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英媒:中國發現“神奇靈武龍”化石 改寫恐龍譜系歷史

英媒稱,在中國西北部的一處山坡上發掘出的化石正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一個曾產生地球上最大動物的恐龍譜系的歷史。

據路透社7月24日報道,蜥腳類恐龍脖子長、尾巴長、頭小,腿粗壯,科學家23日宣佈發現神奇靈武龍是著名的植食性蜥腳類恐龍的早期成員,生活在1.74億年前的侏羅紀。其名字的意思是“來自靈武的神奇龍”,靈武是距離發現地點最近的城市,一位農民在放羊時發現了這些化石。

領導這項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生物學者徐星說,科學家發現了至少8至10個靈武龍個體,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報道稱,靈武龍代表已知最早的新蜥腳類恐龍,其解剖特徵將其與比它早數千萬年出現的原始蜥腳類恐龍區分開來。這一發現把新蜥腳類恐龍的出現時間前推了1500萬年,這類恐龍後來包括樑龍和雷龍等侏羅紀巨獸以及阿根廷龍、無畏龍和巴塔哥泰坦龍等白堊紀巨獸,巴塔哥泰坦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動物。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倫敦大學學院古生物學者保羅·阿普丘奇說:“此前我們認為所有這些新蜥腳類恐龍都大約出現在1.6億年前,然後在一個可能只有短短500萬年的時間窗口內快速分化和散佈至整個地球。但靈武龍的發現意味著這一假設是不正確的,我們如今必須接納這樣一個觀點,即新蜥腳類恐龍及其主要構成譜系出現得更早一些而且較為逐漸地出現。”

報道稱,靈武龍的生活環境溫暖而潮溼,擁有茂盛的植被,比如針葉樹、蕨類植物和其他植物,它的脖頸沒有其他一些蜥腳類恐龍那麼長,可能用鉤狀牙齒吃低矮和柔軟的植物。

報道稱,由於同時發現這麼多個體,研究人員懷疑靈武龍和其他蜥腳類恐龍一樣是群居的。靈武龍屬於一個此前被認為在東亞缺失的蜥腳類恐龍亞群,因為此前認為它是在東亞與盤古大陸其餘部分分離後才演化出來的。

徐星說:“我們的發現表明,那時東亞仍然與其他大陸相連。”(編譯/王海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