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國花牡丹尊貴,決定牡丹種植成敗的關鍵不可不知

牡丹是中國的特產花卉,生長普遍,歷史悠久,花色豔麗,用途廣泛。還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現象。歷史上有不少的騷人墨客為牡丹的絢麗所傾倒,盡情地描寫與謳歌,以致出現以牡丹為媒的各種花會,以牡丹為題的詩詞文賦,傳說故事,杜撰的趣聞,真是不可勝數。下面瞭解下牡丹花種植的關鍵點。

國花牡丹尊貴,決定牡丹種植成敗的關鍵不可不知

一、牡丹的形態特徵

牡丹為芍藥科、芍藥屬、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0.5~0.8米,初生根為白色、後變為黃色(褐色),根型有直根、坡根、中間型根。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枝幹圓型,直立而脆,當年新枝幹表面光滑,多年生枝幹表面褐色,常開裂而剝落,株型有直立、疏散、開張、矮生、獨幹五種類型。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互生,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葉可分大型圓葉、大形長葉、小葉圓葉,小形長葉、中形葉等葉型。總葉柄長8~20釐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長於當年枝頂,兩性、色彩豔麗、形態多姿,花的顏色有十大色、分白、紅、黃、粉、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綠、復。

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釐米,寬5.5~7釐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釐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釐米,寬2.5~4釐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釐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釐米;花梗長4~6釐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釐米,寬4.2~6釐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釐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

國花牡丹尊貴,決定牡丹種植成敗的關鍵不可不知

二、牡丹花種植技術

1、生長習性,牡丹喜溫暖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為好。重粘土,鹽鹼地不宜title=種植,種植技術。

2、整地與施肥,選地勢高,排水好的田塊,精耕細作。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3000公斤、餅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鉀鈣50公斤。然後作畦,等候播種。

3、播種,牡丹用種子繁殖,分育苗和移栽兩步進行。播種期多為秋播。育苗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開成淺溝,然後將牡丹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稍鎮壓,澆水保墒,並覆蓋一層農作物秸稈。播種當年的牡丹種子生根但不出苗。翌年,春分前揭去蓋草。清明前後出苗。每畝播種量100公斤。

4、移栽,移栽一般在白露至秋分之間。栽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挖穴,然後將生長一年的牡丹苗定植在穴內。澆水保墒,以利成活。行株距60×30釐米。

5、病蟲害防治牡丹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葉斑病。防治方法:1、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每50公斤種子用10克西力唑或0。2%五氯硝基苯拌種。2、與發病初期用4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防治。地下害蟲用辛硫磷配毒餌誘殺。

三、牡丹的管理方法

因牡丹宜冷畏熱,喜高燥而惡低溼,懼烈風酷日,故栽植牡丹的土地宜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高亢向陽、排水良好為宜。具備澆溉條件,不要重茬栽植。大片牡丹栽植前的1~2個月,要對土地施肥深翻,深度可達0.5~0.8米,以達到根深葉茂。總的要求是:一字坡形畦,中間稍高隆起,四周起埂,以防水土流失,畦內底要平坦,畦寬2~3米,畦長可達10米。順畦埂上下開一水溝,便於一方水通,四方滲水。

牡丹在北方和南方栽培時間方法差別比較大。北方多在秋分前後栽種,栽植方法為垂直面栽下。南方多在處暑至白露栽植,栽植方法為斜栽法,藥用牡丹每畝栽植1500~2000株,觀賞用的每畝1000株左右。 國中原地區牡丹栽植方法以洛陽、菏澤具有代表性。

為保證牡丹的良好發育,必須十分重視施肥。從栽後第二年起,每年至少施肥3次,第一次在春分至清明時節,即開花前15~25天施下。以補充根內或枝條本身原有貯藏營養物質的不足,有利於當年開花。

因牡丹性喜暄土,暖地,故經常鋤地滅草很重要。開花前要進行2~3次,開花後到秋季每月1~2次。降雨或澆水之後,土壤略幹就要鋤地鬆土。鋤地深度在5~10釐米,頭鋤要淺,二鋤要深(10釐米)、細,不留生地。花謝後,為減少水份蒸發,並保持旺盛生長,對二、三、四年生的牡丹可進行淺掘,深度可達15釐米,以增強抗旱能力。

最後,關於牡丹花種植技術以及相關知識就介紹完了,牡丹為中國的傳統名花,是花中的玫瑰寶。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之美譽。一向為世人所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