭頭物物總相逢。

妙明覺性之體,贊不及,毀不及,若了一,萬事畢,無欠無餘若太虛,為君題作波羅蜜。真性中本來蕩然空空,一法不立,一塵不染,說是一物即不中,真如本體,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諸佛普現。

佛教中的“本性”是何意?既然是佛為何還要修行?

除卻凡情聖情,心外更別無佛,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心外無別佛,若不信自心是佛,無有是處,窮劫修道,總是門外漢。心本無形,因塵有相,塵滅心滅,因塵見性,性本無生無滅,真性湛然。

凡夫不肯空心,恐落於空,不知自心本空,大空大有,不空不有,空有自在,中道實相普現前。你有我亦有,君無我亦無,有無俱不立,相對嘴盧都。信心清淨者,信本來心無法可得,不起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淨,住無所住,了得無所得,究竟涅槃。

清淨覺性,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禪之一字,非凡聖所測,見本性為禪。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言名猶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若會妙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佛性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纖塵不染,一法不立,至性中人。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本性空寂,莫取一切相,即合聖意;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不見煩惱異於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煩惱與涅槃,同一性空故。若能如是見,是名正見;若不如是見,是名邪見。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自見本性,見自法身佛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仁者見性否?若未見者,應如法如是見;若見者,汝之佛性與諸佛正等無異無別,恭禧仁者也!

佛教中的“本性”是何意?既然是佛為何還要修行?

既然我們本性都是佛,為何還要修行?

我們都是自性清淨的佛,但不是斷證圓滿的佛,都沒有成佛。我們本性是清淨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都是佛。佛具有的功德,凡夫也有,佛與凡夫沒有絲毫的差別。但是,我們還沒有斷證圓滿——沒有斷除煩惱,也沒有證得圓滿,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都沒有成佛。所以,我們要斷除煩惱習氣,斷除我執我愛,這樣才能證得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