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巨頭入局,“智慧城市”爭奪戰開始了!

近日,德國《商報》一篇名為《176萬輛汽車,沒有堵車?中國在大都市無錫測試智能交通》的文章在網上走熱。

文章披露,與其他大城市擁堵的交通不同,無錫響應政府智慧城市號召,建立了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在擁有176萬輛汽車的情況下,中心區卻很難見到堵塞的街道、紅綠燈前排的長隊以及沮喪鳴笛司機的景象,20分鐘的交通測試暢行無阻。這真是一個不小的奇蹟。

此文,掀起了網上關於“你所在城市是否智慧”話題的熱議。

你住的城市智慧嗎

過去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改變了中國城市的面貌,促進了經濟發展,但也帶來了不少問題。

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常住人口都在2000萬量級以上。超大規模的人口數量在給經濟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給交通、公共安全、就醫、上學、住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你有幸在經歷過早晚高峰時期北京、上海,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忘記,它的擁擠程度可以讓你懷疑人生。最煩的是,它不光耗時,無形中還增加了生活成本。

以北京為例,高峰每出行1個小時,就有30分鐘耗費在堵車上,北京月平均工資10531元(數據來源於智聯招聘),摺合到每小時,就是10531/22/8=59.84元(按每月22個工作日,每日8小時計算), 那麼因擁堵造成的時間成本每半個小時就是29.9元。

就算如此,北京既不是擁堵成本最高的,也不是擁堵時間最長的,擁堵成本最高的是香港,擁堵時間最長的是濟南。

交通擁堵只是中心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帶來負面效應的一個方面,就醫難、上學難、住房難等一系列問題都擺上了檯面。

就醫方面,全國最好的醫院大都集中在北上廣,可看病最難的也在這裡。

巨頭入局,“智慧城市”爭奪戰開始了!

製圖:城市新財經

只有全球3%的醫療資源,要面對的卻是全球20%人口的醫療問題。病患源源不斷,醫護人員卻只有那麼多,直接造成醫藥資源分佈不均,掛不到號、找不到專家、費用過高等一系列問題。拿北京市來說,近兩年的診療人次數據顯示,每天約有20萬外地患者湧入北京,在各三級醫院求醫問藥,首都儼然成了“全國看病中心”。

房價方面,北京、上海、深圳均價都在5萬/平米以上,中心區房價早就過了10萬+,其他強二線城市也都高不可攀,買房難、租房貴已成為中心城市的普遍現象。

這些都是城市化進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說明我們的大城市還不夠智慧。怎麼破解?

智慧城市建設已迫在眉睫

大城市病問題不僅發生在中國,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也同樣在面對。當然,各國遭遇的問題各不一樣,比如美國城市面對的是需要產業升級;歐洲城市急需淨化城市環境、節能減排......

2008年美國IBM公司針對全球城市建設,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具體說來,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歐洲的智慧城市建設始於2000年,效果顯著,目前全球排名前25的智慧城市有12座屬於歐洲。倫敦、巴黎與美國紐約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的城市。

巨頭入局,“智慧城市”爭奪戰開始了!

儘管相較於國外,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起步較晚,也存在著發展程度上的和地域上的不平衡。但不可否認,在互聯網技術鋪路的大背景下,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城市,正在努力探索前行。

截止到目前,我國100%的直轄市與副省級城市、87%的地級以上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不少城市,已經因智慧城市建設而獲得實質性改變,比如文章開篇的無錫。

再比如深圳。改革開放40年將當年的小漁村打造成了如今超大型城市,在這個建設用地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內,如今已經塞進了超過2000萬人口與328萬輛汽車。深圳每公里道路上的車輛密度早已突破510輛,居全國之冠,將國際上每公里270輛車的警戒值遠遠拋在後面。

但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的提高,深圳交委提出構建“全息感知、信息共享、精明調控、全程評估”的交通大數據平臺,例如平安集團就為深圳提供了“智慧交管”,為一系列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環境品質提升的政策與規劃提供多視角、多層次的量化分析工具。

效果非常明顯。目前儘管深圳仍是“堵城”,但深圳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城市擁堵排名已經滑至46位,2014年之前深圳一直穩居TOP5。

