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贊!天台又一項工作在全省會議上交流發言~

2018-07-26 15:43 | 神秀天台 天台縣國土資源局

7月23日

全省國土資源系統

“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

工作座談會

在省國土廳召開

天台縣在會上

交流特色亮點

赞!天台又一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接下來

在全省國土資源局長座談會上

交流的特色工作內容

↓↓↓

創新“三大模式”

共建美好家園

當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天台縣因地制宜,敢闖敢試,創新實踐全域整治“三大模式”,力爭“農居集聚、農田連片、農民受益”,助力美麗浙江,共建美好家園,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主要做法是:

01 “生態移民模式”推動精準扶貧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專題視察天台縣移民安置點幸福花苑,給予高度肯定,並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把這個扶貧的重點要抓好,亮點要抓亮,使山區群眾能真正過上幸福的日子”。天台縣委縣政府謹記習總書記的囑託,堅持“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生態修復、脫貧消薄”,持續實施“萬戶百村”生態移民行動,計劃2018-2020年搬遷10000戶、2.8萬人,復墾建設用地4000畝。

化繁為簡,操作方便。

針對山區房屋破舊、價值有限這一實際,堅持“複雜事情簡單化”,取消專業機構房屋價格評估環節,由村民表決通過村規民約,直接按照房屋佔地、建築結構等進行補助,既降低工作成本,又讓群眾看得清清楚楚。除房屋外的空閒土地、道地、菜園等,也按一定標準予以補助。如石樑鎮金順村由西坑、崗頭廠等5個自然村組成,322戶963人,常住人口不到60人,70歲已是村裡的“年輕人”。因地處天台黃龍水庫、寧海白溪水庫的上游,養殖業受到嚴格控制。今年該村在全縣率先召開移民搬遷會議,在外地經商做生意的村民都特地趕回家,簽訂了宅基地退出補償協議。

赞!天台又一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幸福花苑全貌)

整村搬遷,集中安置。

本次生態移民以自然村為單位整村推進。天台現有山區行政村351個,自然村1000多個,建設用地面積約3.1萬畝。在冊戶籍近10萬戶,常住的不到四分之一,不少村莊房堵窗,戶封門,有的已成為“一個人的村莊”。整村搬遷勢在必行。生態移民一律選擇商品房安置,安置價格按成本價計算,預計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堅持先搬先選、分片集中、代建回購。天台縣已在赤城街道、始豐街道、福溪街道和平橋鎮選定了4個年內啟動的安置區,總面積400多畝,可建設安置房3000多套。

赞!天台又一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蒼蒲坑村民主動搬遷)

精準扶貧,轉產轉業。

據測算,移民戶領取各類補助後,只需再付款15萬元左右,即可安置一套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的城鎮商品房,家庭財富大幅升值。推行“一不變二同步三優先”,即生態移民後,原有耕地山林的承包經營權不變;戶口一經遷入,立即享受按揭貸款優惠利率,子女在入托、入學、預防保健等享有市民同等待遇;不需要專業技術的招工優先照顧、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優先推薦、免費技能培訓優先安排。原有土地集中流轉,發展有機蔬菜、中藥材等高效農業,村民享受租金收益。除了具有歷史文化或旅遊開發價值的古建築統一流轉開發外,其餘危舊房一律拆除,宅基地復墾指標由政府統一收購、統籌使用。通過復墾宅基地,村集體獲得專項補助,可順利“消薄”。

今年,天台計劃搬遷51個自然村,已有78個村提出申請,為年度任務的153%。33個村制定了村規民約,12個村完成房屋丈量。通過全域整治,原本零星分佈在山區農村的建設用地指標和規劃空間指標,在保障新農村用地後,節餘部分將集中用於城鎮建設和工業園區,土地利用更趨科學合理、節約集約。

赞!天台又一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平橋鎮高產村彭王自然村下山移民整村房子全部拆除)

02 “共建共享模式”推動全域旅遊

共建促共享,共享助共建。街頭鎮後岸村通過共建共享,已成為集漂流、觀光、採摘、餐飲、住宿等於一體的綜合性休閒度假村,躋身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範、國家4A級旅遊景區行列。《人民日報》、《半月談》、《焦點訪談》等權威媒體專題點贊。

土地整治先行

從清朝末年起,後岸人開始開山賣石,結果青山白化,不少人得了石肺病。痛定思痛,後岸村主動要求關停石板礦。通過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對“田水路林村”進行全方位、全要素整治。建起了500畝桃花塢、200畝梨園,周邊山上種植了3000畝楊梅林。

農房改造跟進

後岸村按照民主決策五步法,表決通過農房改造方案。拆老屋、建新房,電氣化、道路硬化、改廁改水等項目相繼完成。利用始豐溪,建起天然游泳池;利用空閒地,建造全省農村規模最大的室內氣排球館。

赞!天台又一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休閒旅遊發力

後岸村莊顏值大幅提升,加上附近的“十里鐵甲龍”等景點,休閒遊風生水起,農家樂火爆登場。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4萬多元,村集體經濟從2010年“零收入”,增至370萬元。

今年,天台南屏鄉“蓮花梯田”19500畝、平橋鎮紫凝片12000畝、始豐街道石溪片9150畝等3個項目,已申報省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範區。如“蓮花梯田”項目總投資6億多元,計劃打造江南“哈尼梯田”,目前正在建設中。

03 “快搬優治模式”推動全域平安

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極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天台堅持應搬盡搬,能治速治,確保“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2017年共搬遷20個隱患點,撤離2349人,拆除房屋1956間,工程治理17處,率先實現“三年任務一年完成”。

“集中式”攻堅

如白鶴蒼蒲坑是全省規模最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整村搬遷項目,涉及1100人。該鎮僅用14天就完成簽約、一個月完成拆除。平橋紫東村是台州市7個重要隱患點之一,深夜簽約率高達73.4%,去年汛期前順利搬遷。

赞!天台又一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平橋紫東地質災害點房屋拆除)

“組合式”優惠

投資1.3億元,在白鶴鎮建設安置區,安置價格為2500元/平方米。每個移民安置補助款從8600元提高到15000元。政府出面對接銀行,爭取優惠貸款。以20萬元5年期貸款為例,可減少利息支出3萬元。

赞!天台又一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发言~

(白鶴地質災害安置區)

“生態式”修復

由國有公司組織實施,依山就勢復墾宅基地220畝,杜絕開挖山體,確保坡體穩定。鼓勵種植楊梅、板栗、茶葉等果木以及木荷、楓葉等經濟林。數年後,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天台將對新發現的2處隱患點進行搬遷避讓,3處隱患點實施工程治理,確保全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