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科學家找到與地球相似度達98%的星球,上面有可能存在文明嗎?

徐彬凱


很可能會存在生命,但不一定形成了文明。比如人類文明的誕生,是在這個特定的自然條件下的產物,比如地月系統、比如6500萬年前,恐龍滅亡殆盡,陸地大型獵食者消亡殆盡,這給靈長類哺乳動物帶來了進化的機會。

可以說人類文明的誕生是這個自然環境選擇的必然,也可以說是每個關鍵節點環環相扣的偶然。

科學家即便找到了與地球一模一樣的星球,雖然上面極有可能誕生出來生命,但是否形成文明,還是一個未知數。

說起與地球最為相似的星球,就不得不提及開普勒452b,這是NASA發現的一顆地球相似指數為0.83的系外類地星球,它位於該恆星系統的宜居帶中,推測上面有流動的液態水與大氣層,直徑是地球直徑的1.6倍,距離地球1400光年。

開普勒452b公轉一週需要385天,該星球上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兩倍,如果那個星球上存在文明,可能還沒有步入到太空中吧,畢竟他們需要更先進的推進方式才能將他們送上太空,那個星球上的生物的平均身高要比地球上的矮。

開普勒望遠鏡於2009年3月升空,目的就是觀測更多的星球以及搜尋類地星球、系外星球,如今,開普勒望遠鏡已經發現了2300餘顆行星候選者,其它望遠鏡也有發現,這樣的話,迄今為止,人類發現了5000顆行星候選者,在這5000餘顆候選者中,已經確認是系外行星的有接近1300顆,在這1300顆被確認的系外行星中,共計有21顆是位於宜居帶中的岩石質星球,也就是類地星球。

正如開普勒452b一樣,雖然這21顆類地星球可能已經誕生出了生命,但是否形成了文明,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


科學船塢


智利的MEarth天文臺在近年找到了一顆號稱與地球有99%相似度的行星——LHS 1140b。

> 智利 MEarth 天文臺觀測陣列


它主要的相似點,就在於處於宜居帶,溫度適宜,可能存在液態水。其次是岩石行星,而且質量足夠大,這樣可以保有足夠的大氣層;而且它距離也不是特別遠(從天文學的角度看),有41光年。雖然對於我們現在來說,距離仍然非常遙遠,但並沒遠到「遙不可及」。

上圖是藝術家繪製的想象圖。LHS 1140b圍繞著一顆比太陽還要小的恆星旋轉。而在宇宙中,有這樣一個規律:恆星越小,壽命越長。

這意味著,等到我們的太陽快要毀滅的時候,那顆「太陽」仍然能穩定存在幾十億年。

至於存在文明,則不得而知。文明的出現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情,因為文明的「前提」——生命,其本身的出現都是一個謎團。生命因何出現?又需要怎樣的條件,這些很多都是要在化學尺度去看的問題,我們這麼遠,恐怕無法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


章彥博


可以這麼說,外星文明是存在的,大概率來說,地球只是滄海一慄,沙漠裡的一粒沙!也就是說,只有一個文明的概率來說是千億萬分之一,換句話說,就是不止一個文明的概念無限接近於1。


另外這個命題本身就是有錯,當然這是科學家給我們的錯覺,誰說一定要跟地球接近相似才有智慧生命,這完全就是曲解,完全就是偷換概念,也許沒有空氣,沒有水,也可以生存!

宇宙本身有許多秘密,有人窺知一二,但是卻鑑於身份無法公開。參考前蘇聯登月,據說,遇到不明飛行物,但是給予直播的卻是,人類的一步!中間視頻被剪切了!

另外前美國航天局退役人員,早就說了很多地外秘密,這個網上很多傳言!

人類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未知的恐懼,對未知的無知,總想利用有限的思維去定義大千世界,要知道科學也才200年曆史,我們所得知的也就這樣,反過來講,科學還在發展,還會有500年,1000年,那時的認知就會打臉現代的自以為,當然如果還有更長的歷史,那就是反覆打臉了!

