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古代的狀元,為何寧死不娶公主呢?只因這種潛規則讓人無福消受

從古至今,貧苦的人想要翻身,最好的辦法就是參加科舉考試,前途才能一片光明,古代通過科考,現在通過高考,都有著異曲同工的方法,不過古代的狀元的權力自然是要比現代要大,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寒窗苦讀,十年終於考取了狀元的人,最後基本上都娶了公主,然後拋棄了家裡的糟糠妻子,但其實這完全就是杜撰,歷史上的狀元可是寧死都不願意娶公主呢!

古代的狀元,為何寧死不娶公主呢?只因這種潛規則讓人無福消受

公主是皇上的女兒,如果能夠娶到公主,也就說明自己前途肯定一片光明瞭,但是公主可不是那麼好娶的,中國有著男尊女卑的思想,古代的男兒哪怕是一介書生肯定也是想凌駕於自己的妻子之上的,可是倘若娶了公主,那這身份地位就要倒過來,也就是因為有這種潛規則,所以古代的狀元都表示無福消受,他們並沒有將娶公主看成一種榮耀,而是災難!

古代的狀元,為何寧死不娶公主呢?只因這種潛規則讓人無福消受

歷史上的狀元是很少會娶公主的,不過也並非沒有,一般狀元還是非常受皇上看重的,通過科舉考試考上來的都是人才,未來也是國家的棟樑,如果將女兒嫁給了狀元,那麼必然會拉攏狀元的心,不會跟其他黨羽所勾結,也能更好的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因此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叫鄭顥的狀元就非常受皇上的看重,皇上還特地將自己最寵愛的公主嫁給了這位狀元,然而這位狀元真心是活了十年的時間就鬱鬱而終了,因為在他和公主成婚的這十個年頭,事事都得聽從公主,否則就有可能被皇上處罰,並且皇上也不會降大任交給這位狀元,也是為了防止狀元的勢力過大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勢!

古代的狀元,為何寧死不娶公主呢?只因這種潛規則讓人無福消受

除了狀元有可能成為公主的駙馬之外,一些有才有德的人,同樣都不願娶公主,然而皇上要是指婚,那就是拒絕都拒絕不了了,大家最熟悉的貪官和珅,他的兒子就娶了乾隆最喜愛的和孝公主,然而和珅的兒子做任何事情都處處受阻,整日得將自己的公主妻子像一尊大佛一樣給供著,不管是說話還是行事,都得事事如意,就連最簡單的浪漫在公主眼裡有可能都是小孩子的不成熟行為!

古代的狀元,為何寧死不娶公主呢?只因這種潛規則讓人無福消受

這種夫妻關係,倘若你是古代的狀元,你會願意迎娶皇上的公主作為妻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