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近日,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發佈,《論語》被納入經典閱讀考查範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些沉澱千年的先賢經典,蘊藏著中華文明的“根”與“魂”。今天,再讀《論語》,重溫這些受用一生的哲理與智慧。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它集中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蘊涵了儒家最為核心的思想。

如何讀《論語》?

作者/錢穆

以自由之心態讀《論語》

我勸人讀論語,可以分散讀,即一章一章地讀;又可以跳著讀,即先讀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我們讀論語,能讀一章懂一章之義理,已很不差了。全部論語五百章,我們真懂得五十章,已足夠受用。其實照我辦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餘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朱子注論語在卷首序說中,復引了程子語四條。日前有數位同學手持我著來找我題字,我多錄程子此四條語中一條,“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

此條之前一條為:“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最後一條為:“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程子四條中以上引三條為更重要。

“學而時習之”是人生大道

中國傳統義理重要在講“”,此則並非一項理論,成不成系統,合不合邏輯,或僅是一種知識。一部《論語》,重要教人並不在知識或理論上,如雲:“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若諸位要做君子,《論語》便會教你一番上達之道,但並非在教諸位去知道上古時之政治、社會、經濟等情形。倘使諸位欲知古代之禮,可讀左傳;欲知古代文學,可讀詩經。孔子只講如何做人,但亦未講到人性善惡等,亦未講“天是什麼”等種種大理論。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孔子,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

此後如孟荀乃至如宋明理學家,皆愛講此等大理論,但皆敬佩孔子,認為不可及。其實孔子只是“吃緊為人”。諸位若能從此道路去讀《論語》,所得必會不同。

下學人人可能,只要下學,便已在上達路上了。“學而時習之”並不是定要學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學,自然日有進步,此即人生大道。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當知我們每一人的脾氣、感情與性格,乃是與我們最親近者,如知識、學問等,則比較和我們要遠些。“吃緊為人”便要懂得從和我們親近處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遠處。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這裡的智慧,俯拾即是古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談處世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①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③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⑤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① 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勾結營私。

② 君子關心的是道德,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的是法度,小人關心的是好處。

③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④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

⑤ 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汙,小人只求等同,而不講求協調。

談為人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①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② 君子恥其言而過於行。

③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④ 君子不憂不懼。

① 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

② 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③ 君子有九種要用心思考的事:看的時候要明察,不可以有絲毫模糊;聽的時候要聽清,不能夠含混;臉色要溫和,不可以顯得嚴厲難看;容貌要謙虛恭敬,不可輕忽他人;言語要忠厚誠懇,沒有虛假;做事要認真負責,不可以懈怠懶惰;有疑惑要想辦法求教,不可以得過且過;生氣時要想到後果,不可意氣用事;獲取利益時,要想想是否合乎道義?

④君子不憂愁不恐懼。

談追求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①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②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④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① 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雖是給人執鞭這樣的下等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做事。

② 志士仁人,不會為了求生而損害仁道,只會犧牲自身來成全仁道。

③ 人一直沒有長遠的考慮,那憂患一定近在眼前。

④ 吃粗飯喝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快樂就在其中了。幹不義的事、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就如同浮雲一樣沒意義。

談學習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①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③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⑤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① 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②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③ 學習過知識後就去實踐它,使它變為習慣,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④ 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趣的人。

⑤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談交友

《論語》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① 道不同,不相為謀。

②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④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① 原則主張不同的人,不適合在一起共事。

② 可以同這個人講的話,你卻沒有講,這是失掉朋友;不可以同這個人講的話,你卻告訴他了,這是說錯話。聰明的人在與別人交談中,能夠做到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③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④ 朋友有過失,要盡心盡力勸告他,並引導他向善。如果朋友不接受勸導就算了,不要自討羞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