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用塑料瓶可以做什麼科學實驗?看這一篇就對了。

Handykid推薦的6款適合孩子的科學小實驗,取材簡單,都是家庭生活中的常用材料,步驟清晰上手容易,知識點豐富。作為手殘黨和理科盲的爸爸媽媽,也能輕鬆在家帶孩子做科學啟蒙啦!

這些創意STEAM項目也是HandyKid小粉絲們超喜歡的項目集錦,快帶孩子玩起來吧,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HandyKid發起粉絲群啦,私信我“粉絲群”,即可加入我們一起帶娃做實驗打卡噢!


一、會吹氣球的酵母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涉及生物知識點:生物發酵;

涉及物理知識點:氣壓差;

材料:2個塑料瓶,氣球2個,酵母粉,糖,熱水

— 步驟示範 —

1、在兩個瓶內別倒入1/4杯熱水,並分別加入2勺糖。▼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2、在其中一個瓶內倒入一包酵母粉,另一個瓶子不加酵母粉作為對照實驗。▼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3、在每個瓶子扣上套一個氣球。▼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4、在接下來的幾分鐘內仔細觀察所發生的一切。包括用眼睛看,耳朵聽,手指觸摸。

讓孩子大膽地預測一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 原理淺析 —

酵母是一種細小的單細胞真菌,糖是酵母最喜歡的“食物”之一。當酵母吃糖時,每個細胞都沉浸在甜甜的氛圍中,會釋放出一種叫做二氧化碳的氣體。氣體充滿了罐子,隨著越來越多的氣體產生,內部的氣壓高於外部,這樣玻璃瓶內的氣體就會被壓向瓶外,從而使氣球慢慢鼓脹起來直到充滿氣球。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二、吹氣球的小魔術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涉及物理知識點:氣壓差;

涉及化學知識點:NaHCO₃與醋酸的化學反應。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材料:氣球,塑料瓶,漏斗,白醋,小蘇打

小朋友請在家長的陪伴下操作

— 步驟示範 —

1、往瓶中注入白醋,大約1/3瓶即可。▼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2、用漏斗往氣球中裝入半滿的小蘇打粉。▼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3、將氣球嘴套在塑料瓶口,注意捏住氣球,以防小蘇打進入瓶內。▼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4、抬起氣球,讓小蘇打倒入瓶中。可以看見瓶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氣球迅速膨脹起來。▼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 原理淺析 —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時,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滿了瓶中,隨著越來越多的氣體產生,內部的氣壓高於外部,這樣玻璃瓶內的氣體就會被壓向瓶外,從而使氣球慢慢鼓脹起來直到充滿氣球。

另外,用可樂汽水也可以吹起氣球噢。▼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三、動力船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涉及物理知識點:氣壓差;

涉及化學知識點:NaHCO₃與醋酸的化學反應。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材料:塑料瓶,吸管,白醋,剪刀,熱熔膠槍或膠帶,小蘇打

小朋友請在家長的陪伴下操作

— 步驟示範 —

1、由父母給瓶底邊緣處打孔,穿過一小截吸管,用膠帶或熱熔膠將洞口封牢。▼

注意⚠️:禁止使用未打孔的塑料瓶進行實驗,以免引起爆炸。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2、保持瓶子水平狀態,吸管口朝上以防白醋外漏。▼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3、保持瓶子水平稍傾斜狀態,將小蘇打粉舀入瓶中,瓶子水平放置可以避免小蘇打和白醋過早混合。▼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4、擰緊瓶蓋,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將瓶子放入一大盆水中,吸管放入水下。可以看見小船突突地往前跑去。▼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完成實驗後,寶貝記得整理好物品,未來的科學家,要從小養成良好的整理習慣噢!