網上傳言很多,總有人道出了真相,如果事實有10000種可能,但是人類有60億,假如每100萬人只能提供一種可能,那答案也早就說出來了,那麼問題來了,剩下的時間就是辨別哪一個答案正確!

當然,就算正確,誰有話語權呢?多少人信呢?對於地外生命最大的難題其實是這個!


村子裡來的皇叔


答:天文學家把具有和地球類似板塊構造的行星,叫做類地行星,如果比地球大,那麼就叫做超級地球。目前人類已經發現過很多類地行星,這些行星上面是有可能存在文明的,但是目前地外生命探索還是科學界的一大難題。


比如著名的超級地球“ROSS 128b”和“開普勒 452b”,都是處於宜居地帶的太陽系外行星,其中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1400光年,與地球的相似指數為83%。

而ROSS 128b,距離地球只有10.9光年,由於行星系內的恆星ROSS 128視星等只有11.13,所以其周圍的行星ROSS 128b,直到2017年才被科學家發現。

科學家還猜測,這顆行星很有可能始終以一面對著“太陽”,那麼在向陽面和背陽面的交界處,就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從而誕生生命。


天文學家在探索地外行星時,還發現了擁有多顆行星的行星系統,比如著名的“Trappist-1”和“開普勒 90星系”。

天文學家觀測到,Trappist-1星系內至少擁有7顆行星,和地球的距離也只有40光年;開普勒 90星系則觀測到8顆行星,距離地球約2500光年;兩個行星系內均有多顆行星處於宜居地帶。


不過,雖然科學家探測到了很多類地行星,但是關於這些行星的詳細數據太少,因為行星本身不發光,只能在行星凌日時檢測到恆星光度的變化,從而得知行星的存在;所以目前還不清楚,這些類地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甚至地外文明。

或許等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下一代接班者——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升空後,就能對地外行星進行直接探測。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計劃2021年升空,到時候會放置在距離地球150萬公里的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主鏡片面積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7.3倍,使用了許多先進技術,探測能力至少是哈勃望遠鏡的100倍,可以觀測到我們可觀測宇宙中最遙遠的地方。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這不是一個很新的新聞了。

2015年7月23日美國宇航局(NASA)宣佈發現了一顆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Kepler-452b。隨後各種新聞鋪天蓋地,外國媒體給Kepler-452b起了暱稱叫地球2.0、地球的表親。國內的大小媒體也是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說一下,比如搜索一下就會發現“找到與地球相似度達98%的星球”的文章從2015年開始就沒斷過(見下圖紅箭頭所指的年份)。

下面簡單講一下什麼叫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然後大家可以開動腦筋判斷是否存在文明。

系外行星(exoplanet )的意思是太陽系以外的、圍著其他恆星公轉的行星。如果浩渺宇宙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命存在,那會是非常孤單的,就好比茫茫人海卻找不到另一半一樣孤單吧。

很多人找對象講究門當戶對,希望有共同語言,找外星生命也是一樣,不然如何愉快地聊天呢。於是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科學家都希望找到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希望在上面找到生命甚至文明的存在。

為此科學家發射了一個太空望遠鏡,用歐洲一位著名天文學家來命名,叫開普勒空間望遠鏡(見下圖)。

Kepler-452b前面的Kepler就是開普勒的英文,後面的數字452表示是該望遠鏡發現的編號為452的恆星,最後b表示Kepler-452這顆恆星的編號為b的行星。目前只在Kepler-452周圍發現Kepler-452b這一顆行星。

除了太陽以外的其他恆星通常離我們都比較遠,距離都是用光年來計算的。1光年等於9460730472580800米,Kepler-452離我們有1400光年,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到底有多遠。


因為太遠了,所以很難直接看到系外行星(下圖這種都是藝術家畫的想象圖),只能通過系外行星繞其恆星的運動等蛛絲馬跡來計算和推測。

這有點像晚上看到遠處樓房窗戶,如果拉著窗簾亮著燈,看到有窗戶裡有忽明忽暗的變化,有可能是燈本身在閃,也可能是屋裡有人在走來走去,於是我們通過光線的變化來推測屋裡有沒有人。這樣的推測有事實依據,但是不能保證100%的準確。

