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港版、印度版冰火兩重天,支付寶的海外野心還好嗎?

港版、印度版冰火兩重天,支付寶的海外野心還好嗎?

在香港市場耕耘11年、僅獲得百萬用戶的支付寶,卻在印度市場發展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支付寶走出了一條怎樣的出海之路?會將馬雲的金融野心實現到何種程度?

馬雲在支付寶上的野心,仍在持續進擊。

今年6月,螞蟻金服公佈140億美元C輪融資,創下全球單筆私募融資金額的新紀錄。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輪融資中,螞蟻金服首次引入海外投資者,其中不乏淡馬錫等全球知名的投資方,更有馬來西亞國庫控股等官方投資機構加入。

從A輪、B輪融資的民企資本和國企資本,再到C輪的海外資本為主,螞蟻金服正在為支付寶進一步佔領海外市場,引入海外盟友。

港版、印度版冰火兩重天,支付寶的海外野心還好嗎?

▲螞蟻金服融資歷程。

實際上,支付寶從2007年開始就已佈局香港市場,並借道香港將觸角延伸到世界其他地區。如今,其海外出徵之路到底走得如何?又能將馬雲的野心實現到何種程度?

香港的“排異”反應

香港米其林星級餐廳添好運點心,因物美價廉而廣受歡迎,每到用餐時間,門外總會排起長龍。然而,即使是這樣的“網紅”餐廳,收銀時也不支持支付寶,只接受500元或以下面額的港幣現金支付。

在香港的傳統食肆,只接受現金或八達通卡(1997年面世的香港公共交通卡,覆蓋政府收費隧道、停車、住宅及商業大廈門禁系統、學校設施、自助售賣、便利商超等支付場景)支付的情況並不新鮮。打牙祭聖地陳根記、大圍街市小吃都是如此,店家主要為了節省一點手續費。

支付寶早期進入香港市場後並沒有進行本土化改良。由於當地銀行不與支付寶聯通,消費者往往需要在便利店購買充值卡進行充值。直至2017年9月,螞蟻金服與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合資成立支付寶香港公司,運營支付寶香港版(HK Alipay Wallet)。由於獲發牌照的限制,港版支付寶只具備支付、轉賬功能,不能開放餘額寶理財、花唄借款等金融中介服務。

在僅有一個海關之隔的內地市場,支付寶已經普及到街頭攤販,活躍用戶超過5億,被《華爾街日報》稱為“無現金社會”。而香港700萬居民中,僅有100萬支付寶用戶,其中不少還是內地新移民。比起信用卡人均持有4張、八達通卡人手4.6張,支付寶在香港其實已被邊緣化。

港版、印度版冰火兩重天,支付寶的海外野心還好嗎?

▲6月25日,港版支付寶上線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井賢棟致辭。

深耕11年,為何仍不被香港消費市場廣泛接納?

香港完善的金融體系是支付寶遇冷的主要原因。在支付寶進入前,當地的金融體系已經發展了20多年,信用卡成為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觀內地,支付寶覆蓋5000萬用戶時,全社會僅有3000萬張信用卡。

對於已建立起成熟金融業態的香港,用戶的消費習慣更加傳統和難以改變。在不能使用信用卡的情況下,超過九成的香港消費者也傾向於使用現金和八達通卡。港幣面值動輒千元,大額現金攜帶十分便捷,小額支付場景則被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出現的八達通卡把持,菜場、攤販則有收納硬幣的零錢包來解決問題。

此外,香港市場還有拍住賞、好易給等十幾款移動支付軟件,提供零錢儲值、AA收款服務等。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曾一度為爭奪香港市場,採用了在內地慣用的打法——消費優惠。然而,不止一位香港本地消費者告訴無冕財經,有優惠才會用支付寶,沒有優惠就會換回八達通或現金。

無冕財經研究員曾針對香港204名消費者進行港版支付寶使用情況的調研,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在決定是否使用港版支付寶時,考慮最多的問題是能否獲得額外的便利。港版支付寶的支付場景與八達通、現金高度重合,主要優勢是不需要攜帶卡片、零錢等實體。但小區門禁、地鐵交通要用到八達通刷卡,街頭小店、菜場果攤又只收現金,港版支付寶作用有限。

