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太陽是怎麼樣形成的?

承諾76190896


這是關於太陽是如何形成的廣泛接受的理論。

天文學家們從其他恆星中發現,太陽最有可能是從一大團塌縮的星際間的巨大氣體雲開始的。


空間裡充滿了氣體和灰塵。大部分物質是氫和氦,但也有一些是由恆星劇烈死亡後遺留下來的殘餘物組成的。在太空中傳播的能量波將這些粒子的雲壓得更緊密,而引力會導致它們在自己身上崩塌。當物質聚集在一起時,引力使它旋轉。旋轉使雲像煎餅一樣扁平成圓盤。

氣體雲塌陷了數百萬年,最後形成了一箇中心凸起的旋轉圓盤。

物質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顆原星,最終成為太陽。在旋轉的圓盤內,物質的碎片最終會碰撞並開始形成我們的行星。其中一個行星就是地球!

中心凸起的旋轉圓在它自己的引力作用下反覆塌陷,直到核心中的溫度達到非常之高,氘原子(氫的一種同位素)開始融合並釋放熱核能量。這導致持續的塌陷減速,最終導致太陽進入第二階段,氫原子開始融合到氦中。這就是太陽目前演化階段的開始。


幾十億年後,太陽內部的氫將耗盡,恆星將膨脹成一個半徑延伸到地球軌道的紅巨星。其核心的氦也將被消耗掉。恆星永遠不會有足夠的溫度來燃燒遺留下來的氧氣和碳,所以太陽會熄滅,變成白矮星。

太陽後來不會變成超新星的原因是由於它自身的質量。要成為超新星的恆星,其質量至少是太陽的8到12倍。當一顆如此大小的恆星耗盡燃料時,由於其質量,它的核心會在幾分之一秒內崩塌。這就產生了一顆密度極高的中子星,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然而,我們的太陽還不夠大。所以它只是開始變大,然後在縮小成白矮星。


如果你有其他見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哦,我相信你的評論可以一針見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