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張火丁與筱俊亭的評劇緣

張火丁與筱俊亭的評劇緣

筱俊亭(左一)與張火丁演出照

張火丁,當今菊壇一顆耀眼的明星,舉凡她足跡到過的地方,幾乎都會掀起一股“張火丁旋風”。眾所周知,她是京劇“程派”藝術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全國乃至海外擁有無數“粉絲”。鮮為人知的是,這位京劇界的表演藝術家與評劇老旦行當的開拓者、評劇大師筱俊亭,有著深深的評劇緣。

戲裡,常有“樹從根腳起,水打源處流”的詞兒,說起張火丁與筱俊亭的緣分,還要從她的父親張一說起。張家從張一這代起,定居吉林白城,張一自幼酷愛評劇,考入吉林戲校,受教於李岱、李春生等評劇前輩,攻醜行,畢業後進入吉林省青年評劇團。1960年,為支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展起來的新興劇種──吉劇,青年評劇團併入吉林省吉劇團。1962年1月3日,瀋陽評劇院韓少雲、花淑蘭、筱俊亭三大頭牌同臺演出專場摺子戲。吉林省吉劇團全體人員安排在六排之前就座。當天的劇目和排序是:筱俊亭的《井臺會》、花淑蘭的《牧羊卷》、韓少雲的《桃花庵》。筱俊亭雖然唱開場,但觀眾反響強烈,“碰頭好”都炸了,一個甩腔一個好兒,筱俊亭的高超演唱技巧,把這些內行青年觀眾唱得如醉如痴。由於吉劇團演員們沒有聽夠筱俊亭的唱,轉天向領導提出請筱俊亭講課的請求。1月5日,筱俊亭特意趕到華僑賓館為青年們傳藝,她和藹可親,像嘮家常一樣為青年們講解了她創腔兒的體會和筱派特點,以傳統老戲《安安送米》的唱段,舉例說明如何用氣、咬字,為青年們上了一堂立體教學的唱功課。從那時開始,張一就迷上了筱俊亭的唱,在之後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一直研究筱派藝術,借鑑、豐富他的丑角唱腔。

張一是個有思想的人,隨著兒子張火千和女兒張火丁的長大,他一直在思索,必須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前程。後來,火千學了京劇,張一覺得,京劇還是在京津最有發展土壤,他夢想著舉家遷往京津。1984年,機遇來了,河北廊坊市評劇團要招聘人才,廊坊地理位置優越,將來向北京或天津發展肯定有機會,於是張一毅然到廊坊評劇團應聘,天遂人願,他於1984年8月正式調入廊坊市評劇團。剛入團,張一就得知老藝術家筱俊亭與該團簽訂了承包合同,將率女兒小筱俊亭等瀋陽評劇院一個9人演出小組與廊坊市評劇團合作演出一年,張一非常高興,期待能與崇拜了二十多年的偶像一起演戲。

1984年12月12日,筱俊亭抵達廊坊,排演的第一齣戲是她的代表劇目《對花槍》,當然,其中重要角色均由瀋陽小組的演員扮演。響排時,筱俊亭飾演的薑桂枝出場“敘家史”一大段唱完,張一激動不已,老人家的嗓子不次於22年前,而且達到爐火純青的佳境。由於行當的關係,在《對花槍》中,張一演程咬金,此後,又在《打金枝》《楊八姐遊春》《包公審太后》等戲中扮演小角色。多年之後,張一回憶起這段往事,依然興奮不已:“別說小角色了,就是車、旗、傘、報,哪怕跑龍套,我也心安理得,因為我在陪我的偶像演出!”

