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作為享受移動互聯便利的我們,是不是一直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像騰訊、阿里、百度等牛逼的公司,在北上廣深都有建自己的大廈,那為什麼唯獨華為沒有建自己的大廈呢?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要知道,華為的2017年的營收達到了6036億元,遠超BAT之和了。規模如此龐大,卻沒有在任何一個城市,建其一座“華為大廈”。

是華為蓋不起嗎?答案肯定“不是”。

口碑極好的華為

這幾年,華為似乎被捧上了天,但確切的是說被捧上天的是任正非和華為人的低調努力。外界給他們加上了種種光環,特別對於那些創企來說,都說自己要像華為一樣,“最佩服的是任正非”、“華為是中國最有為的企業”、“要像華為這樣為國爭光”……各種誇讚不絕於耳,以致於大家對它的追捧也越來越熱烈。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其實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對華為的讚賞都不過分,只要不過界、不特意攻擊競爭對手,而且這種讚賞也是華為應得的,因為人家的確這麼牛。

但為什麼這麼牛,外界捧上天的華為卻沒有建“華為大廈”呢?

一、任正非的務實低調

在如今這個地價為王的年代,高樓大廈代表的那就是企業實力的象徵。很多企業像騰訊、阿里等都在最貴的地上建造最奇特的建築,以此彰顯企業的強大。而華為卻沒有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以華為的體量,在任意一個城市,拿地、蓋樓,那都不在話下。況且這幾年房地產市場極其火熱,如果華為很早就投入,估計早就賺的盆滿缽滿了,但是華為沒有這樣做。這些都與任正非的務實低調分不開的。

眾所周知,任正非很反對浮躁,人也很務實,做事情也低調,這對比馬雲、馬化騰那些大佬簡直是兩個極端。而且可能是是因為經歷過艱苦的歲月,所以任正非時刻把吃苦奮鬥放在前位,從來不主張浪費享受。就像他自己的愛好一樣,他喜歡的低容積率的建築,所以才有現在的東莞松山湖的歐洲小鎮園區。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多年來,華為除了在深圳總部以及重要城市購買過地皮,用於建設研發中心外,其他大部分辦公場地都是採用租賃的形式。

所以,外面的亮麗並不能代表企業的實力,像華為這樣務實、低調、艱苦奮鬥的企業才能立足於市,聞名遐邇。

二、華為的文化

華為的文化業界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然這是一種很虛的東西,但是華為人的確做的很好。而這種文化也是從任正非身上演變而來的,那就是低調樸實、踏實奮鬥。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從未給過自己退路的華為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在通信行業的從一而終也讓其做的風生水起。不論是從研發、產品還是運營商,華為都成了國際化經營的典範,它不僅成為了市場老大,也成為了標準的制定者。

▶智能手機市場:華為的手機業務可以算是華為營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了。國內的銷量不用說,2017年發貨1.53億臺,穩坐頭把交椅;在全球份額也突破了百分之10,穩居前三。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5G時代:華為碾壓愛立信、高通,成為5G技術標準制定者。眾所周知,2G、3G時代,所有的專利技術,幾乎都被高通、愛立信這樣的巨頭壟斷,現在,華為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最終戰勝列強,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國人再次揚眉吐氣了。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芯片:12年前,華為做海思半導體時,沒有人懂,當時的芯片業務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沒人能相信華為做出什麼成績。十幾年裡,海思連年虧損,但是華為沒有放棄,反而增加芯片的研發投入。直到麒麟970的上市,其芯片性能直逼業內老大,再加上自己的終端資源,

華為形成了從上游到下游,從研發設計生產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這時有人感嘆,華為佈局好,手機、芯片都是自家的,殊不知,人家是堅持了十幾年的高投入才換回現在的回報。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華為AI語音助手

反觀國內其他企業,有幾個願意腳踏實地,十年如一日的深耕自己的領域?有多少是真的在務實?在發展著國家的實體經濟?很少。查看那些富豪榜的富豪財富,大多是來自地產、金融等虛擬經濟,真真做實體經濟做大的少之又少。

寫到這,小編想到最近蜂擁上市的小米、美團、拼多多,他們對資本市場趨之若鶩,耗費多年只為進入資本的把控之中,他們少了華為的那種堅守和踏實,少了埋頭做好產品的那種專注。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三、錢都分給員工

華為最出名的一點那就是華為的薪酬了。他們的奮鬥者協議在行業也是很出名的,簡單點說,只要你艱苦奮鬥,錢是少不了你的。

華為對待員工從來都不吝嗇,就像任老的理念一樣,不能讓好人、讓努力做事的人吃虧。所以,華為不僅有薪水、獎金還有豐厚的分紅。作為華為的創立者,任正非手裡只有1%的股份,其他剩餘的股份全部分給員工了,試問這種情況下,員工怎麼可能不努力奮鬥、不一心撲在工作上。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對於員工來說,這不僅是錢的問題,還是企業對他們的尊重,對人才的尊重。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員工與企業同甘共苦。這種同甘共苦,在中國企業恐怕沒有幾個能做到吧。

騰訊、阿里都有自己的大廈,為什麼唯獨沒有華為大廈呢?

很多企業家口口聲聲說要學習華為,但是他們在對待人才上面卻是一點都不捨得,只想要員工不求回報的奮鬥。要知道華為慷慨奮鬥的精神

不是誰都能學得了的,這就是骨子裡的基因

寫在最後

華為永遠只會有一個,因為它的精神、它的文化,沒有誰能學得了,華為始終是華為,一個你想模仿卻模仿不了的“偶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