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侵略十幾個國家數千萬人民死亡罪魁禍首 因老蔣和美庇護逃脫審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出《終戰詔書》,向盟軍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進行了14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投降消息傳來,中美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歡慶勝利。在接下來一個月內,日本完成一系列投降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下面小編為大家簡要梳理日本投降代表性人物,想象他們當時內心世界如何。

裕仁天皇,又稱昭和天皇,名裕仁,日本第124代天皇,本名裕仁,稱號迪宮。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天皇,執政長達63年。大正十五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

1945年8月發佈“終戰詔書”,代表日本帝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干涉,戰後免除了審判,天皇製得到保留。戰後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


裕仁出生於明治34年4月29日晚10點10分,父親是皇太子明宮嘉仁親王。明治天皇對於這個小孫子寵愛有加,此日馬上命令宮內的御用文人為皇孫取名與號。最初的名有三個,為裕仁、雍仁以及穆仁,號則是迪宮和謙宮。最後,老天皇親自拍板,選擇了裕仁與迪宮,分別作為其名與號。

裕仁成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繼承大統的裕仁和良子先後誕下了照宮成子、久宮佑子等4個“內親王”即所謂公主。由於沒有男嗣成為繼承人,朝中開始了勸解天皇另納嬪妃,裕仁卻對此很不以為然,“朕還有兄弟在,即使自己沒有皇子,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到了昭和8年12月23日,裕仁和良子總算是有了自己的兒子繼宮明仁,了卻了一樁皇室的麻煩。

1937年,中日戰爭開始,日本很快吞併了大部分東亞地區,使其加入“共榮圈”。裕仁被指責同意導致這場戰爭的對外政策,並批准東條英機與納粹德國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戰爭,侵略中國等國家。


岡村寧次,日本帝國時代陸軍大將,締造昭和軍閥的“巴登巴登同盟”三羽烏的第二位。被日本人吹捧為無論在統率或是作戰方面都是罕見的名將。兼備明智、卓見、果斷、意志堅強等品質。在日軍正規作戰中率先實施裝甲兵團空地聯合突破,在非正規作戰中成功的抑制了華北反日遊擊戰活動,最後,由於蔣介石的庇護,成功的逃脫了戰後的審判同時被聘為臺灣高級教官,日本右翼勢力任其為“日本戰友會”副會長。

1884年5月15日,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東京四名坂町街區的一個沒落武士家庭。由於日本孕婦在胎兒隆起後有束腰的習慣,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時很瘦弱。他的父母岡村寧永夫婦此前生過一個兒子,卻夭折了,他們擔心這個孩子仍然活不下來。在給這個孩子起名時,寧永取自己名字裡的“寧”字,再加一個表示順序的“次”字,就是岡村寧次。

1945年9月12日至1948年3月底,岡村先後以“中國戰區日本官兵善後總聯絡部長官”和“聯絡班長”等名義,被中國政府軟禁在南京,除協助遣返日軍、日僑外,還充當國民黨軍事當局的秘密軍事顧問。1948年3月底,被解往上海候審。8月中旬,被正式送進上海戰犯監獄,但不久以“保外就醫”名義被監視居住於上海黃渡路秘密住所。1949年1月30日上午10時,岡村搭乘“維克斯”號美輪駛離上海黃浦港,回到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