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升米恩,斗米仇,莫把一切都当理所应当

孙俪曾在2002年的时候资助过一名重庆的大学生,后因此大学生欺瞒孙俪并一味索要超出正常大学生生活标准的费用而被孙俪拒绝。紧接着是其母亲的厚颜无耻,各种抹黑、各种道德绑架、各种恶意报复........这种故事我们不是第一次听到,从老祖宗那我们就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乞丐的故事”等等。可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甚至是发生在我们每个普通人的身边?

人性本善,恶在这个世道

都说好人一生平安,但事实是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恶人享福齐天。你记得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说谎的吗?基本上是因为你看到过、听到过或者经历过说谎可以给你带来快感或免于惩罚的时候。那说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欺骗的呢?(谎言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这里指的是恶意的)基本上是因为你曾经被谎言伤害过。

人之所以变坏,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曾经受到过伤害,心开始一点一点变硬。就像在马路上你看到一个老人摔倒的时候,再也不是扶与不扶的问题了。而第一反应却成了“判定真假”,或者干脆躲的远远的。因为你看到、听到到别人因此而被伤害。

人在30岁以前,很容易去相信另外一个人。不管是同学还是同事,还是刚刚认识没多久的“朋友”。但是到30岁以后,你就会发现你很难去相信一个人。有些亲切的表面都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而不再是30岁以前那种毫无防备的信任。我们都不愿如此,但因为我们受伤太多,对一切开始变得冷漠。漠不关心的结果就是影响了身边更多的人漠不关心,由此就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小时候,我们喜欢喊伙伴的外号、小名、大名;长大了以后,我们喜欢叫人家兄弟、姐妹、朋友。当真是因为关系更近了还是因为我们更加懂事了。在这个社会轻易相信别人会被认为大脑有问题,说话直来直去会被认为情商太低。

我们不想如此,只不过世界如此;我们不想如此,只不过人心如此;我们不想如此,只不过世道如此。

升米恩,斗米仇,莫把一切都当理所应当

弱不代表善,富也不全是恶

世界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阶级存在,一个阶级的人总是对另外一个阶级的人存在着天生的敌对。就拿贫富来说吧,走路的看不上骑车的,骑车的看不上开车的,开车的看不上有飞机的。穷人阶级想要成为富人阶级,但很多时候当达不到的时候就开始仇视富人阶级。

穷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不幸的是这个社会的主流还是大众阶级,大众阶级的人竟然相信了穷人阶级的理论。我们国家的道路安全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偏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就像你在街上看到一个骑电动车的躺在地上一个开车的在车外打电话报警一样,毫无疑问倒霉的肯定是开车的。人们那个时候不会想事故发生的原因,到底是开车的违反了规则还是骑车的闯了红灯。骑车的更不会这么想,反正你是撞了我,不管怎样都要赔钱。在公交车上,人们自然的认为年轻人就该给老人让座,不管你累不累,还是你残废不残废,这就是社会主流。

你去帮助比你弱势的群体(尽管这种弱势往往是表象),被大众认为是理所应当。你若不帮助弱势群体,你会被这个社会的舆论甚至你身边的人认为你为富不仁。我们都有过借钱给别人的经历,当借钱人迟迟不还的时候,你往往是不好意思开口的。而开口之后,即便钱还你了,你们的关系也会疏远。严重一点的对方还会说你小气,他不会管你当时的状况或者心境是什么。因为他认为你是强势群体,他就是应该被关注和帮助。

弱不代表善,富也不全是恶。发家致富是每个人的本事,如果你没偷、没抢、没骗,有什么好惭愧。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这个社会没有谁是欠着谁的!

升米恩,斗米仇,莫把一切都当理所应当

当你被伤害,请你忘记他

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一再呼吁社会很美好,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这个世界还是善良的好人多!的确,世界毕竟几十亿人口,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个例去评价整个社会。我有时候在看综艺节目的时候,也会被一些人的经历所感动落泪。我选择了相信,我不想事后去百度他是不是富二代,他是不是在欺骗观众什么的。如果我还会流泪,说明我还活着。我不想对一切麻木不仁因为人生还有大几十年可过,何必为了一些琐事黯然忧伤。

相信,相信!这是阿里的一句名言。相信你认为对的东西,工作如此,交友如此,生活更应该如此。我们每天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真假,做好自己就完了。不管这个社会怎么欺骗你,你是不会欺骗你自己的。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说的就是一个度的事情,什么事情好像一旦过了那个度就变得畸形难看了。帮助别人也是一样,扶上马送一程,没必要非得帮到底送到家。我们帮助一个人绝对是自己的情分,至于对方感恩戴德还是恩将仇报,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通过小事情来认识一个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求生技能或者生活常识,如果你一味地被骗那只能说明你自身是有问题的。

升米恩,斗米仇,莫把一切都当理所应当

人性本善,恶在世道;世道沧桑,保护好自己;相信你自己选择相信的事情,学会如何在这个纷杂的社会里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