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早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邢窯受南方越窯影響生產青瓷,經過不斷探索,在北朝時最先創燒出了粗白瓷之後,唐朝時終於燒製出成熟潔淨的細白瓷,與越窯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映襯局面。白瓷的誕生,讓世人驚歎不已,打開了瓷器胎釉由青色向純淨潔白邁進的大門,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的一次重大飛躍。就在邢窯如日中天的晚唐時期,邢窯所在地以北不遠處,位於曲陽縣龍泉鎮澗磁村的曲陽窯(即後來的定窯),開始師從邢州,置窯燒瓷,並且技術日漸成熟。

定窯的文化成就

我們談及一個瓷窯的文化成就,籠統地說,就是在談這個瓷窯在發展過程中,與當時的社會及社會現象發生相互影響、相互映襯、相互促進的程度和作用,是一種社會歷史的現象和產物,比如,通過瓷器,能夠反映出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觀等。而一個國家或民族的這些文化特徵,又會深深影響著瓷器的造型和燒製。我主要從胎釉、器形、紋飾三方面來談談定窯的文化成就。

定窯的胎釉——

眾所周知,白瓷燒造始終貫穿了定窯從創燒到衰敗的整個歷史過程,白瓷是定窯的主打和標誌性產品,正所謂——定州花瓷天下白。除此之外,定窯還兼燒紅瓷、白釉黑彩、黑釉、紫釉、醬釉、紅釉和低溫鉛綠釉、鉛黃釉瓷器,黑釉器也叫“黑定”,醬釉器也叫“醬定”,紅釉器也叫“紅定”或定州紅瓷。在宋代幾大名窯中,定窯是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五代 定窯白釉瓶 高27.1、口徑8.3cm 河北省曲陽縣文物所藏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晚唐 定窯白釉薄胎官字款壇 高9.9、口徑5.2、底徑5.9cm 長沙唐代墓葬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定窯的創燒完全是師從邢窯,自然受邢窯影響最大,但五代以後邢窯日漸衰落而定窯開始脫穎而出,定窯取代邢窯成為精細白瓷的代表窯口,其顯著的特徵,就是胎釉的變化與改進。鼎盛時期的定窯與鼎盛時期的邢窯相比,泥料陳腐及捏煉更加精細,胎體普遍變薄、變輕、變硬,胎質更溫潤、釉色更細白。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定窯胎中氧化鈣與氧化鎂聚類圖(來源於秦大樹教授文章)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定窯釉氧化鈣與五氧化二磷聚類圖(來源於秦大樹教授文章)

瓷器胎釉的顏色,除了與窯爐內是氧化焰還是還原焰相關外,還與瓷胎和釉料的成份密切相關。據劉新園、秦大樹等前輩、專家分析,定窯精細白瓷瓷胎的顯著特點有兩個:一個是在胎料中摻入了一定數量的石灰石或者草木灰,使氧化鈣的含量達到一定含量,發展趨勢是五代時期較高、北宋時期較低;另一個是定窯的胎料配方中除了高鋁粘土外,普遍加入了一種以長石、蒙脫石、石英為主要礦物組成的岩石類原料,使胎中氧化鎂、氧化鉀達到一定含量,發展趨勢是五代時期較低、北宋時期較高。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都有助熔劑的作用,既可以作為助熔劑促使瓷胎燒結,又可以促進胎中莫來石的生成,有利於提高定窯瓷胎的強度。我在《璀璨的曾經——琉璃(上)》一文也提到,草木灰等作為助熔劑的作用,已在公元前5世紀(春秋時期)之前就被我國琉璃工匠所掌握。同樣,定窯白瓷制釉原料主要以當地含鎂量很高的碳酸鈣類礦石為主,使釉中氧化鈣、氧化鎂等含量都比較較高。定窯胎釉成份變化見上圖。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白釉弦紋三足樽 高10.2、口徑15.9、足距14.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由於原料成分含有氧化鈣和氧化鎂的特殊性,定窯的胎釉顏色並不是純白色,而是白中泛著牙黃的“象牙白”。當然,形成這種“象牙白”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北宋定窯以煤為燃料,而使用煤做燃料,火力集中,但煤窯焰短,所需空氣量小於柴窯,窯爐中易形成強氧化焰氣氛,同時煤中含有較高的硫,其火焰易產生煙燻而使釉色泛黃。同時氧化鉀含量提高,使得釉的乳濁度增強,削弱了胎對於瓷器顏色的影響,而更多反映了釉的顏色。北宋時定窯施釉方式多為淋釉方式,在燒製過程中會出現流釉現象,在器壁上留下痕跡,並在下端釉厚處凝結成灰青圓點,俗稱淚痕。這是北宋定窯的特徵之一。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晚唐 定窯白釉刻“官”字款三葉盞 1985年西安北郊火燒壁村窖藏出土 西安博物館藏