— 原理淺析 —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時,發生了化學反應,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這個塑料瓶中,氣體想要逃出,只有吸管口這唯一的通道。從吸管中向後噴出的氣體,將船向前推去(力的相互作用)。

在經典力學中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得,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這與飛機噴氣發動機的原理相似,熱空氣從發動機中向後噴出,從而推動了飛機向前飛行。▼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四、一瓶水的錯覺魔術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涉及物理知識點:光的折射,凸透鏡成像等。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材料:紙,筆,塑料瓶或水杯,水

— 參考步驟 —

1、準備一張畫了箭頭的紙,將紙放在水杯前,往水杯裡注水,看看會發生什麼?▼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2、在紙上畫不同顏色的箭頭,看看會變什麼樣。▼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 原理淺析 —

光從一種介質傳遞到另外一種介質中,它會發生折射。在實驗中,光從空氣中穿過瓶子的前部,穿過水,穿過瓶子的後部,再到達畫紙上。

光線經過折射之後,除了經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其它方向的光線都會改變方向。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在這個實驗中,因為光的折射,加水的玻璃杯相當於一個放大鏡(凸透鏡),呈現一個方向相反的像。於是透過加了水的水杯,我們看到的箭頭與實際箭頭方向恰好相反。


五、夢幻海洋瓶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涉及物理知識點:物質密度,水、油不相溶。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基本材料:帶蓋透明空瓶、水、油、食用色素

附加材料(非必須):小貝殼、塑料魚、海星或其他海洋生物、白沙、金粉亮片

注:可以使用食用植物油,淺色的效果更好,無色嬰兒油效果更佳。如果家中沒有食用色素,可以嘗試純藍墨水替代。實驗材料禁止入口!

— 參考步驟 —

1、在空瓶子內裝入1/3的水,然後向水中滴入藍色色素並搖勻。▼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2、在瓶中輕輕放入貝殼,沙子,彩魚,海洋元素的小物件。瓶中撒入金粉亮片會閃閃發光,效果也很絢爛。如果沒有準備這些小物件可以直接跳過此步驟啦。

3、可以藉助漏斗,往瓶中倒滿油,然後封好瓶子。▼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注意:在搖晃海洋瓶之前,家長需要確認瓶口已封好!

如果不加任何海洋生物等裝飾品,效果也不錯噢。 ▼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如果加上海洋元素的裝飾品,更有大海的氣息。輕輕晃動瓶身,你將創造出一個波瀾大海! ▼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 原理淺析 —

水和油是兩種不相溶的物質,水和油混合在一起後,分成兩層,水和油是分離的。由於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油總是在上面,水總是在下面。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六、彩虹密度瓶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涉及物理知識點:物質密度。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材料:杯子若干,勺子,滴管,瓶子,食用色素,不同密度的液體,如蜂蜜、糖漿、牛奶、洗潔精、沐浴露、水、白醋、油、酒精等。至少選用3種液體。

操作步驟:

1、收集家中不同密度的溶液,蜂蜜、糖漿、牛奶、洗潔精、沐浴露、水、白醋、油、酒精等,可以在水、白醋、酒精中加入食用色素,以示區別。▼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2、密度最大的蜂蜜最早加入瓶內,開始製作密度塔。▼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操作要點:

  • 蜂蜜、牛奶等高濃度液體,可以用勺子慢慢、輕輕地操作,注入到瓶中央,千萬不要碰到瓶壁。
  • 水、酒精、油等液體,可以用滴管操作,滴管緊靠瓶壁,稍微高過水平面,輕輕擠壓。
  • 滴入不同溶液前,讓瓶中的混合液體靜置一會,讓它分層穩定後再操作。與此同時,將滴管清洗乾淨並擦乾,避免溶液混合。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操作得當的話,它們的分層效果會非常明顯。▼

用塑料瓶做的6款兒童科學小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啟蒙這樣玩中學

原理淺析:

這些溶液有不同的密度,較輕的液體(如水或植物油),比那些較重的液體(如蜂蜜或玉米糖漿)密度低,因此它們漂浮在較重的液體上面。


HandyKid發起粉絲群啦,私信我“粉絲群”,即可加入一起帶娃做實驗打卡噢!

關於HandyKid

HandyKid專注兒童藝術科技啟蒙,介紹孩子喜歡的趣味科學小實驗、科技DIY項目等,平時也會推薦一些好的讀物和紀錄片。

關注@HandyKid,讓教育更精緻,讓陪伴更優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