當時,廊坊市評劇團裡有張家兩代人,張一的女兒、13歲的張火丁也成了隨團學員。火丁幼小時就無數次聽父親提到過筱俊亭這位老藝術家,她8歲那年,還在父親執導的現代評劇《小院風波》裡演過小娟,這出戏正是筱俊亭“文革”復出後又一部力作,影響廣泛,30餘家評劇院團爭相排演,白城評劇團也演出了這個戲。火丁對筱俊亭這位老前輩早就非常崇拜,這次有緣在筱俊亭的戲裡跑“宮女”和“女兵”,與筱俊亭相處得非常融洽,生活中,她稱呼筱俊亭為筱奶奶。誰想,在《對花槍》中,火丁還真成了筱奶奶的孫女,筱俊亭親自挑選火丁扮演劇中薑桂枝的孫女。這個角色戲並不多,儘管只有一句唱,但火丁這個剛剛學戲的小演員能陪這麼一位大師級人物演戲,已然深感榮幸。

張火丁過去只知道唱戲好玩兒,長大後的理想是唱戲,這次隨筱奶奶真正“闖江湖”,才體會到原來唱戲並非自己過去想象得那麼容易。當時正值隆冬時節,劇團住在老鄉家中,屋裡沒有爐子,凍得火丁直打哆嗦,演出時後臺也沒有取暖設備,她穿的戲裝又薄,感受到徹骨的寒冷。有一次,看著自己又疼又腫凍得如胡蘿蔔般的雙手,火丁流下了淚。她的舉動沒有逃過善良可親的筱奶奶的眼睛,筱俊亭用雙手焐住火丁腫痛的小手兒,語重心長地說:“孩子,眼前的苦和累都是暫時的,為啥把唱戲叫‘闖江湖’呢?就是走南闖北去吃苦。我小時候唱戲,比這還冷還苦,但也把我闖練出來了,年輕人不能怕吃苦,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為人上人。”

那一年,火丁跟隨筱俊亭除走遍京、津郊區縣鎮外,還曾遠赴山東、河北許多城鄉演出,一共演了350多場戲,一天演兩場是常事,有時一天要演三場。筱俊亭愛惜人才,對火丁特別關心,在藝術上不斷給予指點,從如何扮戲、如何打眼眉、怎樣貼片子,到咬字、氣口的運用和表演的風範、節骨眼兒,均給予細緻的言傳身教,火丁切切實實感受到這位老奶奶對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感受到老人家待人的真誠善良,讓她獲益終生。

1985年年底,筱俊亭與廊坊市評劇團合作結束,回到瀋陽,張火丁由於酷愛京劇,歷盡周折坎坷,終於在1987年夏季考取了天津戲校,轉行從事京劇藝術,幾經歷練,畢業後大紅大紫,成長為京劇“程派”翹楚。退休後回到故鄉天津定居的筱俊亭,每每在電視上看到火丁的戲,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到她走身段、耍水袖,老太太總是緊張得不行,和家人說:“哎呀,看火丁演出比我自個兒唱戲還緊張,我真怕她出錯兒。”老人家對火丁的疼愛之情溢於言表。2004年11月,筱俊亭的女兒小筱俊亭應邀到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張火丁正在南京獻藝,得知消息,特意囑咐父親給姑姑送去一盒兒演古裝戲的漂亮頭花兒留念。小筱俊亭回家後拿給母親看,老人家甚感欣慰:“火丁出息了,我沒白疼她!”2005年12月31日,86歲高齡的筱俊亭赴京參加中國評劇院建院50週年紀念演出,火丁頭天晚上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新年京劇晚會錄製,當天下午剛剛參加完招待外賓演唱活動,晚上就風塵僕僕趕到劇場看望筱奶奶。見到當年颯爽英姿的筱奶奶已然滿頭白髮,想起從前朝夕相處的溫馨往事,張火丁落下淚來。快人快語的筱俊亭操著大嗓門兒叨叨唸念:“孩子,看到你越來越好,我特別高興!你一定要孝順爸爸媽媽。當年,為了培養你學戲,爸爸媽媽省吃儉用,日子過得太苦啦!”

2013年11月4日,筱俊亭辭世,張火丁正在坐月子,沒能前來送別筱奶奶,張一代表全家趕到天津送行。在緩緩鞠躬行進的人流中,張一突然跪地,老淚縱橫,仰天高呼:“我們張家兩代人的偶像,筱老師,一路走好!”(天津日報 |作者:劉萬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