此外,目前,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優化城市環境的軟件研發工程正在推進。針對愈演愈烈的霧霾問題,通過大數據來監測和預報細粒度空氣質量,該項服務覆蓋了中國300多個城市,可以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以及單獨的城市進行未來48小時的空氣質量預測。通過預測未來空氣質量情況,城市居民將憑藉提示信息適時做好防霾準備。

目前,平安集團針對城市環境提出的,從建設內容、應用場景、核心價值等三個維度打造面向生態環境部、地方政府、受控企業、金融企業(平安集團)等的四級智慧環保解決方案,已在安徽滁州等城市搭建。

智慧城市的建設優勢不止於此,在如今多數城市面臨經濟、產業轉型之際,它還是促進城市經濟、科技發展的關鍵因素。

例如寧波,作為全國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寧波圍繞集成電路、光學電子、工業物聯網等關鍵產業,以企業集聚和培育為抓手,帶動信息產業快速發展,打造智能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寧波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可實現工業總產值904.74億元,同比增長16.39%;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達263億元,同比增長16%。

好處如此之多,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其中。從2012年開始,政府陸續選定了一批智慧城市試點,目前已有290個城市入選。

當然,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是需要一套綜合、全面、可行的方案,從城市的各個角度展開,這裡就離不開優秀的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參與。目前,國內的科技巨頭們均已加入智慧城市的建設陣營。

科技巨擘,爭搶時代風口

如果將中國改革開放以40年為一個時間段劃分的話,上一個40年的時代風口是城市化進程,下一個40年的時代風口,必定是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是未來幾十年全球城市建設的風向標。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今天,無論是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北美科技列強,還是中國的騰訊、阿里、華為、平安等科技巨頭,都在押注AI,都展開了對智慧城市這個時代風口的激烈爭奪戰,但各自的方向與路徑不同。

如平安(P)對應的是全面總攬大局的方案,阿里(A)強調的是城市商業,騰訊(T)的強項在連接,華為(H)的實力在於基礎應用,這四家科技巨頭已經組成了“中國的智慧城市之路-PATH”。

但我們要知道,智慧城市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速成。有人以為,通過智能交通系統解決了交通擁堵,或者解決了看病難,就建成了智慧城市。其實不然,這隻完成了一個點。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應該是以大數據佈下的一張網,更恰當地說是一個平臺,政府、企業、民眾三者被這張網包裹其中,充分享受著AI帶來的高效、便利、舒適的服務。

誰能搭建這個綜合、全面、可行的“智慧城市”建設平臺,誰就能成功搶灘登陸。目前,世界500強的平安,已經搶得先機,利用自身科技實力與大數據平臺技術,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一攬子解決方案。

在時代風口與責任驅動下,一直強調堅持“科技引領金融,金融服務生活”為公司理念的中國平安,沒有理由不為建設更智慧的城市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互聯網科技方面,平安已經獲得了一大批核心技術,如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雲平臺五大核心技術,已達全球領先水平;其中臉譜識別準確率99.8%,高居全球首位,聲紋識別準確率超99%。

依託五大核心技術,平安以“智慧、智理、智效”為核心理念,已經構建了“1+N”平臺體系,即1套智慧城市雲。

具體說來就是,依靠集成平安全球領先的創新科技,有力支撐N個智慧城市板塊,包括智慧政務、生活、安防、交通、口岸、金融貿易、財政、教育、醫療、房產、環保、養老等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與平安主業緊密結合的服務領域,並將各個服務端口聯合起來,建立統一集中的智慧城市信息平臺。

這個統一集中的智慧信息平臺,就是一張能夠包羅政府、企業與民眾生活的大網。

過去十年,平安打造的智慧城市雲平臺已經在全國200多個城市提供了智慧醫保、智慧財政、智慧生活、智慧教育、智慧房產等服務,社會效益顯著,獲發改委、衛計委、財政部等國家部委充分認可。

巨頭入局,“智慧城市”爭奪戰開始了!

巨頭入局,“智慧城市”爭奪戰開始了!

而通過這些“實戰”,平安也已經為智慧城市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平安為滁州提供地智慧環保正在搭建中。為上海、深圳、廣州、武漢、長沙提供地智慧養老解決方案,也在推進當中。中國目前已經有超500個城市提出要建智慧城市,平安將參與到更多城市的智慧建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