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古代常見的九大毒藥之鳩毒,其毒性究竟有多厲害?

傳說鴆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比鷹大,鳴聲大而淒厲。其羽毛有劇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毒性很大,幾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鴆酒就成了毒酒的統稱。另一種說法:鴆不是一種傳說中的猛禽,實際存在,即食蛇鷹,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區分佈較廣,如武當山地區。因其食蛇故被誤認為體有劇毒。還有一種說法,鴆是一種稀有未知鳥類,被人捕殺乾淨。

歷史上用毒藥殺人的例子很多,宮廷內部你死我活的明爭暗鬥中,常常用使用鴆酒,也就是放了鴆毒的酒。象漢代的呂后,在劉邦死後就多次用鴆酒謀害丈夫其他妻子所生的兒子,如趙王如意,就是被賜予鴆酒毒死的。

古代常見的九大毒藥之鳩毒,其毒性究竟有多厲害?

以鴆毒謀害人,雖然在漢代盛行,但並非是漢代的首創,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記載。晉獻公的寵妃驪姬想謀害太子申生,就在酒裡下了鴆毒,在肉裡放了堇菜(一種有毒的草),讓申生食用。申生正要喝酒時,正巧獻公來了,說應該先祭奠祖先,就把酒澆灑在地上,不料,地面立即鼓起了一個大包。驪姬的陰謀敗露,申生雖然逃過此劫,但也因為驚嚇過度,不久上吊自殺了。此事,我們不去探討獻公是否知道內情,特地來救申生,只是看這鴆酒的毒性,連地上都立刻起了大包,真是駭人聽聞。

古代常見的九大毒藥之鳩毒,其毒性究竟有多厲害?

鴆酒的毒性不僅大,發作的速度還非常快。五代時,南唐烈祖李昇對老臣周本不放心,就賜了周本一杯鴆酒,周本非常警覺,就向侍者又要了一隻酒杯,把酒一分為二,自己半杯,給烈祖半杯,說:“我用此酒恭祝皇上千秋萬歲!為表我們君臣同心同德,請陛下與我同飲。”烈祖面色驟變,表情尷尬,一時就僵在那裡了,眾大臣也都沒了主意。此時有個烈祖寵愛的優伶叫申漸高的,進了大殿,說是來為皇上跳舞助興的,見狀就想打個圓場,說:“這杯酒就賞給我先飲吧。”邊說邊把兩個半杯倒在一起,一飲而盡,隨即急急退出。烈祖急忙暗中派親信帶了解藥去救申漸高,申漸高已經腦漿迸裂而死。你看,這藥性發作實在太快了。

古代常見的九大毒藥之鳩毒,其毒性究竟有多厲害?

因為鴆毒的厲害無比,就成了古人謀財害命、殺人越貨的手段。鴆毒的大名也因此包攬了其它的毒藥,如《水滸傳》第二十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中,潘金蓮謀害丈夫的其實是西門慶自家藥店的砒霜,並非是題目上寫的鴆毒,或許,古人把“鴆”與“毒”通用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