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杜文秀起義的根據地在哪裡?

風巾女


杜文秀是個人才,在道光年間還考中了秀才。1845 年,回漢兩族由於發生了一件小的糾紛,被保山縣漢族地主團練組織集團“香把會”利用,挑撥起了回漢兩族大規模械鬥,在官府的支持和縱容下“香把會”對保山縣內的回民進行大肆屠殺。杜文秀全家被殺,未婚妻也被搶走,只有他隻身一人倖免於難。

杜文秀是個文化人,全家老小不能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被殺死,於是就到京城上訪告狀。但滿清政府腐敗不堪,官官相護,再加上滿清政府現在面對著一大堆亂攤子,根本沒人在意他這回事。冤屈不能伸,杜文秀失望至極,對滿清政府心灰意冷,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敗,於是反抗壓迫反抗滿清的種子就在他的心裡萌芽了。回到雲南之後,便在雲州、蒙化等地暗中組織回民,醞釀起義。

1856年6月,姚州回民率先反抗起義,杜文秀聞風而動,在蒙化也舉旗起義。9月,杜萬榮、藍金喜在大理府城起義。杜文秀立即率起義軍前往大理,與當地回民會合,大敗清軍,佔領大理城。

打下大理城後,起義軍這時就有點飄飄然了,畢竟也都是平頭老百姓,個個都覺得自己很厲害功勞很大,爭權奪利。而還有一些回民起義軍首領,有一些民族偏見,以前漢人老是跟我們爭鬥打架,現在我們有勢力了,也該打壓打壓他們,就四處搶掠任漢人。

這杜文秀是個秀才,是個明白人,他心裡明白回漢民族鬥爭的幕後黑手其實是不作為的滿清政府。於是挺身而出,說我們起義是想幹大事的,幹大事就必須要收復各族民心,不能以武力權威壓迫別人,不然這跟滿清政府壓迫我們有區別嗎?況且漢人眾多,回民量少,如果後期大家想幹成大事業,還是必須得重用漢人。

大家一聽,文化人就是不一樣,深謀遠慮。再加上杜文秀平時精神抖擻,為人忠誠正直,又大公無私,這很符合領導人的風範,於是大夥兒一合計,群龍不能無首,就推舉杜文秀為總統兵馬大元帥。

杜文秀上任後也就組建了行政軍事領導班子,並宣佈“遙奉太平天國南京之召號,革命滿清”,並下令“改正朔,蓄全發,易衣冠” ,以表示徹底與滿清劃清界限。接下來也制定了各種法規政策,包括改善民族關係,各族平等一視同仁、減輕賦稅,發展生產、制定軍事制度,嚴守軍紀,不得欺民擾民等。

大理背靠蒼山,面向洱海,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大理革命根據地建立之後,杜文秀修築防禦營,發展生產,積蓄勢力,擊退了清軍一次又一次的圍剿,人馬和地盤不斷擴大。

在滇東、滇南起義軍與清軍戰鬥時,也經常去夾擊清軍。 並不停的派人去發動滇東、滇南迴、漢、彝各族人民起義,以牽制清軍。在杜文秀的苦心經營下,滇西二十餘州縣都在大理政權的控制之下。

1862年,馬如龍、馬德新等徹底投降滿清後,由杜文秀領導的勢力最強大的滇西起義軍成為清軍唯一的心腹大患。馬如龍、馬德新等人接二連三地對杜文秀進行誘降活動,不停的寫書信、派親信勸降杜文秀,甚至親自出馬到杜文秀的根據地大理勸降,又是許高官厚祿,又是軍事威脅。這杜文秀也是真英雄,軟硬不吃,不為所動,鐵了心要反清,義正言辭:“馬如龍做馬如龍的官,我杜文秀造我杜文秀之反。想我杜文秀投降歸順,除非黃河水清。不然,不可能。”並說,“看不起那些身為革命領袖,倒反去接受壓迫者手下的一點官職”。

這言辭,這氣魄,不知背叛革命投降清廷的馬如龍有沒有臉紅。

1867年,馬如龍聯合其他將領和地方團練,分兵幾路進攻滇西,被杜文秀打的落荒而逃。隨後杜文秀鞏固滇西后,率10萬大軍分路並進東征省城昆明。起義軍從北、西、南三面包圍了省城昆明,這時駐守昆明的只有馬如龍帶領的不到2萬的清兵,昆明城岌岌可危。

而此時,天平天國運動也已經失敗。清軍迅速調集優勢兵力部署戰鬥,雲南巡撫劉嶽昭率領湘軍火速從貴州進入雲南解救昆明,岑毓英督率三萬多清軍,從曲靖救援昆明,遊擊楊玉科率兵一部清軍繞道四川會理,出奇兵抄襲起義軍後路。

杜文秀起義軍屯兵昆明城下一年有餘,由於遠離根據地,戰線過長,後勤供應不上,糧食彈藥時有短缺,加之傳染病流行和頻繁戰鬥,部隊大量減員,一時又攻不下昆明,戰鬥意志大受影響,士氣逐漸消沉起來。再加上清軍利誘、要挾、離間,起義軍內部出現矛盾,最終導致滇西回民起義軍東征失敗。而這次失敗,對雲南回民起義戰爭來說是致命的。

滇西起義軍東征昆明失敗之後,十萬最精銳的起義軍要麼死於戰鬥,要麼死於瘟疫,要麼投降投敵,幾乎完全損失在東征戰場上。而這10萬起義軍幾乎佔了滇西大理總軍力的一半,起義軍元氣大傷,傷到骨髓了。

雲南巡撫岑毓英一看這形式現在大好,於是果斷主動進軍滇西。岑毓英和馬如龍一面圍攻其他起義軍據點,一面派部隊向昆明外圍州縣進攻。朝廷也從外省撥調餉銀入滇,以支持雲南官府進攻滇西。清軍一路向西,攻城拔寨,逐漸收復了大理外圍的地盤,直攻大理。

滇東、滇南地區的起義軍已完全被岑毓英、馬如龍鎮壓下去,大理完全成為一座孤城。此時的杜文秀勢單力薄,孤舟難行。

1872 年低,清軍進至城下,包圍了大理城。清軍挖地道,炸城牆。起義軍只能拼命堅守反擊,死傷無數。

此時的杜文秀,看到大勢已去,不忍心城內的軍民全部戰死,希望能以自己一個人的死換得全城軍民的性命。於是決定出城認罪伏法,希望清軍放過城內其他的軍民。

12 月27 日,杜文秀殺死自己一家老小,服毒後出城與清軍議和,中毒身死後,仍被清軍砍下首級。雲南巡撫向岑毓英背棄議和諾言,縱兵屠城,血洗大理城。

1873 年5月,起義軍所有據點全部失守。至此,堅持了十八年之久的雲南回民起義完全失敗了。

一個文弱書生,一位孤單英雄,一度把正義與公道寄託在清政府身上,但清政府的所作所為,讓他心灰意冷。於是衝冠一怒十八年,雖然最終起義失敗,但也給了垂垂暮已的大清帝國又一沉重打擊,加速了滿清帝國的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