定窯白瓷之所以能夠取代邢窯白瓷而顯赫於天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這種白中泛黃的“象牙白”胎釉——定窯白。在色調上,定窯白屬於暖白色,薄而輕盈的瓷胎,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猶如牛乳凍成,恰似少女肌膚,十分溫潤,給人以溫柔恬靜的美感——一種柔和悅目、溫滑細膩、清淡雅緻、富有象牙質感的中和之美。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五代 定窯官字款海棠杯 杭州歷史博物館藏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五代 定窯官字款花口盞 杭州歷史博物館藏

我在《中華白瓷的鼻祖——邢窯》中講過,白瓷在隋唐創燒和開始流行,說明國人對白色是崇尚的。如果說越窯青瓷的釉色,代表著青翠、內斂的自然之美,那麼邢窯白瓷的白色,就代表著傲雪凝霜般瑩潤、肅穆、聖潔之美,同樣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文化,所以《唐國史補》(唐·李肇 卷下)中說“

內邱白甕甌...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如果說邢窯將白瓷推到了與傳統越窯青瓷相抗衡的“南青北白”的膠著對峙狀態,那麼技高一籌的定窯,就將白瓷推到佔絕對優勢的地位,從此,天下瓷器進入以白為基本色調的時代。所以,定窯作為中華白瓷的拐點,當之無愧。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金 定窯劃花梅花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白釉刻花直頸瓶 高22、口徑5.5、足徑6.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白瓷乃彩瓷之母。因為有白如凝脂、渾然一色的白瓷相襯,才有妮紫嫣紅的彩瓷爭妍。在此之後的陶瓷發展史上,無論是青花、釉裡紅,還是釉上五彩、粉彩、鬥彩、琺琅彩,這些以景德鎮窯為典型的各地窯口生產的精品,都是在白色胎釉基礎上創造的傑作。可以說,定窯白瓷引領了世界陶瓷釉色風格的走向。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盤 高3.1、口徑26.7、足徑18.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金末元初 劉祁著《卷八》中記載了“定州花瓷天下白”的來歷

金國末期的太學生劉祁,在金末元初所著的《卷八》中記載了金朝文人雅士之間,往往在聚會時以現場出題作聯句詩來助興,很有意思。書中寫道,聯句是詩詞中比較難的一種,大家都坐著,每個人都要寫一句或幾句,聯接成一首完整的詩,並要求不能思考太久,以脫口而出立為最受歡迎......我在長葛當差時,與李屏山、張仲傑一起聚會小飲,桌上有定窯酒碗,席間我們開始聯句作詩,我父親首先唱道:“定州花磁甌,顏色天下白。”大家都稱讚很好。李屏山接著唱:“輕浮妾玻璃,頑鈍奴琥珀。”張仲傑接下句:“器質至堅脆,膚理還悅澤。”一首讚美定窯白瓷的詩就這樣成型了。這就是陶瓷業界傳頌了近千年的“定州花瓷天下白”的來歷!大家都忽略了,其實後兩句對定窯的讚美更精彩:李屏山說“輕浮妾玻璃,頑鈍奴琥珀”,是指定窯的胎骨比玻璃還要輕、還要薄,比琥珀還要順滑、溫潤;張仲傑說“器質至堅脆,膚理還悅澤

”,指的是定窯瓷器的胎釉特別緻密、堅硬,敲著聲音特別清脆,而且撫摸起來像肌膚紋理一樣讓人愉悅。由此可見,與南宋同時期的金國人對定窯瓷器、尤其是定窯白瓷的喜愛程度相當高。注意,這裡的“花瓷”的花,是指定窯瓷器的裝飾花紋,而不是鮮花之花,後面即將講到。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刻花直頸瓶 大英博物館藏

定窯除主要燒造白瓷之外,還兼燒黑定醬定紫定紅定綠定等瓷器,雖然這部分瓷器佔定窯總的比例並不大,但它們和定窯白釉瓷器一起,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的定窯產品系列。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黑定茶盞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

