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北野武導演的《壞孩子的天空》,這世上有那麼多的所謂青春片,但對我而言,這部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春片。在空空的街上,新志在給別人送貨,兩眼茫然,迎面走來一個人,一臉滄桑,來人是小馬,電影的一開始就是故友重逢的畫面。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小馬:你好,還在練拳擊?

新志:沒有,我退出來了.....你呢?

小馬:無所事事。

新志 :你去哪裡?

小馬:去找工作。

新志:我騎車帶你吧,以前我們一直這樣,還記得嗎?

小馬沒說話,點點頭。

我發現,兩個大男人遇見,如果變得客氣,靦腆,常常是故友相見,混得不好,都沒什麼錢。

電影這個時候響起了久石讓的音樂,把我們帶回了他們的學生時代,新志騎著自行車載著小馬。

那時的他們傻頭傻腦,充滿激情,就像歌裡唱的,一切都好,只缺煩惱。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當然,小馬和新志是學生公認的壞孩子,是老師口中的“渣子”。於是他們就把老師製成玩偶,從高處放到窗戶口,耍著老師玩。你們看那個玩偶下體的手電筒和燈泡,彷彿北野武在替他們說:老師不都說是學生的引路燈嗎,可是很多燈也相當猥瑣嘛。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他們沒事就去咖啡店坐著抽菸喝東西,沒錢就訛同學,暴力的事情都是小馬出面,新志就安靜的站著旁邊看著,對他而言,待在小馬身邊,他覺得滿足,開心,不由自主的信賴。

因為沒有成年,看不了成人電影,於是他們化了個妝。

我想他們一定覺得自己很聰明,隨便搞兩下,售票員就放他們進去看電影,這就是年輕人的天真和自以為是,他們以為糊弄了售票員,其實售票員看破不說破,反正有錢收就好,這也是成年人的處事之道。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有些美妙的信賴或許只在青春少年時代才會有,而成年人則時常會處於焦慮和懷疑之中。小馬就這麼驕傲著,直到有一天,被他毆打的同學找了個拳擊手把他打趴在地上。當一個人最得意的優點突然變得不堪一擊的時候,他是想找個洞鑽進去的,所以,小馬被打後,新志幾天都沒見到他人。原來小馬跑去學拳擊了,他還把新志帶去一塊學。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接下來他們就開始了一起練拳的日子,我通常不太喜歡和朋友每天做同樣的事情,因為不知覺就會相比較起來,互相逞能,就像電影裡他們一前一後跑步,後面的人總會想鼓勁超過對方。小馬是個好勝心很強的人,對他而言,新志一直是在他庇護下的玩伴,而新志相對就簡單的多,反正和他在一起他就覺得帶勁。終於在他兩的一次對打中,新志居然一拳拳把小馬直接打趴。對小馬而言,這是比被別人打趴還無地自容的事,這就好比何炅被杜海濤扇了一巴掌然後取代了他的位置一樣難受。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所以在一天晚上,坐在自行車後座的小馬對新志說:我想去做別的事。之後新志練的越來越好,甚至就要成為團隊的主力。沒成想,懵懂的新志被一個猥瑣的中年大叔盯上,這個中年大叔年輕的時候也打拳風光過,不過現在不行了,所以專坑冒起的新秀拳手。教他們下三濫的招數,帶他們喝酒吃藥,直接把人從精神抖數搞到萎靡不振。就這樣,新志在這個成年人的引導下,失去了戰鬥力,輸了比賽,退出了拳擊。

年輕就應該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不然就OUT了,等什麼奇蹟

另一方面,小馬加入了黑社會,對於沒有精神支撐的年輕人而言,唯一能支撐自己的就是被人簇擁。離開新志後,簇擁在他身邊的就是小弟。電影中有個片段很有意思,小馬帶著小弟去了新志的拳擊館,當然並沒有什麼袒露心扉,對於男人之間,比袒露心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裝逼。所以沒說幾句小馬就離開了,出門後轉過身對新志說:我們會再見面的,等你拿了冠軍,我成了老闆。我一直覺得絕大多數的逞能只會虛度生命,見朋友不必風光明媚,也不需功成名就,要的,只是推心置腹的聊一聊,撩一撩。故事的後面,小馬年輕氣盛,衝撞大老闆,都打了一頓,丟出社團,而電影這個時候切換的畫面還有新志在拳擊賽場被揍的場景。

這才是我所見到的青春,沒那麼多打胎,但充斥著暴力;很少有煽情,除了玩其他時候大都沉默不語。沒什麼奇蹟,都是從懵懂無知到了社會就要接受打擊,然後急匆匆,突然就有了成年人的懷疑和焦慮。電影的最後就是接著電影的開始,小馬和新志重新在操場上騎著自行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