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死神之父”馬克沁——與AK、毛瑟齊名的世界三大槍械設計師

每當在電視裡看到機關槍在戰鬥中的威猛火力時,各位看官曾否在頭腦裡劃問號,這機關槍發射子彈的連續動力是從哪裡來的呢?是配有電力系統還是柴油動力?

縱觀輕兵器發展史,馬克沁和他的發明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是世界上第一種自動機槍的發明人,人稱“自動武器之父”。他與卡拉什尼科夫及毛瑟一併被稱作世界三大槍械設計師。馬克沁機槍的出現,開創了自動武器的新紀元。

1884年,馬克沁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每分鐘可發射600餘發子彈。這種機械的運動描述起來複雜而抽象,但要是親自看上一眼,人們會立即歎服於它的精巧與妙思。正是馬克沁機槍中,人類第一次運用了復進簧、可靠的拋殼系統、彈帶供彈機構、加速機構、可靠調整彈底間隙、射速調節油壓緩衝器等機構。至今,專業的槍械研製人員依然遵循著由馬克沁首創的火藥氣體能量自動射擊三大基本原理——槍管後坐式、槍機後坐式和導氣式。

發明天才曾兩次無奈去國,後終於研製出了全自動機槍。

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1840年生於美國東北部緬因州,由於家貧14歲被迫輟學去當一個馬車製造商的學徒。馬克沁早年生活坎坷,為謀生一度曾去加拿大。全憑刻苦自學的馬克沁,在少年時代就嶄露頭角。他親手製作的各種精巧儀器無不顯示出富有創造性的天才。回到美國後,除了為生計奔波外,他每天都要跑到叔叔的工廠中去研究他的各種發明。由於在電器方面的發明較多,馬克沁不斷遭到當時美國的電器行業霸主——愛迪生公司的排擠,只好離開美國到倫敦去開闢新的電器市場,並在那裡定居。當時正值歐洲大陸戰火紛飛,敏感的馬克沁很快意識到製造武器是一個極好的賺錢機會,於是他轉變了自己的鑽研方向,投向速射武器領域。

19世紀的歐洲正處於殖民主義擴張時期,為滿足戰爭需要正在尋求新式武器。需求的牽引使馬克沁全身心地投入了對這個極為廣闊的市場的關注。他決心發明新式武器來取代那些非常笨重、射速低下的機械式武器。他科學地斷言,單管機槍利用後坐能量來完成自動裝彈、自動射擊等動作,理論射速可達600發/分。正如一切大膽的設想必然遇到懷疑一樣,不僅英國政治家們深表懷疑,而且歐洲的武器專家也不斷報以輕蔑的訕笑。但是,馬克沁是勇敢的探索者,一旦認準了目標,就勇往直前,決不後退。

應該承認,對於研製武器開始他的確是個“門外漢”。他個人在武器方面的學識是很有限的。然而,馬克沁是個善於思索而勇於實踐的人,從不跟隨別人爬行。他決心探索新的作用原理。一次,他使用老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射擊後,發現自己肩膀上被後坐力擠壓得青一塊、紫一塊。這說明槍的後坐具有相當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於槍彈發射時產生的火藥氣體。馬克沁正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後坐現象中,為武器的自動連續射擊找到了理想的動力。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後坐力。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他根據從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後坐自動射擊原理。他還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製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彈鏈。為機槍連續供彈。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降溫冷卻,馬克沁還採用水冷方式。馬克沁在1884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

馬克沁不僅是天才的發明家,也是傑出的機械師。1884年他在倫敦建立一家小型工廠並從美國運來新型銑床。由於缺乏專用設備,槍管無法加工只好外購,其他零件完全由他親手製造。馬克沁夜以繼日地趕製了幾挺樣槍,第一次試驗配備6發子彈,僅用1.5秒就全部發射完畢。試驗成功了!倫敦的頭面人物聞訊接踵而至,甚至連皇室顯貴也登門觀看機槍試驗。

“死神之父”馬克沁——與AK、毛瑟齊名的世界三大槍械設計師

馬克沁與他發明的馬克沁機槍

1893-1894年在馬塔貝爾,馬克沁機槍經歷第一次戰鬥洗禮。由英國查特公司的50名警察配備4挺馬克沁機槍組成的隊伍在90分鐘內誘使5000名手持長矛的祖魯人發動數次衝鋒。當驃悍的土著人靠攏後,馬克沁機槍才開始射擊,結果在英軍陣前堆積3000多具屍體。經受實戰考驗,又經多次反覆改進,馬克沁機槍性能日臻完善。

