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沙縣小吃裡的芋餃怎麼做?

哇咔咔咔大魔王


芋餃做為沙縣的著名小吃,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芋餃皮有著軟糯順滑的特點,就是剩下吃第二頓仍然有韌性,芋餃皮還能夠完全鎖住餡芯中的水分。芋餃的做法也有很多種的,下面分享我比較喜歡的做法。

皮原料:香芋500g、木薯粉320g

餡原料:肥瘦豬肉200g、叉燒肉60g、鮮蝦仁80g、水發冬菇40g、馬蹄粉3g、汾酒2g、雞湯30g、雞蛋液15g、色拉油5g

製作:

1、分別將豬肉、叉燒肉、蝦仁和冬菇切細丁,將豬肉、蝦肉和馬蹄粉、少許鹽和水拌勻;

2、炒鍋加油,將拌好的豬肉、蝦肉滑油後撈出瀝油,另起炒鍋下入骨油後的豬肉和蝦肉,叉燒肉、冬菇也一起下鍋大火炒香,淋入汾酒,加入雞湯和少許胡椒粉、白糖和味精調均,待餡料熟時加馬蹄粉勾芡,再加入雞蛋液和少許生抽拌勻製成芋餃餡備用;

3、將香芋洗淨後入蒸鍋蒸熟,將蒸熟的香芋去皮後製芋泥後加入木薯粉和均備用;

4、將和好的芋餃皮分成大小相等的劑子,製成如盅狀的芋餃皮,包入餡料後包成三角形;

5、煮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後,下芋餃煮10分鐘左右即可成熟(期間不能蓋鍋蓋);

6、裝碗前在碗底加適量的紅醋、生抽、味精、胡椒粉、高湯,裝入芋餃後點綴蔥花和香菜即可。

注:芋餃的皮也可用荔浦芋500g加澄面50g(用沸水62g左右燙熟)和豬油300g、白糖5g、鹽6g、胡椒粉1g、麻油5g和成麵皮;荔浦芋和香芋都可做芋餃皮,香芋味香有甜味,味似甘粟,荔浦芋水分較香芋大些,肉也粗些,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芋餃蒸、煮、炸都很好吃。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餓域美食


優嶽答題 不偏不倚 敬請↗關注↗

芋餃,是福建、江西、浙江的一道傳統小吃,發源於福建建甌北部的鄉鎮,當地人叫它“枷韃仔”,“嘎拉澤”。芋餃也是沙縣小吃中四大特色之一,在沙縣,中秋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有吃芋餃的傳統。沙縣芋餃也通過沙縣小吃的傳播途徑,讓更多的人認識芋餃愛上芋餃。



沙縣芋餃


①新鮮五花肉,去皮,剁成肉泥,胡蘿蔔切末,蔥切末,筍乾泡發後,撕成條再切成丁,把胡蘿蔔、蔥、筍丁放入肉泥中,加入鹽、白糖、雞精、十三香,打入雞蛋,充分攪拌均勻;

②把芋子放蒸籠中蒸熟,去皮,把刀側拍打芋頭,拍成芋泥,加入木薯粉,反覆的揉捏,讓芋泥和木薯粉完全融合在一起,揉成軟硬適中的麵糰,再把麵糰揉成條狀,揪成小團,把小團放雙手掌心上搓成圓形再壓扁,沾上少許木薯粉,再捏成小碗狀的芋餃皮;

③將肉餡放在芋餃皮中央,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向中間同時擠捏,封口成三角形,為防止漏餡,要把封口出捏緊實了;

④鍋中水燒開,放入芋餃煮上3分鐘,取一個碗,放入少許花生油、料酒、醬油、鹽、雞精、蔥花,再滴入幾滴香油,注入高湯,最後把已經熟透漂起的芋餃撈入碗中,即可。




優嶽7


芋餃也叫芋子餃,發源於福建,在江西、浙江一帶也有數百年曆史,現如今全託了“沙縣小吃”之福,已經輻射到全中國啦。

其實大家都知道“沙縣小吃”只是個餐飲品牌的連鎖店,在福建,真正出名的是連城芋子餃!

芋子餃最早源於客家。當年的中原人遷徙到閩西北的山區,成了客家人,當地稻穀產量少,多是吃雜糧,芋子就是其中之一,在不斷變換口味的過程中,芋子餃、芋子包這類的“思鄉之物”便出現了,大家將對家鄉的祈盼和親人祝福,都默默地融入了芋子餃之中。

芋子餃的做法其實很簡答,主要是餃子皮,將芋子煮爛搗成芋泥,加入地瓜粉和鹽,然後擀成餃子皮,餡料則是瘦豬肉、香菇、冬筍絲、蝦仁、蘿蔔絲、蔥白等等這些。福建有些地區會做成包子狀,有些地區則做成餃子狀,還有的做成三角狀,其實大家的口味大體都是一樣的。

芋子餃可以蒸、可以煮,還可以炸,自己在家制作的話,蒸是不會錯的一種方式。

因為芋子餃的皮厚餡少,所以主要是吃皮,一口下去滿口芋香,軟糯又略帶Q彈,配上麻油和醬油來蘸食,才是快事一樁!


武漢壹周


說到餃子,好像比較受到北方人的偏愛,逢年過節都要來上一碗,沙縣小吃也有一種特別的餃子,加入芋頭製作而成,也非常美味,還曾經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芋餃怎麼做?

芋餃最特別的就是它的皮了,一般餃子皮都是用麵粉做成的,而芋餃要用到芋頭和木薯粉來做皮,選的芋頭還有講究,要用含水量少的菜芋子,芋子煮熟後去皮碾成泥,與木薯粉混合揉制,然後分成小塊,擀成皮就可以包芋餃了。

餡料的部分,通常有豬肉,香菇、胡蘿蔔、香蔥等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搭配,沙縣的筍乾特別好吃,芋餃裡面常常加入筍乾丁,這些料要先炒香炒熟,拌入醬油,糖,料酒等調料。

包餃子的時候也有講究,芋餃外形比較獨特,常見的餃子都是半月形的,而正宗的芋餃則是呈三角形。

芋餃通常沸水煮熟就可以吃了,蘸著生抽陳醋調配的醬料就非常美味,也可以煮湯吃,芋餃泡在鴨湯裡,也是很受歡迎的吃法。

(海峽網 肖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