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說在P2P雷潮之際,牆倒眾人推,推倒砸死誰?

一個投資老炮的自訴

作為一個資深投資人,忍不住要發出點聲音!

近來雷絕對是一個接一個,60家?小意思?這個“雷”鏈不是今天開始,也絕不會在今天結束,有網貸、甚至有金融這個自帶風險的“玩具”就不會停止。

人心惶惶,我自己也蠻緊張的,但是當看到鋪天蓋地的恐慌,我突然想p2p要完蛋了?難道是zf打算讓p2p自生自滅了?

理智告訴我,不會!

有千萬億的資金缺口,誰來填補?

中小企業或者刺激消費的個人貸款,都停下來,經濟難道不搞了?

國家每年6~7%的GDP增長率,難道不要了?都靠頭部的幾個頂尖企業來做?

試想一下,

中小企業,因為融資困難做不起來,大企業的周邊“空無一人”靠誰?

消費疲軟,淘寶、京東、蘇寧這些大電商平臺做業務增長,等著靠國家或者企業給老百姓不停漲工資來刺激消費?

已經喚醒的百姓理財,也別玩了,都全部流向各種寶寶,讓風險都集中在馬爸爸這邊?

這些p2p都垮掉,讓投資人血本無歸,引發群體事件,然後zf來收拾爛攤子?

智商在線的,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顯然是希望能夠p2p隨著監管完善,逐步平穩著陸,去偽存真。

說在P2P雷潮之際,牆倒眾人推,推倒砸死誰?

那麼來看看近期掛掉的這些平臺,主要三大類:

1.不是p2p,掛羊頭賣狗肉,基本屬於旁氏騙局

平臺建立之初就定了基調,高返,高吸金,卷錢,跑路,如唐小僧之流。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知道這麼高的收益不合理,試想一個企業就是暴力行業也做不到短短几天到幾個月就翻n倍的收益,何況還願意將之都投入到償還“高利”貸中,支付給出借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這麼高的返利從哪裡來?自然是擊鼓傳花,而進場的人,除了“利慾薰心”閉眼投的,絕大部分都覺得自己撈一票就走,自己不是被割的最後一茬韭菜,當突然翻船的時候,發現自己竟然還在船上,留下了悔恨的眼淚,客觀的講,“no 作 no die”,並不值得同情。

說在P2P雷潮之際,牆倒眾人推,推倒砸死誰?

2.自融,虛假標

這個平臺本身的業務是p2p,但是是不合規的,出借人的錢都進了他們的腰包,依靠發虛假標,發關聯企業標,搞個“雙標”存管,支持不開立電子賬戶就可以通過第三方通道進行出借,甚至乾脆就沒存管(掛個存管協議就可以大肆宣傳了),這些比較明顯的,錢都都進了資金池,這顯然給卷錢跑路提供絕佳的可操作空間,監管明確要求必須存管,全量存管、全程存管,而投資人對此視而不見,所以被坑也是早晚的事,再有就是虛假標,關聯企業標,難道真的無跡可尋?其實一個合規的平臺是必須要透明借款人信息的,所以出借人是可以要求平臺方提供出借人的具體企業名的,定期抽查一部分企業,比如出現大量企業是新進開立的,或者企業控制人是與平臺方控制人相關的,這些都是有跡可循的。這些都不看,倒黴也是“咎由自取”了!

說在P2P雷潮之際,牆倒眾人推,推倒砸死誰?

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只是想告訴大家,借款企業與平臺控制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動動手就可以查到。

3.真p2p,被大環境逼死的,再或者是被自己的投資人逼死了

這些平臺在積極做著正經的生意,由於過於樂觀的估計了市場,主打一些剛兌的活期產品,投資人青睞,市場利好時,平臺開心,投資人也開心。但由於預設的槓桿比較大,當告知支持隨時提現隨時按約定時間必定到賬,其實就已經埋下了巨大的“定時炸彈”,因為當市場環境惡劣時將面臨極大的流動性風險,平時1億待收,需要借款企業預備100萬的流動額度即可,而當大量擠兌的時候,卻需要1個億,那麼平臺報逾期也就是華山一條路了。還有就是借款人的確遇到了按時還款的危機,比如一些受國家經濟政策或者經濟環境影響造成即時還款能力障礙,而投資人“神經過敏”,沒有任何緩衝,而且還“火上澆油”,於是也只能宣佈“良性清盤”了,平臺被逼死,無人催收,投資人只能“血本無歸”。

說在P2P雷潮之際,牆倒眾人推,推倒砸死誰?

驚聞中野銀行破產傳聞的排隊擠兌的東京市民。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情況不一而足,但是這是目前最主要的三大類情況!

其實平時都是有跡可循的,也是可以規避風險的,投資前不妨問上自己一問:

1.這麼高的返利,甚至是“暴利”,難道你不慌?難道你不怕你得到了便宜,送上了本金?

2.每次都看不到簽章的電子合同,甚至借款協議都沒有,難道你就不怕出事,都無法證明你投資過?

