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平安建設: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7年,我國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從2012年的87.55%上升到2017年的95.55%……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一組數字的披露,令社會公眾對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充滿了信心。而這組數字的背後,凝結著一份檢察機關的使命擔當與不懈努力。

依法嚴懲暴恐犯罪,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行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平安的新需要,緊緊抓住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影響百姓安全感的各類刑事犯罪,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維護國家安全,為社會大局穩定保駕護航

安全是國家生存之本。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政法機關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提高對各種矛盾問題預測預警預防能力。

2016年天津市檢察機關依法公訴周世鋒、胡石根等顛覆國家政權案,2017年湖南省檢察機關依法公訴彭宇華、李明哲顛覆國家政權案……近年來,檢察機關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依法辦理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犯罪等案件,有力地維護了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

邪教犯罪是影響政治安全的突出因素。近年來,檢察機關深化反邪教鬥爭,依法起訴了山東省招遠市“5·28”麥當勞餐廳故意殺人案等一批涉邪教案件,有力捍衛了法治權威。2017年1月,最高檢還聯合最高法出臺了相關司法解釋,為依法打擊邪教犯罪提供了更為明確的法律依據。

查辦洩密案件是依法保護國家秘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內容之一。2016年末,最高檢與國家保密局聯合出臺《人民檢察院、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查辦洩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進一步規範洩密案件的辦理,為守護國家政治安全再增一道法治屏障。

守護公共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戶,確保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黑惡勢力威脅社會穩定,是民生改善的“絆腳石”。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新一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面擂響戰鼓。最高檢今年1月31日下發通知,對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作出明確部署。

2015年起訴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2027人;2016年起訴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1106人;2017年1月至11月起訴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1174人……近年來,檢察機關依法辦理了劉漢、劉維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趙黎平故意殺人、受賄、非法持有槍支彈藥、非法儲存爆炸物案等一大批涉黑案件,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安全感。

作為影響社會平安和諧穩定的另一“毒瘤”,“村霸”和宗族惡勢力被基層群眾所憎惡。2017年1月,最高檢印發相關意見,要求各級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懲治“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犯罪,有力回應了百姓關切。據瞭解,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機關公訴部門受理“村霸”和宗族惡勢力性質案件共1092件1241人,“村霸”倒了,村民笑了。

嚴懲暴力傷醫犯罪、毒品犯罪、“兩搶一盜”犯罪……近年來,檢察機關在打擊嚴重影響社會治安和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上不斷髮力,有力保障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順應新形勢,依法懲治各類計算機網絡犯罪

近年來,以電信詐騙為重要形式的計算機網絡犯罪高發,嚴重危害信息安全,侵犯了公眾權益。全國檢察機關積極順應法治建設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依法懲治各類計算機網絡犯罪。據統計,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利用電信網絡手段侵財犯罪案件17566件47638人,其中2017年前11個月起訴10550件29643人。

據瞭解,最高檢連續多年組織各級檢察機關參加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案件。督辦過程中,最高檢有關部門與公安部合力,依法從肯尼亞、亞美尼亞、柬埔寨等國抓獲、引渡數百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有力淨化了社會環境。

針對辦案中出現的證據與法律適用問題,最高檢不斷加強調研,會同最高法、公安部等部門先後會簽下發了《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一系列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意見,為專項打擊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

在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的同時,檢察機關不斷加大綜合治理、源頭預防的工作力度。2017年,最高檢聯合公安部等部門對12個重點(突出)地區工作進行督導、部署和檢查,取得明顯成效。其中,河北省豐寧縣、遼寧省鞍山市、安徽省合肥市等6個重點整治地區,涉及本地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同比下降90%以上。

除了電信詐騙犯罪,以互聯網金融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犯罪的情況日趨嚴重,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針對涉互聯網金融犯罪,檢察機關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各地檢察院依法批捕、起訴了e租寶等一批利用互聯網實施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案件,最大限度守護好百姓的“錢袋子”。

保護特殊群體,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當前,全社會高度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對此,檢察機關一直強調,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無小案,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事情無小事。

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最高檢於2015年先後制定下發了《檢察機關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八項措施》,與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在2015年底專門成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以進一步強化和推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

檢察機關對嚴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犯罪,堅決斬斷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懲治力度不斷“加碼”——2015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權益犯罪2.7萬人;2016年,起訴1.6萬人;2017年前11個月,起訴4.24萬人。

加強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從源頭上減少案件發生,是對未成年人最好的司法保護。2016年,最高檢聯合教育部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活動,切實提高廣大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據統計,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組織法治巡講4.2萬場,覆蓋4.53萬所中小學校和2239所幼兒園,覆蓋師生、家長4163.48萬人,受到師生及家長一致好評。

除了強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檢察機關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關愛,無不閃爍著司法光芒。2015年、2017年,最高檢會同有關部門分別下發《關於在檢察工作中切實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老年法律維權工作的意見》。這些意見的出臺,從細節之處體現了檢察機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心和態度。

新使命、新起點,檢察機關將繼往開來,勇擔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職責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