定窯黑瓷。黑釉瓷創始於東漢。其實,早先的黑釉是由於釉中含鐵礦元素過多所致,是自然燒製出來的。經過古代窯工長期的實踐探索,逐漸發現了胎、釉原料中的奧妙,那就是原料中減少含鐵高的瓷土、增加含鋁量高的瓷土(高嶺土),同時控制窯爐火焰的還原程度,就能相對精準地控制胎釉的顏色。比如現在按成份分析,釉料中Fe2O3含量降低到3%以下可以燒出青瓷,如果將Fe2O3含量增中至8%以上,便可以燒出黑瓷,如果減少胎和釉中Fe2O3含量,使之降至1%以下,則可以燒出白瓷。到定窯時期,窯工們已經熟練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術,完全可以根據需要,燒出特定顏色釉瓷器,所以,定窯黑釉瓷器,是定窯窯工的設計之作,而非自然形成。業界把定窯黑瓷叫做黑定墨定,黑定的特點是胎白體薄,釉黑如漆,光可鑑人。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黑釉金彩蝶牡丹紋碗 日本靜岡MOA藝術館藏

定窯窯工在探索更好燒製黑瓷的過程中發現,在窯爐內燒造時,越是不完全熔融,其所出的黑色越好,若完全熔融,便帶褐色,但如鐵份過剩,往往會因燃料中所含硫磺的作用而使所謂油滴的銀星斑現於釉面,即所謂黑瓷“窯變”。其實,黑瓷窯變就是此時的黑釉呈色尚不穩定,很難控制,在燒造時有的釉面產生黃褐色或銀白色的斑點,有的出現較為均勻的“玳瑁斑”、“油滴”或“兔毫”,視為“珍品”,恍如天賜,而出現黑不黑、褐非褐的顏色,則為次品。黑瓷窯變為“玳瑁斑”、“油滴”、“兔毫”後來被吉州窯、建州窯熟練掌握——這就是吉盞、建盞的來歷,其中建盞的“油滴”、“兔毫”成為北宋上流社會、皇帝宋徽宗“鬥茶”的首選茶盞。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金 定窯黑褐色印花花卉紋碗 高5.5、口徑17cm 吉林省博物館藏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說:“有紫定色紫,墨定色黑如漆,光可鑑人,土俱白,其價高於白定。”由於黑定容易窯變而顯得不易控制,其燒製技術性強,難度較高,釉色素雅獨具,所以只有釉色精美的高檔白胎黑釉瓷,才有“其價高於白定”一說,難怪馮先銘先生以“黑天鵝”來形容黑定的珍貴。對於燒製不成功的黑定,正如明代張應文在《清秘藏》上卷“論窯器”中提到的那樣:定窯瓷器有光素、凸花兩種,以白為正,白骨而加以泑水有如淚痕者佳,間有紫色者黑色者不值錢。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醬釉油滴碗 河北省博物館藏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明代 張應文著《清秘藏》上卷 “論窯器”中論述定窯瓷器

確實,胎白體薄、釉黑如烏、光可鑑人的高溫釉黑定,在以白為主的定窯系列瓷器中,就像一朵鶴立雞群的珍貴奇葩,顯得尤為惹人喜愛。

紫定、醬定、紅定。這些都是紫色、醬色、紅色定窯瓷器的簡稱。同黑定一樣,定窯窯工通過控制釉料中Fe2O3的含量和還原火焰來燒製各種特色瓷器。一般來說,醬定與黑定相近,而紫定、紅定除了氧化鐵控制之外,還需要加入適量的氧化錳等。由於燒製難度大、顏色相近難以區分等可能因素,古代有代表性的文獻中對紫定、紅定的描述不多,界定也不清晰,寥寥幾句甚至可能出現偏差或錯誤。從現有藏品實物來看,醬定比較多見,而紫定很難見到,紅定則只存在於文獻或傳說中。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紫定梅瓶 高33、外徑13.9cm 私人藏品

紫定。很難從博物館找到紫定的圖片,一些著名博物館展出號稱是紫定的,其實是醬定,我曾經戲稱那些號稱紫定但實際是醬定的瓷器為“燒製不成功的紫定”。上圖是我在2015年和收藏家曹先生合作寫的文章《銀瓶瀉油浮蟻酒 紫碗鋪粟盤龍茶——完整北宋紫定梅瓶證明北宋紫定的存在》中的核心藏品——紫定梅瓶,這是曹先生的私人藏品。該紫定器表面平整緻密,觸摸起來像絲綢一樣滑潤,遠遠看去,發出柔和的金屬光澤。放大鏡下釉麵醬色、黑色交叉均勻密佈,“紫黑之釉,滿現星點”,醬色多於黑色,醬色中心佈滿了均勻的紫色、金色、銀色晶體,如星光一樣。一樣望去,梅瓶的釉色近似紫葡萄、紫茄皮,併發出淡紫色幽光,是一件極其罕見的紫定精品。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定窯醬釉瓶 高17.8cm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卷二》記載:張貴妃因私接外臣饋贈定州紅瓷器而引起宋仁宗震怒