同樣的,科學家在找系外行星的時候,因為觀測條件的限制(沒法衝到那顆恆星跟前直接看),所以用了一些相對簡單的條件來判斷一顆系外行星是否跟地球相似。

比如大小、成分和軌道位置。

  • 由於觀測技術的限制,個頭更大系外行星更容易被發現,所以我們找到了很多像木星、天王星那樣的大塊頭,這樣的大塊頭系外行星,往往沒有堅實的固態表面,跟我們地球差別明顯。同時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小個子系外行星被找到(見下圖黃點),Kepler-452b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一顆大小更接近地球的叫Kepler-186f。

  • 如果已知大小和質量,我們可以計算密度,然後就大概知道一顆系外行星是由什麼組成的了,如果它具有岩石成分,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那就可以有一個地面可以蓋房子建城市。
  • 最後是軌道位置,也就是系外行星離其恆星的距離遠近,太近了會很熱甚至被烤乾,太遠了就很冷,連氣體都凍成冰了。遠近適中的軌道位置就是宜居帶(habitable zone,見下圖)。

Kepler-452b滿足了這些相對簡單的條件,所以媒體就比較激動,但是從科學上說,即使滿足了這些條件,只能說那裡有可能有生命,可能性有多大呢,顯然不是98%,還需要更多的觀測數據才能確定,而且即使有外星生命,離發現外星文明也還有很大距離。大家不妨看看外國媒體起的暱稱“地球的表親”,想想有多少人會覺得自己跟表親之間相似度98%簡直就是一個人之類的?

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會有更多的跟Kepler-452b類似的系外行星被發現,也許某一天,我們真的可以收到來自宇宙深處的問候。

宇宙浩瀚無垠,個人水平有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疏漏,請多指教。


喬小海


如果只是和地球相似度有98%,只是說它可能適合人類居住,但是有沒有生命,真的很難說。或許說小概率有,大概率沒有。



科學家現在搜尋地外類地行星,最多也就是看看有沒有大氣,可能不可能存在水,判斷一下行星的體積、質量以及距離恆星的位置、公轉和自轉週期等等數據。但這些粗放的數據只是行星產生生命的必要數據,而非具有了這些就一定會有生命。可以這麼說,即便找到一個環境和地球一模一樣的天體,它都不一定存在生命。



生命的產生就像中彩票一樣,純屬於運氣問題。外部環境只是為生命的產生提供基礎支持,至於它能不能產生還是兩說。就像生孩子,時機不對你還就懷不了孕。況且,這顆行星還和地球只有98%的相似度,要知道人和大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還有大約98%呢,可是你看看進化的結果一樣嗎?火星上早先也有大氣和水,可問題現在呢?況且早期地球的環境,也是生命誕生的溫床。如果直接是地球如今的環境,再給地球1000年,它也誕生不了生命。



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科學探秘頻道


科學家的確是找到了一顆與地球相似程度很高的行星——開普勒-452b,但是相似程度98%是誰給出的呢?

開普勒-452b,是美國國家宇航局於2015年新發現的一顆地外行星,直徑為地球的1.6倍,地球相似指數為0.83,位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外的天鵝座。這是2015年為止發現的首個圍繞太陽同類型恆星旋轉且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被稱為地球2.0,“地球的表哥”。



2015年,美國國家宇航局宣稱他們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指數達到0.98的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其到恆星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NASA稱,由於缺乏相關數據,現在還不能說開普勒-452b究竟是不是另一個地球,但是卻可以說它是迄今為止“最接近另外一個地球”的類地行星。這顆行星位於所謂的“行星宜居帶”,理論上該行星表面會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和大氣。就這個方面來講,開普勒-452b確實與地球的相似程度很大,但是這不意味著它上面就一定有生命存在,甚至是有文明。



由於缺乏相關數據,人們還無法判斷其物質組成,但是根據相關推測,它很有可能是一顆岩石行星,如果是的話,那麼與地球就更相近了。其公轉軌跡略大於地球的公轉軌跡,公轉一週需要385天,比地球多了不到一個月,地表的重力為地球的2倍,但是這個並不影響,如果人類居住在這個星球上,反而會變得更加強壯(當然身高會變矮)。雖然說了這麼多,至於其上面有沒有生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現在看來,我們是無法瞭解到的。


