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江蘇無錫人為什麼在“小暑”時要吃黃鱔?

八鮮過海


吃素、觀荷、聽風涼,是過小暑清淡的講究。


在民間這天還要吃“三寶”:黃鱔、蓮藕黃豆芽。以前的物質不如現在豐富,但是每個特定時節要吃的東西,卻著實在記憶裡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黃鱔是一道下飯的硬菜。蟄伏了一整個冬天的黃鱔,積累了大半年的能量,入夏後正是身體肥壯,滋味鮮美的巔峰,並且黃鱔蛋白質含量高,並且熱量低,非常適合夏季食用。江南一帶甚至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蘇州人講究“不令不食”,家中吃黃鱔,也只在小暑前後。


在蘇幫菜中,黃鱔大致有兩種做法:鱔絲鱔段。鱔絲易做,將理好的鱔絲切成條狀,放入各種佐料爆炒即可。後者的做法稍顯麻煩。要將整條鱔魚帶回家,切成小段,再派上澱粉,入鍋烹炸。最後是蔥薑蒜、料酒、醬油等調味料的輪番轟炸。

鱔段難做,卻也是足見誠意的一次款待。


顆粒飽滿的豆瓣,纖細捲曲的嫩芽,讓人聯想起象徵吉祥的玉如意,世人愛聯想,黃豆芽因此也被稱為“如意菜”。小暑時節,正是黃豆芽發芽的旺盛期,炒一盤黃豆芽,既應時令,又討一個好的彩頭,因此也是民間熱衷的食材。

蓮藕,是一種特別有江南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吃,各有各的妙處。


如果燉著吃,要屬湖北蔡甸的九孔藕,又糯又香。據說,當地家家灶臺上吊著一個瓦罐,裡面常年煨著蓮藕和排骨。

鮮藕可以直接當做水果吃,甜甜的。老的藕段也可以塞進糯米蒸熟了,做成糯米藕。挑揀肥碩的藕段洗淨,往藕孔中灌入糯米,慢火煮熟,藕便被染成淡淡的紫色,分外香甜。



梁實秋先生尤其愛吃。

他小時候的學堂門口,常有一小攤賣糯米藕,,“灑上紅糖汁、玫瑰木樨,淡紫色,樣子實在令人饞涎欲滴”。然而糯米藕在當時並非平常,只能省下兩天的早飯錢才能吃上一次。

“後來成家立業,想吃糯米藕不費吹灰之力,餐館裡有時也有供應,不過淺嘗輒止,不復有當年之饞。 ”過去種種想吃而不得的饞味,即便是滋味平常之物,也是深刻地留在了記憶裡。


蓮藕好吃,挖起來卻頗為艱辛。尋藕人需要深入蓮花藕池中,半身陷於淤泥之中,順著荷葉及藤蔓慢慢摸索,尋找脆硬的藕節。農人穿著工作服陷在泥水之中,一泡就是一天,是個正經的體力活。

農人不易,吃藕時也常憶起挖藕人。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無錫人流傳有一句諺語:“小暑黃鱔賽人參”,說明古人已經給我們背書啦👌

況且小暑時節的黃鱔全無穢濁之味,且肉質肥嫩,可謂無錫人之最愛也!

無錫最古老的梁溪河,曾經東接京杭大運河,達官貴人們經常坐著遊船由此河駛入太湖。大家在船上歌舞昇平,享受著美味的太湖船菜,這其中就有一款蘇錫名菜——梁溪脆鱔,它可是超脫於蘇菜08道“全鱔席”的超然存在😁

清初時,無錫有大廚用當地活鱔,去骨劃絲,入油鍋兩次炸脆,濃滷燴煮,最終令成品甜鮮鬆脆。裝盆時,將鱔絲架空高聳,頭頂點綴薑絲,一時間馳名江南。

小暑燥熱,梁溪脆鱔這道冷盆菜,味濃汁酸,正是對付食慾減退的良方。

在無錫的鱔菜名品之中,還有一道“響油鱔糊”,也是選取小暑時節的黃鱔為最佳,燒製之後盛盤,中間留一個窩,將燒熱的蔥花滾油澆在其上,蔥花發出吱吱聲即所謂“響油”!

無錫當地老饕都知道,要吃響油鱔糊,必須去老字號,天福苑和醉月樓,那裡的鱔絲燒得肉軟皮彈,一勺熱油下去,滿屋的香氣撲鼻。


武漢壹周


“小暑裡的鱔魚賽人參”是無錫的一種古老說法,無錫人素來有在小暑吃鱔魚進補的傳統。鱔魚即黃鱔,形體似蛇,故又有蛇魚之名,生長在稻田、池塘、湖泊等水底淤泥層,全國各地均有出產,主產於長江流域、遼寧、天津等地四季均可捕撈,以小暑前後捕者最為肥美。鱔魚全身只有一根三稜刺,肉嫩味美,富含蛋白質、卵磷脂、DHIA等,能促進人體大腦發育、提高記憶力,有補腦健身之效,古代常用作藥膳。“藥性”解密:從鱔魚中提取的黃鱔素A和黃鱔素B對降血糖和恢復機體血糖的調節功能有具有顯著作用。

選購事宜:鱔魚頭粗尾細、圓而細長、色澤黃褐、體滑無鱗,購買以遍身黏液豐富、色澤黃褐發亮、遊動敏捷、無外傷及病害者為佳,忌買死鱔魚。

食用建議:1、黃鱔肉味鮮美,骨少肉多,適宜炒、爆、燒等多種烹調方法,如與雞、鴨、豬等肉類清燉,味道更加鮮美,也可作為火鍋原料。2、鱔魚血加麝香少許可用於治療口眼歪斜,左歪塗右,右歪塗左。3、鱔魚宜先殺現做,死掉的鱔魚,體內組氨酸轉變為有毒物質,不可食用。

推薦食譜:歸參鱔魚湯原料:鱔鱔魚500克、黨參15克、當歸15克、姜10克、鹽適量。做法:鱔魚剖殺、清洗乾淨,切段,黨參、當歸切段,生薑切片,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開,撇去浮沫,改小火繼續煲煮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養生功效:溫陽益氣、活血通絡,適宜氣血不足、體倦乏力及中風後遺症患者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