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透過《羅生門》,看清中日韓的歷史紛爭

​在電影《羅生門》中,面對同一樁殺人案,三個當事人:強盜、武士、武士夫人、及無意間目睹整個案發過程的樵夫給出了四種截然不同的敘述。其實,就像數學題的答案一樣,案件的真相只有一個,但四個人卻給了大家四個完全不同的答案。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每個人的立場和利益出發點不同。我不想辨析四種陳述的真與偽,因為我只想站在羅生門外看羅生門。

透過《羅生門》,看清中日韓的歷史紛爭

​面對過去的歷史,中國與一衣帶水兩個東方近鄰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真實版的羅生門。例如,中國人說:“唐太宗李世民的個人履歷表上雖然有殺死親生兄弟,逼迫父親讓位等等不恥汙點,但他依然是英明蓋世的千古聖君。”但韓國人卻強調說:“唐太宗是高句麗王朝的掘墓人。”

透過《羅生門》,看清中日韓的歷史紛爭

​相比之下,中日之間的歷史分歧更多了。除了南京大屠殺到底殺了多少人來說,歷史上應該有一個比較精確的數據。中國人說小日本殺了30萬還不止。而在日本,有人說殺了20萬,有人說殺了4萬,有人說殺了2萬。小日本做賊心虛,掩飾或否認自己的滔天罪行,這一點完全在情理之中。

透過《羅生門》,看清中日韓的歷史紛爭

​最後,讓我說說韓日之間的歷史分歧。擁有“日本俾斯麥”之稱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是日本實現近代化的關鍵人物,但對韓國來說,伊藤博文就是一場災難。而面對刺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韓日兩國的態度也是截然相反。此外,韓日兩國就日本殖民韓國和韓國慰安婦等歷史問題的分歧依然很嚴重。

透過《羅生門》,看清中日韓的歷史紛爭

面對同一件歷史事件,或同一個歷史人物,人類向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這也是我們自私自利的人性的一部分。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生存環境裡,羅生門無處不在,無刻不在,而且將會一直這麼存在下去,直到永遠。

在一個無處沒有羅生門的年代裡,我們該聽誰的呢?我們又該信誰的呢?這恐怕是一個永遠都無法解決的課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