3.多次甚至高額出借,難道你一點不想知道借款人是誰?真金白銀砸下去,不去偶爾細化了解一下資金流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4.連銀行借貸都會逾期、呆賬、壞賬,難道p2p就得萬無一失?一旦逾期就是平臺要倒閉了?死和尚不死貧道,以為你就能及時撤出?

5.短期出借,不僅有不錯的利率,還承諾贖回必還款,難道以為這些借款人給的利息是憑“召之即來”的?借款人拿到錢不要一定時間就能實現增值,就能支付約定的利息?錢真的那麼好賺?

這些非常淺顯的道理,有誰無法理解?我相信不能理解的是少數,所以理財真不是投下去就行了!

“投之前”的甄別、篩選,“投之中”的深入考察和悉心瞭解,都是“大有可為”的,也是不被“雷”的基本前提,也是可以規避大概率風向的必經之路。

再說說,為何集中爆了這麼多平臺?原因很多,我只想說一點:“牆倒眾人推,砸死一大堆,推的就有你,哭死能怨誰?”

在完成甄別或者“資深”朋友甄別推薦的,再投的平臺真的“騙局”的概率是比較低的,加上“投之中”持續瞭解,還願意堅持投的,基本上相對靠譜的,基本上已經比較遠離上文中第一類和第二類平臺了。

那麼為何還是被“雷”,就現在情況,其實問題就出在投資人自己身上!

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哪些人最熱衷推動這個?一個平臺雷掉誰是“受益者”?

1. 借款人。因為一個平臺倒掉,還有誰來跟進他們的還款,還有誰來催收他們的逾期?

網貸之家一個帖子講的很清楚,所謂的一些“借款人”維權群,可以賣上百萬,為何“受害者”群這麼值錢?因為他們可以有組織,有紀律的四下出擊,搞垮平臺,這些借款人就不必還錢了!欠債的借款人,尤其是幾個大戶,收購併指揮一下,搞垮一個平臺,可以省下上千萬,為何不買?而老實的平臺為了不被這個組織擊垮,買下並平息,就可以獲得喘息的機會,以小博大,也是迫於無奈。

2. 職業黑子,所謂第三方資訊。

他們平時表現的溫溫爾雅,當大家都在擔心自己的錢是否“泡湯”的時候,他們眼睛亮了,亂世中找到了發財的機會,開始以投資人、受害者的角度,發佈預警,提醒曝光,無須證據,更不需要了解情況,只要把你爆出來,就開始默默的等著,等平臺乖乖上門“交保護費”,交錢就“刪帖大吉”,交的多,就還得“美言幾句”,不交錢那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吹牛不上稅,惡黑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

說在P2P雷潮之際,牆倒眾人推,推倒砸死誰?

說在P2P雷潮之際,牆倒眾人推,推倒砸死誰?

3. 損人不利己型。

自己投的平臺,垮掉了,錢拿不回來。事前不調研,不甄選,甚至奔著高返去薅羊毛,結果掛了,找不到自己的平臺方,陰暗心理開始作祟,開始更希望看到別人也跟我一樣,“一個人慘,不如眾人慘”,稍有風吹草動,就跟著推波助瀾,搞垮一個是一個,看到更多的“難友”,心裡瞬間平衡,於是乎繼續再搞下一個,心理竟然莫名的踏實了!

4. 幸災樂禍型。

稍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如驚弓之鳥,立馬撤出,忽然發現平臺還沒有倒,別人還繼續收穫利益,“投吧,有點怕,不投呢,還有點肉疼”,於是冒出個想法“我的消息,不會錯,我的判斷不會錯”,趕緊告訴別人,看著“你們賺錢”,我只能“流口水”,那必須“好心”提醒,反正我撤出來了,這個平臺必須垮掉,垮了我不會受損,還撈的一個“你看我提醒你們了吧,沒相信我的,倒黴了吧?”的“口實”,當平臺真的垮掉,就可以“沒事偷著樂了”。笑過之後,發現自己也是“無路可投”,“兩手空空”。

一看到這些類人的帖子,投資恐慌了,緊張了,“受益者”開始“輿論推牆”

而投資人開始以實際行動“幫忙推”,有跟著附和的,有直接提現的,一下找到了“精神的共鳴”,自己投了這麼久的平臺一下子信心全無,突然一下子對於完全不投自己所投平臺的人的話全盤接收,不做任何思考,直接動手“推牆”,很快,自己所在平臺真的“如願以償”的垮掉了,“覆巢之下無完卵”,自己也被坑在裡面了,哭了,怒了,不過他們還不知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又哭又笑的說:“看,人家說的對吧,真的垮掉了”。

“牆倒眾人推,砸死一大堆,推的就有你,哭死能怨誰?”

事前不調查,事中不詳察,事後不反省,下次“哭的”還有你。

不需要“眾人皆醉我獨醒”,但也不能“迷迷糊糊就一生”!

Duang,Duang,Duang,該醒醒了!

那麼該如何規避或者甄選呢?下一期再具體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