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香港《南華早報》8月12日刊發文章認為,我國空軍裝備殲-16戰機將使得其作戰能力達到新的高度。分析人士認為大量裝備殲-16這種多用途全天候戰鬥機能夠提升對敵人縱深區域和關鍵戰略目標的打擊能力。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文章認為儘管殲-16的先進性不及殲-20,但前者仍然是我國空軍針對超級大國軍事幹涉的有力武器。在上週我空軍宣佈一箇中隊的殲-16戰機將很快投入戰備值班。這種戰機基於蘇-30MKK的設計,從2012年開始在網上曝光,但從2017年才正式亮相。該機裝備兩臺渦扇-10發動機,性能堪比美軍F-15E戰鬥機。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軍事觀察人士人認為從最近演習公佈的畫面顯示,更多的殲-16戰機已經進入部隊服役。這種多用途戰機能夠攜帶多種國產化航空機載武器,包括反艦導彈、空空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巡航導彈和反輻射導彈以及電子戰吊艙。此外該機和蘇-30MKK戰機一樣,裝備有IRST紅外跟蹤和空中加油裝置。最後該機的電子戰型號殲-16D也在開發之中,性能堪比世界最先進的美軍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一般認為,在東南沿海軍事鬥爭區域,電子戰飛機具有很高的價值,因為可以在關鍵的時間段癱瘓對手的大量雷達裝置,在中國空軍攻防兼備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加坡南洋技術大學的專家科林·科赫認為,在裝備殲-16之前,我國空軍的殲-10戰機其實缺乏足夠的航程和載彈量,中方缺乏重型戰術攻擊戰鬥機。而原來進口的蘇-27並不是多用途戰機而只能用於防空作戰。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科赫認為過去中方空軍的師級部隊一直定位於防守力量,因此戰鬥機航程有限,攻擊能力更受到限制,只能侷限在國土防空。而殲-16戰機的裝備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而且可以填補殲-20大量裝備前的戰力空白。科赫總結說殲-20和殲-31等第五代戰機由於價格昂貴不可能大量裝備,而殲-16則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主力。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澳大利亞國民大學的研究員亞當·倪認為殲-16將為我軍提升空中防禦水平和戰時空中進攻能力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例如在遏制美軍軍事介入上將承擔重要角色,但他認為發動機性能限制了殲-16的進攻能力。目前從公開信息來看,使用國產發動機的殲-16從來沒有加入繞島巡航。

它性能不及殲-20,卻為何能讓我軍“攻防兼備”達到新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