由於浪費子彈,開始的時候,馬克沁機槍訂單很少

以往人們使用的槍都是非自動槍,子彈需要裝一顆發一顆。戰爭勝利的決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彈速度的快慢,很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填上第二發子彈就莫名其妙地被擊斃了。而馬克沁的機槍問世後,射擊形態發生了顯著變化:在發射瞬間,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藥氣體能量作為動力,通過一套機關打開彈膛,槍機繼續後坐將空彈殼退出並拋至槍外,然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復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再次擊發。這樣一旦開始射擊,機關槍就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帶上的子彈打完為止,能夠省下很多裝彈時間。但是另一方面,連續射擊卻會造成子彈不受控制地發射,浪費也就在所難免。所以在剛剛起步的時候,馬克沁機槍總是沒有訂單。

為了促銷,1884年馬克沁在英國舉行了自動機槍問世的發佈會,各國都有代表出席會議,中國也派了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李鴻章出席。當時表演的是速射,機槍在半分鐘內一口氣打出了300發子彈。李鴻章大開眼界,連聲感嘆:“太快了,太快了。”但是當時正值中法戰爭前夕,積弱的清政府沒有給李鴻章多少可以調用的銀子。李鴻章雖然希望自己籌建的新式軍隊也能有這樣的武器,可是當他發現這樣的槍會浪費大量子彈後,也不得不自嘆“太貴了,太貴了”。其實不僅僅是李鴻章,就是很多法國人、俄國人也認為馬克沁的機槍太浪費軍火,不願意購買。然而,在德國,他卻獲得了相當數量的訂單。

“死神之父”馬克沁——與AK、毛瑟齊名的世界三大槍械設計師

中國駐外使節考察馬克沁機槍,圖中大樹剛被機槍打斷

馬克沁機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威力無比

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處可見馬克沁的身影,因為它殺人速度快,殺傷力量大,因此交戰雙方都對馬克泌青眼相加,美、英、德、意、日等國都大量採用了馬克沁重機槍。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二戰的死亡人數才會突破5500萬。據抗日老兵回憶,馬克沁開火時,只能看到一片彈雨,人遇上了,立即就被打成馬蜂窩。馬克沁殺人時,就像割柴草一樣。人海戰術在馬克沁面前,完全失效,上一批死一批。

縱觀歷史,能導致戰爭的進程為之改變,並能影響整個武器發展方向的,除了馬克沁機槍之外,沒有第二件武器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正如英文版《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崙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

馬克沁又研製出了槍械的消音器,揭開了無聲槍時代。

機關槍在射擊時聲音特別大,噪聲讓人覺得心煩意亂。所以發明機關槍之後馬克沁就開始琢磨怎麼才能讓槍發射時的聲音小一點。他發現,通過某種裝置使槍彈擊發時排出的氣體作旋轉運動,就可充分消除噪聲。他還鼓勵喜歡打獵但卻討厭獵槍噪聲的兒子加入研究。1908年3月25日,馬克沁獲得了一項有關消音器的專利。2天后,他的兒子珀西也獲得了一項關於消音器的專利。珀西的專利和珀西本人其後發明的消音器被公認為一種真正實用的消音器。

馬克沁的兒子珀西得知美國總統塔夫脫也很喜歡打獵,於是,他將自己發明的消音器送給了塔夫脫總統。總統把它裝在自己喜愛的獵槍上。沒有了噪聲的煩惱,總統覺得自己的狩獵技術大步提高。總統收下消音器的消息很快傳到軍界,立即引起軍方的注意。他們在珀西獵槍消音器的基礎上,於1912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微聲步槍。之後,美國軍界一鼓作氣,很快就在微聲步槍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無聲手槍,主要供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人員和特種部隊使用。

有這樣的一則趣事:第一批無聲手槍製成後,美國總統的一位好友也挑選了一支,打算作為禮物送給總統。有一天他悄悄帶著這支手槍和試驗用的沙袋走進白宮。當時,總統正在辦公室裡和客人討論某項基金的問題,沒有注意到好友的到來。好友就想惡作劇一下,順便試試無聲手槍究竟怎麼樣。於是他將沙袋放在總統辦公室外面的角落裡,用手槍向沙袋連射10槍,結果周圍根本沒人有任何反應。好友後來把這個過程講給總統。在政界打滾多年的總統頓生恐懼,說道:“要是換成了別人帶著這種武器闖到我的辦公室來,我的腦袋就是搬家了也不會有人知道啊!”總統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恐怖分子使用這樣的無聲機械後,確實給社會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馬克沁機槍在戰場上大顯身手長達半個世紀,這在近代兵器史上是極為罕見的。馬克沁在槍械方面的其他發明還有短後坐自動步槍、導氣式自動步槍和槍機後坐式自動手槍等。他晚年致力於無煙火藥生產工藝和航空問題研究。。他的許多發明,至今依然廣泛地應用於現代武器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