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为简化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公积金部门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共享,以数据的多跑路换来群众的少跑腿。

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对公积金行业的意义

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放管服”改革部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中央和省委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也要求,用信息化改造政务服务流程,变串联为并联,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公积金相关部门应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公众打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有利于提升公积金行业的服务效率。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职工个人信息、购房信息、贷款信息等相关数据的即时查询,能够大大提升个人支取与贷款业务的办结效率。

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有利于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的便民作用。公积金部门设有网上服务大厅、手机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等综合服务平台,但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身份认证步骤烦琐、审批时间长的问题。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后,缴存职工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刷脸”即能认证身份,平台经过对居民身份、民政、房产、征信等相关数据的联合查询,能快速完成公积金业务办理,极大促进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便民作用的发挥。

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政务信息共享的顶层设计。2016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但各地却一直未出台关于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的具体建设方案与实施细则。由于未明确具体的行动要求和完成时限,下级单位在落实过程中难免存在消极怠工、推诿扯皮的现象,缺乏推进信息共享工作的积极性。

存在政务信息共享的信息壁垒。受传统行政思维影响,很多部门对手中的资源和权力缺乏正确认识,没有把政府信息看作一种公共资源,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专有权力。如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公积金中心可以直接查询其他各部门的数据信息,不再需要向这些部门申请配合。手中的印章“失效”,这是一些部门不愿意接受的。

存在政务信息共享的安全隐患。公积金提取、贷款业务需要对个人信息、购房信息、贷款征信信息等相关数据进行确认,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后,公积金中心通过平台向不动产登记局、房管局、民政局、公安局等部门调取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在调取、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数据泄露,存在安全隐患。

推进政务信息共享的举措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更加统一的政务平台。各地应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地方标准,明确目标、责任和实施机构,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编码管理,为数据资源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打破信息壁垒,为信息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环境。教育引导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彻底摒弃神秘行政和信息专享的传统思想,将权责一致、公开透明的理念深植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内心。同时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信息公开意识,提高信息共享能力,使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成为每个工作人员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为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强化信息监管,构建层层防护的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相关法制建设,确保获取信息依法有据,对信息盗取或泄露信息的现象严惩不贷。将信息安全的标准与要求嵌入到公积金业务规范与标准中、嵌入到软硬件设施建设中,完善信息调用与保密制度,提高公积金从业人员保密意识,把信息安全防控在源头。在住房公积金监管部门行使主要监管职权的基础上,引入社会机构进行辅助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