支付寶在香港發展顯然不太順利。不過螞蟻金服吸取了教訓,並未貿然大舉投入金融服務同樣成熟的歐美市場,僅著眼於服務境外的中國遊客。

以阿里巴巴歐洲總部所在的倫敦為例,無冕財經研究員在倫敦逛遍大街小巷,發現只有在中國遊客較多的商戶,如大型百貨商店、博物館、唐人街中餐廳、希思羅機場等地,支付寶才可以使用。其他不少商戶,甚至不明白什麼是“Alipay”。

韓國市場的情況也與香港類似。早在2005年,韓國就已建立起成熟的金融市場,信用卡在消費金融業務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2017年初,螞蟻金服投資韓國版“微信”Kakao旗下的移動支付平臺Kakao Pay,以期快速打入市場。然而,一位韓國留學生向無冕財經介紹,幾乎所有韓國人都會使用Kakao Talk,但知道Kakao Pay的人並不多。

香港的試點,令支付寶在金融服務成熟的市場及時止損,並將目光放在了金融服務欠發達的地區——東南亞。

印度經驗的連續複製

支付寶在東南亞市場的起點,是印度。

2015年1月和9月,螞蟻金服曾兩度投資印度移動支付企業Paytm。在人口數量十幾億的印度,Paytm只有2000萬用戶量。

自2015年8月始,螞蟻金服組建起一支跨部門的專業團隊頻繁飛往德里,介入Paytm的技術、風控、產品、運營多個環節。此後的兩年間,Paytm吸引600多萬商戶,超過印度銀行卡和POS機商戶的五倍還多。Paytm用戶數也增長超過兩億,超越Paypal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僅次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從資本輸入到商業扶持,再到技術輸出,支付寶成功地在印度複製中國模式,Paytm成為“印度版支付寶”,印度也成為全球第二大移動支付市場。據《財經》雜誌2017年報道,人們用Paytm打突突(Tuktuk)車、吃飯、給車加油,連路邊的飛餅攤都掛著二維碼。

這一切,與印度過往的金融發展史不無關聯。2015年之前的印度,消費產業起步較晚、貧困人口眾多,在全世界沒有銀行賬戶的人口中,印度人佔了近五分之一,全國上下只有2000萬張信用卡和3億張儲蓄卡,只有60萬商戶能刷卡付賬。

除了能為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便利,甚至連印度政府,也在移動支付的發展中看到了未來,建立起覆蓋全民的生物信息數據庫Aadhaar,更高效地發放福利、減少犯罪;倡導去現金化,施行“廢幣”政策,廢除500元和1000元面值的盧比鈔票,打壓金融犯罪。一系列政策給移動支付系統提供了優厚的成長環境。

上個月,阿里巴巴向Paytm再次增資,第一大股東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合併持股50.8%,Paytm半數股權和收益均歸阿里系所有。

2017年初,印度官方推出Bharat二維碼,支持本土14家銀行和所有店鋪終端,但不支持在線支付平臺如Paytm,官方金融體系與互聯網金融體系出現競合發展的態勢。

支付寶在香港和印度兩次試點結果的冰火兩重天,為其海外擴張贏得經驗。

港版、印度版冰火兩重天,支付寶的海外野心還好嗎?

▲支付寶在海外的擴張,大部分佈局於東南亞。

據36氪報道,如今螞蟻金服的戰略投資部在選擇海外市場時,主要看兩根曲線,第一根是移動支付的載體——智能手機覆蓋率;第二根是當地的銀行服務未覆蓋的人數,即市場藍海的大小。Paytm在進入印度市場時,智能手機滲透率已趨近20%,而銀行服務人數卻僅在千萬級別,支付寶的成功經驗嫁接上本土的支付軟件,其結果不言而喻。

在印度市場的試點成功,點燃了支付寶進軍東南亞的熱情,支付寶已經陸續開始複製印度模式。短短三年間,包括印度在內,支付寶已進入東南亞的六個國家,通過收購當地電子錢包企業的部分股權,進行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輸出,佔領當地移動支付市場。

7月初,據《南華早報》援引螞蟻金服國際投資主管肯尼·曼的話稱,未來5年,公司展開全球合作的重點市場將會是南美洲和非洲的國家,移動錢包應用將成為當地的下一個重大技術趨勢。

在支付寶逐步紮根東南亞之後,南半球會否如期被支付寶藍覆蓋?

| 中興通訊改反思什麼 |

| 尋找幣圈“始祖” | 雲聯惠騙局早有預兆 |

| “明天系”剝離資產 | 幣圈韭菜實錄 |

| 九鼎停牌千日 | 海航千億債務 |

| 陸金所 | 中天金融 | 中科招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