總之,這個被稱為地球第二的類地行星,由於距離我們太遠,以我們現在的速度,即使是經過了千萬年也無法到達,更何況, 它雖然與地球非常相似,但也只是表面上的相似。對於它與地球的相似程度達到98%這一點,也還只是科學家的推測而已,而對於它的推測,現階段根本無法得到證實。


鏡像科普


如果你詳細瞭解了的地球整個生命史的誕生進化進程,特別是人類這種智慧物種的出現,就會明白生命,特別是高等生命的出現需要太多的近乎完美的條件才行,很多時候都是偶然的因素。在這些完美條件的背後,哪怕一個細節出現差錯出現問題,高等生命就很難出現!

比如說,如今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堪稱完美,如果距離太陽再近1%或者遠離太陽1%,結果會與現在有很大不同,生命也就很難在地球上出現!

還有一些偶然因素,就像6700萬年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如果沒有那次偶然事件,人類出現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想想地球被恐龍統治的情景,地球遍佈恐龍,即使有人類出現,赤手空拳的人類面對兇猛龐大的恐龍很難生存下去,更不要說發展出文明瞭!

所以說,與地球相似度高達98%並不足以讓一顆行星誕生出文明物種!

當然,如果真的發現了那樣的星球,即使那裡沒有生命和文明,人類完全可以把那樣的星球改造為第二顆地球,因為與地球相似度高達98%的行星實在太難得了!

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火星與地球的相似度有多少呢?一般都不到吧,即使這樣,人類也在考慮如何致命火星!所以98%的相似度肯定會成為人類重點的改造移民對象!


宇宙探索


題主所說的“與地球相似度達98%的星球”應該就是指開普勒452-b,因為它號稱是地球表兄。

然而,在我們尚未全面瞭解開普勒452-b之前,就得出這顆行星與地球的相似度高達98%的結論太過於草率。從一些參數來看,開普勒452-b的情況確實與地球高度相似:(1)主恆星開普勒452非常像太陽,它的光譜類型、質量、半徑和表面溫度都與太陽十分接近;(2)開普勒452-b的軌道半徑也像地球一樣是1個天文單位,但它的質量(5倍地球質量)和半徑(1.5倍地球半徑)都要大於地球。

不過,僅根據這些參數,我們還無法確定開普勒452-b是否是一顆宜居的行星,我們也不知道那裡是否存在生命和文明。這是因為即便運行在宜居帶中的行星不一定宜居,行星的宜居性還與行星自身的條件有關。例如,火星被認為是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但這顆行星實際上是不宜居的,因為火星沒有磁場,它的環境十分惡劣,不存在生命。

生命在一顆行星上出現可能是一種非常偶然的事件,更不用說那種能夠建立文明的智慧生命。我們現在只能說開普勒452-b存在生命和文明的可能性相比較高一些,具體情況還有待新一代天文望遠鏡的深入探測。


火星一號


這顆星球被稱為“開普勒452b”,這是2015年NASA發現的一顆類地行星,不過距離有些遠,它位於1400光年外的天鵝座。

由於這顆類地行星處於“宜居帶”內,理論上它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和大氣層,因此是具有誕生生命的前提條件的。

但話又說回來,即便有生命,如果是低等級文明(比如沒有掌握電波技術),我們也沒辦法發現,如果是同人類一般的文明,那麼相互傳遞信息,也至少需要1400年的時間。如果想要互相往來的話,那就更不可能,1400光年,人類得飛幾千萬年才能抵達。

PS:開普勒452b的一些相關數據

開普勒452b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6倍,體積約地球的5倍,自轉週期是385天,處於宜居帶。

宜居帶:在一顆恆星附近的一定距離內,行星上的水可以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因此就有了生命存在的條件。

開普勒452b距離它的恆星的距離約1.046個天文單位(和地球這類似,地球和太陽的距離是1個天文單位),並且這顆恆星質量也和太陽相當,多了4%。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