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醫生介紹:肺炎的症狀和臨床表現總結

肺炎

一、概述

肺炎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所致。

細菌性肺炎是最常見的肺炎,也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二、臨床表現與分類

肺炎可按解剖、病因或患病環境加以分類。

(一)按解剖分類

1、大葉性肺炎(肺泡性)

2、小葉性肺炎(支氣管性)

3、間質性肺炎

(二)按病因分類

細菌性肺炎:

非典型病原體肺炎(如支原體肺炎、軍團菌肺炎)、

病毒性肺炎:

肺真菌病:

理化因素所致肺炎(如放射性肺炎、胃酸吸入引起化學性肺炎等)。

醫生介紹:肺炎的症狀和臨床表現總結

(三)按患病環境分類

1、社區獲得性肺炎 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炎

是指患者入院48h後在醫院(包括護理院、康復院等)內發生的肺炎,還包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和衛生保健相關性肺炎(HCAP)。

症狀:咳、痰、喘、呼吸困難;

體徵:發熱、肺部固定溼羅音;

檢查:X線斑片影。

肺炎的臨床表現——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臨床診斷依據:

醫院獲得性肺炎(HAP)臨床診斷依據: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臨床診斷依據是:

① 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加重,並出現膿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② 發熱;

③ 肺實變體徵和(或)聞及溼性囉音;

④ 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細胞核左移;

⑤ 胸部X線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

以上①~④項中任何1項加第⑤項,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做出診斷。

醫院獲得性肺炎(HAP)臨床診斷依據

醫生介紹:肺炎的症狀和臨床表現總結

X線檢查出現新的或進展的肺部浸潤影加上以下3個臨床表現中的2個或以上可以診斷:

① 發熱超過38℃;

② 血白細胞增多或減少;

③ 膿性氣道分泌物。

◆CAP常見病原體——

肺炎鏈球菌、支原體、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

呼吸道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等。

◆ HAP常見病原體——

無感染高危因素患者:依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不動桿菌屬等。

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為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屬、肺炎克雷伯桿菌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醫生介紹:肺炎的症狀和臨床表現總結

休息;

體溫升高者可適當補液;

痰液黏稠者予氨溴索等化痰;

咳嗽劇烈但痰量不多者可適當使用鎮咳藥。

選擇抗菌藥,包括經驗性治療和針對病原體治療。

1、社區獲得性肺炎用什麼藥?

3、重症肺炎用什麼藥?

1、社區獲得性肺炎

(1)青壯年和無基礎疾病的CAP患者——

常用青黴素類、第一代頭孢菌素。

由於我國肺炎鏈球菌對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耐藥率高,故不單獨用該類藥物治療。

對耐藥肺炎鏈球菌可用對呼吸道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諾酮類(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2)老年人、有基礎疾病或需要住院的CAP——

常用氟喹諾酮類、第二、三代頭孢菌素、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或厄他培南,可聯合大環內酯類。

常用第二、三代頭孢菌素、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氟喹諾酮類或碳青黴烯類。

在明確感染的病原體後,則應根據呼吸道或肺組織標本的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調整抗菌藥物,儘量使用抗菌譜較窄且療效確切的抗菌藥物。

3、重症肺炎

首先應選擇廣譜的強力抗菌藥物,並應足量、聯合用藥。而後根據病原學結果調整抗菌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