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左傳》中的“焉”字(六十七)

襄公元年

304

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①,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②。

通釋:

凡是諸侯即位,小國來朝見新君,大國來向即位的諸侯祝賀,以重申友好延續互信,協商事務匡補缺失——禮儀中的大事。

註釋與說明:

①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凡是諸侯即位,小國來朝見新君,大國來向即位的諸侯祝賀。朝,朝見。聘,以友好訪問的形式祝賀。焉,兼詞,於是,即“向新即位的諸侯國君”(於,向;是,新君)。②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以重申友好延續互信,協商事務匡補缺失——禮儀中的大事。繼好,繼續原來的友好關係,重申友好。結信,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延續互信。《管子》:“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謀事,謀劃重大事務,協商雙方關心的事務。補缺,彌合雙方合作中的不足,匡補缺失。為什麼不以“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的形式為“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句讀?因為四個概念之間並不是簡單的並列,“繼好”與“結信”關係更緊密一些,“謀事”與“補闕”關係更緊密一些。句中的破折號相當於“以上這些禮節活動是”。

襄公二年

305

禮無所逆①:婦,養姑者也②——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③。

通釋:

禮節沒有互相牴觸的:媳婦本來是奉養婆婆的人——虧欠婆婆來成全兒媳,沒有比這再大的牴觸了。

註釋與說明:

①禮無所逆:禮節沒有互相牴觸的。逆,不順,相牴觸。成公夫人、襄公的母親齊姜薨。當初,穆姜派人選擇了上好的檟(jiǎ)木,為自己製作了內棺和頌琴,季文子把穆姜為自己預備的內棺和頌琴拿來安葬了齊姜。穆姜是宣公夫人、襄公的祖母,這段話是《左傳》假託君子之口對此事的評價之語。在“禮無所逆”後使用的是冒號,表示它後面的內容是對前面內容的解說。

②婦,養姑者也:媳婦本來是奉養婆婆的人。判斷句。婦,兒媳。養,奉養。者,……的人。

③——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虧欠婆婆來成全兒媳婦,沒有比這再大的牴觸了。在“婦,養姑者也”後本來也應該用冒號,但由於與前面的冒號重複,故改用破折號。破折號後的內容是對破折號前面內容的解釋,並形成比較,相當於“像這樣”。虧,虧欠,虧待。姑,婆婆。成,成全。焉,兼詞,於是+助詞,即“比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