紅定。紅定實物及照片更難找到,上圖是一個北宋定窯醬釉瓶,因照片顯示醬色泛紅光,權當充個數吧。當然,文獻記載定州紅瓷是確實存在的。北宋思想家邵伯溫在《卷二》中記載了這麼個故事:某日,宋仁宗去張貴妃處,見宮內陳設有一件“

定州紅瓷器”,仁宗問怎麼來的,貴妃回應是大臣王拱辰所獻,皇帝聽後震怒,訓斥其不守戒禁,私自接受外臣的饋贈,用斧子把瓷器打碎了。這可以說明定窯生產紅瓷,且在當時屬珍貴物品,以至於可以被大臣當成貴重禮品送給張貴妃。邵伯溫記載的定州紅瓷這個事,應該發生在張貴妃受封之後,而張貴妃受封時間是在皇祐初年(公元1049年),受封五年後因病去世,死後追諡為溫成皇后。因此,大臣王拱辰獻給張貴妃定州紅瓷的相對時間應該在皇祐元年到五年之間(公元1049-1054年)。宋仁宗趙禎是宋朝第四個皇帝,也是在位最長的皇帝(42年),皇祐是宋仁宗第二個年號。仁宗也擅長書法,在位期間宋朝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都得到高度發展,史稱“仁宗盛治”,著名的“鐵面包公”——包拯就是他的當朝臣子。《聞見錄》作者邵伯溫學問很大但思想保守,是北宋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盡心儘性以知天,存心養性以事天,他還不認可王安石變法,認為王安石“盡變更祖宗法度,天下紛亂”而導致北宋滅亡。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晚期定窯醬釉瓶

醬定。醬定在定窯瓷器中較為常見,各大博物館都能找出一些藏品。前面說過,醬定實際上與黑定的差別,僅為鐵元素含量有所不同,釉中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達5%以上,其他工藝相似。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醬釉花口盤 高2.5、口徑12.6、足徑8.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北宋定窯醬釉花口盤造型端莊、線條明朗,醬釉施到足邊,盤口呈六瓣葵花式,折腰,圈足。六瓣花口為此器平添幾分美感,屬於定窯醬釉中的精品,也是宋代花口盤的基本造型。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醬釉蓋碗 通高6、口徑12、足徑5.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北宋定窯醬釉蓋碗通體施醬色釉,碗口沿及圈足無釉,露胎處呈白色。碗直口、深腹、圈足,蓋頂置瓜蒂形紐。此蓋碗造型別致、做工精美,由於數量較少,尤顯珍貴。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 定窯裡白外醬花口碗 大英博物館

還有一種醬定內施白釉外施醬釉,很有意思。其他還有一些其他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的號稱紫定,實為醬定: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紫定梅瓶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自稱紫定實為醬定)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金 柿釉碗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實為醬定)

所謂“柿釉”,是日本人杜撰出來的一個名稱,其釉色比普通的醬色稍淡,就像幹柿餅的基本顏色,有點像六必居黃醬經過調稀之後的顏色。另外,還有一些定窯遺址出土的黃褐色瓷片與殘器,既不屬於白釉,也不屬於醬釉,應該是窯工控制釉料中鐵元素一定成份比例之後燒製的產物。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綠定。綠色釉定瓷不見於任何古文獻記載,一度被業界忽略,1957年在在曲陽縣澗磁村定窯遺址發現了兩片綠色瓷片,由其紋飾與做工確定為定窯產品,綠定才被外界所知。實際上,北方從東漢時期起就一直有窯在燒製綠釉陶瓷器,均為二次上鉛釉低溫燒成。同樣,和白定一次燒成不同,綠定是先素燒白色胚胎,然後上綠鉛釉後再入窯二次低溫燒成,嚴格講不能稱之為瓷器,應屬介於瓷和陶之間、硬度相對較低的一種產品。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北宋後期 定窯綠釉盤殘片 澗磁村定窯遺址1957年出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其實,定窯有綠色釉瓷器本身不足為奇,燒製難度不大,也算不上精緻,但由於綠定很稀少、很難見到,所以綠定被收藏界另眼相看而顯得非常珍貴。下面這件綠定刻花、劃花、剔花枕,是1979年在河北省定縣出土的,其裝飾花紋與定窯白瓷枕風格一致。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中華白瓷的拐點——定窯(六):定窯的文化成就——定窯的胎釉

金 定窯綠釉劃花蓮鴨紋枕 高14.5、寬13.4、長23.2cm 河北定縣博物館藏

(系列文章,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