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養豬並不難,難的是你總是想偷懶!

不斷的有豬場問我,問我怎麼才能把豬養好,我告訴他們一句簡單但很不容易被深層次理解的話:那就是當你自律到不想偷懶的時候,想把豬養好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

原因:

豬養的不好,豬場總是出問題,很多時候與產品、技術、方法的關係真的不是太大,但是與一個東西的關係真的挺密切,那就是懶!

因為我們總是想怎麼躺著賺錢、怎麼想著躺著提升自己的實力,所以我們就會有投機的心理和行為,於是.............

觀點:

其實我們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首先我們的一生都是在不斷的選擇與反省中成長的,而我們每一次的失敗,基本上都與想走捷徑的心理有關,偷懶是人的本性,也可以說是人性。

如何通過自律的認知和行為控制我們的這種偷懶心理和行為,其實是一件非常難但是非常有用的事情。

在養豬行業混了將近二十年,我不算是一個成功者,只能算是一個折騰者,經歷豐滿了我的人生,我也為此付出了足夠的學費。

在這樣的現實和經歷中,我悟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隻有知道自己擅長的是什麼、自己喜歡並想要的是什麼,通過什麼樣的渠道去獲得、用什麼樣的代價去交換..........

除了這些基礎的認知之外,對於自己的剖析和不斷的自律自己的偷懶慾望,其實是做事中最難、也最實用的一個選擇。

故事:

有心插柳柳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最近幾年的折騰中,我自己可以說是經歷了人生創業中最灰暗的經歷,但是在這種結果的面前,我選擇了最痛的止損,也在這個期間,玩出了一個自己認為非常有前景的一個突破點。

這個突破點來的比較有意思,因為當時對於此突破點我當時的心態也僅僅是嘗試一下或者玩玩而已的打算。這就是有效縮短母豬產程方面的嘗試。

當時由於自己想的太天真,把所有的、能用的資源都投入到那個想獲得一些東西的嘗試,結果最後讓我越來越恐懼,而所貢獻出去的資源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雖然我很痛恨那個忽悠我的某大師,但是下面還有一些我原來的客戶、原來的兄弟,如果強行的把這些以前的資源用所謂的手段拿回來,受傷的就不僅僅是自己。

多方面的權衡利弊之後,我認識到了這種結果都是我咎由自取,是因為自己天真所要付出的代價,但是自己還要創業,還要折騰怎麼辦?那就要避開原來的東西,去逼自己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資源,找到了產程的縮短這個點來進行相關的嘗試。

經過將近一年多的投入、驗證、修正和汗水的灌溉,我們終於在終端的一線反饋中找到了立足之地,也因此而堅定了我的信心及研發上的相關投入及備用方案的準備等工作。

實效:

什麼叫做實效?那就是真實的一線效果,講可能是虛的,但是做的呢?結果呢?這些東西必須是真的。

特別是今天黑龍江的反饋,讓我更有信心和精力及狀態去投入這個點的深度研發。

養豬並不難,難的是你總是想偷懶!

你沒看錯,一個母豬產後的視頻而已,但是這個產程是1個小時左右,且3頭實驗的初產及二胎母豬都在1個多小時內完成了產程,且有一頭是12分鐘下了5頭的母豬。

如果東北的案例算一個個例的話,那麼河南、河北、甘肅、福建、廣西、廣州、江蘇、山東.............這些案例一個個也是個例嗎?

信心:

其實我們的信心第一個來源於認知,第二個來源於感覺,其中感覺獲得信心的比重是最大的,而這種感覺只有建立在結果之上的是最容易被大家作為通用標準的。

有一個比較意思的現象就是,縮短這種產程的方法基本上差異是不大的,使用產品的用量和質量也是基本上一樣的,但是為什麼結果還是存在差異呢?

這其實與人的懶惰性是分不開的,據我們當地的實效聯絡員反饋,這家豬場養了200多頭母豬,在當地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細緻、用心且勤快的人,出現這樣的結果並不稀奇。

但是同樣是在東北,在體驗的客戶群體當中,有效率是95%以上,但是出現2個小時內產完的案例其實並不多,而2-3個小時內的最多,且還出現一個比較奇葩的案例,客戶的豬使用這個方案之後,產程搞了20多個小時,但是沒有出現一頭傷亡的小豬,且小豬生下來的活力比較棒。

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同樣的方案及用量,為什麼結果不一樣呢?其實你做對比的話,發現最重要也最共性的一個原因就是懶和不懶的因素才是最有意思的。

現在行業的變化挺大,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做出一點標新立異的東西和模式,進而為自己的事業帶來不一樣的競爭力,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怎選?

在教頭看來,技術、方法、認知、選擇、資源.........這些因素都有影響是事實,但是最大的、決定性的影響還是因為懶的問題。只要你勤快了、且把勤快和試錯鍛鍊成一種習慣的時候,其實養豬並沒有那麼難,是不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