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國資委:上半年央企利潤創歷史新高有5方面原因

國資委:上半年央企利潤創歷史新高有5方面原因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中國網董寧 攝)

中國網財經7月12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8年7月12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2018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

6月份的時候國企當月實現利潤2018.8億元,同比增長26.4%,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請您分析一下取得這種標誌性成績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謝謝。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

謝謝你的提問。中央企業單月利潤超過2000億,剛才一來我就跟胡凱紅局長說,這是我們歷史上沒有過的,第一次,而且確確實實歷史上最高點是今年3月份,是1600多億,所以應該說今年上半年取得這麼好的成績,而且能夠創歷史的紀錄,包括半年的利潤也是創歷史紀錄,這是在中央企業歷史上是首次。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中央企業取得這樣好的優秀業績,確實是令人鼓舞。我來的時候跟胡凱紅局長開玩笑,我戴了一個紅領帶,中央企業上半年表現不錯,紅紅火火。

這些成績的取得,一是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去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對經濟形勢作出深入的分析,全面部署全年的經濟工作。特別是明確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國資委和中央企業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自身實際,踐行新的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推動了中央企業整體效益的提升。應該說,這是我們取得這些成績的根本原因。

二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中央企業不斷深化瘦身健體,持續提質增效,深入推進“壓減”工作,這些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對中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或者中央企業上半年有這麼好的成績,都有非常直接的影響。比如“壓減”,到今年6月底,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單位11261戶,減少比例達到21.58%。當時我們說三年時間“壓減”20%,我們提前完成了既定目標。另外,中央企業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任務也全部完成,上半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340萬噸。累計已經完成1200戶企業的“處僵治困”工作。穩妥推進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截至6月底,中央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或者簽訂移交協議的已經達到了94%,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別是一些獨立的工礦區,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也在逐步推進改革。這些辦社會職能移交也給中央企業輕裝上陣、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了良好條件。

三是不斷深化改革,激發了企業動力活力。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特別是落實國企改革“1+N”文件,中央企業大力推進各項改革試點,推動企業加快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所有這些都激發了企業的內生活力。這段時間肖亞慶主任帶著我們開了很多基層一線國有企業的座談會,不是說我們中央企業的集團層面,比如二級企業、三級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也是直接面臨市場的一線企業座談會,我們深深的感到這些年的改革特別是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三項制度改革的深化,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活力,也促進了企業生產經營水平的提高。

四是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實現互利共贏。中央企業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互利共贏,反對貿易單邊主義,積極“走出去”,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到目前為止,有80多家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擔了3116個投資項目和工程,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五是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引領促進企業改革發展。

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國企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始終把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作為政治任務來抓,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有力引領和促進企業改革發展。

我想這五方面是我們取得成績背後的重要原因,謝謝。

国资委:上半年央企利润创历史新高有5方面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